饶彰风:追光光闪烁 南粤“左联”群英小记(8)
2021-07-12 下午 02:30   来源:广东省韩江流域管理局   
分享

编者按:

  南粤“左联”文学青年饶彰风,原名饶高平,曾用名蒲特。30年代参加“左联”,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后加入东江纵队,开始抗战戎马生涯。2019年起韩江局打造南粤“左联”之旅,在红棉公园、韩汀线纪念地展示其生平作品以念之。

1

图为饶彰风。

  饶彰风(1913-1970),原名饶高平,曾用名蒲特。广东大埔人。1933年参加爱国学生活动和上海“左联”,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东江特委宣传部长、粤北省委统战部长、东江纵队司令部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救亡文化 岭南一帜

  1933年,在中山大学农学院就读的饶彰风(简称彰风,下同)主办进步刊物《天王星》。该刊物后被反动当局查禁,彰风因此在当年3月被校方开除。

  此后彰风到了上海,经被鲁迅誉为“七个东北救亡青年作家”之一的何家槐介绍,在这里参加了“左联”。其间常给邹韬奋办的《救亡三日刊》撰稿,并参加爱国抗日宣传活动。不久遇见鲁迅,鲁迅为其拟回大埔开办的“文化书店”题词。1933年11月彰风因家父病重回到家乡后,在大埔开办进步书店。在这家书店的书架橱窗上,有《生活》《大众》《中国妇女》《中国农民》《世界知识》等杂志,以及鲁迅、茅盾、巴金、蒋光赤、叶圣陶、艾思奇等人的著作及哲学、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书籍。一时间,书店顾客如潮,成为闽、粤边传播进步思想和输送精神食粮的场所。

  在这里,人们通过书刊,看到了全国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形势,增强了抗日信心和力量。后来,这家书店成为了我党地下交通站。彰风在这段时间里,还以“追光”的笔名在汕头《星华日报》副刊上发表杂文、评论、小说和诗歌,宣传抗日联合战线,抨击不抵抗主义。方方说,当时以为撰文的作者是一名共产党员,还打算派人寻找,以便通过作者与党中央取得联系。

 

运用刊物 推动统战

  1936年暑假,彰风回到广州,即参加突进社(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外围群众团体)并主编《突进》杂志。1936年8月彰风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机关刊物《大路》的编辑发行工作,同时负责与新闻界、文化界的联系,领导《激流》等进步刊物,转载延安《解放》周刊、《救国时报(中文版)》和其他进步报刊的重要文章,并秘密发行革命书刊,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和政策,扩大我党政治影响。1938年4月延安派张文彬来粤,在广州成立中共广东省委,彰风任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分工负责领导和联系文化支部、《救亡日报》、《新华日报》广州分馆统一出版社、中心出版社、《抗战大学》等抗日报刊和新闻出版机构。他认真贯彻党的政策,组建广东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并担任协会的领导工作。不久广东各地各种抗日刊物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2

图为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救亡日报》。

  彰风在加强各种进步刊物领导的同时,尤其注重对《抗战大学》的领导。设法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把这个半公开刊物发展成为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目出现的公开刊物。1938年4-5月间,组成由创办人陈华(别名阳光)负主责,梁威林、李育中、龙世雄等人参加的编委会。彰风经常与编委一起研究出版事务,常常亲自审定版面、审阅修改一些重要稿件。他还以追光、蒲特、饶可飞、可飞等笔名,常给《抗战大学》投稿。《抗战大学》受到读者欢迎,对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很好作用。该刊物经常刊登有关青年学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到陕北学习锻炼的大量通讯、照片和招生广告等,鼓励他们投身抗日战争的洪流。为此,叶剑英曾为《抗战大学》题词“民族解放的血花”七个字,勉励《抗战大学》为民族解放做出更大努力。

 

点燃烽火 团结抗战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为了坚持抗战,我广东省委机关撤退到粤北曲江(即韶关),同时组织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队”)到各地开展活动。省委决定派尹林平、彰风到东江地区筹建东江特委,组织抗日政权,扩大统一战线,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2月,中共东江地区代表大会在古竹召开。大会根据党中央和省委指示的精神,确定了东江地区的斗争策略,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抗日。会议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尹林平,组织部长饶卫华,宣传部长饶彰风,妇女部长余慧,青年部长饶璜湘。尹林平、饶彰风、饶卫华为特委常委。

 3

图为中共前特委办公遗址——祥兴祠堂。

  在东江特委领导下,东江地区抗先队和东江华侨回乡访问团(简称“服务团”)活跃在东江各地城乡,办学校、演戏剧、出墙报、进行抗日宣传,还送医送药、缝制发放救济物品如棉衣等,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彰风和特委同志一道深入乡村起早摸黑,爬山越岭涉水,一天步行几十里,到各县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整个东江地区很快就燃烧起抗日烽火。

  特委还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积极开展各界人士团结抗日工作。彰风让也是共产党员的胞弟饶高认在河源县城开设“东江书店”,与工商界进行联络;派党员同志打进河源税务局开展统战工作。通过地下党员黎孟持做好其父亲黎雨楼的工作。黎雨楼是当地有威望的绅士,在我党影响下支持抗战,积极在经济上支持特委的工作。特委还团结教育了古竹乡长黎慕堂,和博罗县观音阁镇进步医生傅晋淮,把他开办的焕然医社作为一个活动据点。通过傅晋淮的关系,彰风到惠阳县峰派村开展工作,在该村建立了党支部。

  特委十分重视并大力开展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即使出身富家,也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本人政治表现进行积极培养。如进步青年赖德彰,其父赖朗文是古竹有名的大地主、大绅士。特委根据他积极参加宣传活动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考验,吸收赖德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运用其社会关系,打进国民党紫金县警察局。令其被警察局派回古竹警察所当警长,以此掩护我党地下活动开展抗日工作。

  1939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春反共逆流冲到东江地区。当局勒令解散抗先队和服务团,东江特委指示各地抗先队和服务团的成员分散转入地下,以其他形式,如办校,成立兄弟会姐妹会、开荒会、醒狮会等团体,坚持开展抗日斗争。

 

戎马生涯 勤奋工作

  1940年底,为适应斗争需要,中共广东省委分为粤北省委和粤南省委。次年3月,饶彰风调任粤北省委统战部长。为了解决活动经费,他化名黄德庆,开办了樟油工业合作社,为解决当时党的财经困难起了很大作用。1942年5月,粤北省委遭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彰风及时疏散。

  9月,彰风回到东江参加武装斗争。当年12月,根据南方局指示,中共广东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临时省委)成立,尹林平为书记,连贯、梁广为委员。临时省委在南方局的领导下,在全省城乡开展抗日斗争和各项工作。彰风参加临时省委工作,任临委秘书。

4

图为战时饶彰风。

  1943年12月在惠阳坪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宣告成立,下辖1个主力大队、5个地方大队和1个护航大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彰风任司令部秘书长,开始了他的抗战戎马生涯。

5

图为在东江纵队时的合影(右一饶彰风)。

  彰风在协助尹林平处理党政工作和部队的政治工作时,积极进言,主动承担大量的党务和行政工作。同时,他创办了东纵机关报《前进报》,及时把东纵抗敌战斗和战绩向社会宣传,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游而不战”的污蔑。他还协助连贯联系恢复后方党组织,安排从敌占区撤退出来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应付上下左右许多事情,工作做得十分周到,成为省临委和东江纵队主要负责人的得力助手。这个时期的彰风,年轻而富有活力,工作积极负责,任劳任怨,能团结群众,关心同志。开会时,他善于有条有理地分析形势;行军时,他常谈笑风生,唱歌、讲故事,为战士们增加乐趣,消除疲劳,成为大家喜爱的政工干部。在当时严肃而单调的战斗生活中,彰风乐观、热情,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6

图为20世纪50年代三位老战友在北京合影(左一饶彰风)。

 

  (文章选自《广东记忆系列丛书 父辈的抗战往事》,作者饶少刚,饶彰风之子。标题有改动。)

 

【附饶彰风遗诗以示奠念】

沁园春·忆故乡大埔

  笔架峰高,印山渺小,狮扼咽喉。忆茶阳风物,缅怀故旧。清泉鹤唳,西照星桥,大坝枪声,城隍鼓应,多少英雄硬骨头。换天志,命韩江怒吼,遍地燃烧!

  残阳暮霭深秋,三河坝三千忠骨收。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高陂百侯,旗树高丘。北出坪砂,直通闽赣,赤色江天撼五洲。歌红日,照青峰小道,史迹长留。

 

  相关阅读:

  罗清桢:在新兴版画运动火与血的洗礼中永生——南粤“左联”群英小记(1)

  冯宪章:17岁写的“诗歌里流动的情绪比火还要热烈”——南粤“左联”群英小记(2)

  任钧:我国现代诗坛一个陌生而又显赫的名字——南粤“左联”群英小记(3)

  陈波儿:集革命家、活动家、电影明星和领导者于一身的人民艺术家——南粤“左联”群英小记(4)

  杜国庠:潮汕第一位全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南粤“左联”群英小记(5)

  蒲风:诗人·烈士·时代的歌手——南粤“左联”群英小记(6)

  戴平万:在革命文艺运动中冲锋陷阵的战士——南粤“左联”群英小记(7)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