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活化工作中对地域性的思考和探索 《南粤古驿道工作实践与探索》文章精选(五)
2023-09-27 上午 11:30   作者:罗竑、冯健明   
分享

  一、背景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把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来推进。

  201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强调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以形神兼备为导向,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把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挖掘、保护和利用岭南驿道文化。

  岭南驿道,亦称“南粤古驿道”,是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是海上丝路与内陆连接的重要通道。岭南驿道文化是广东省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此外,在南粤古驿道沿线还分布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它们见证着无数革命先辈追求梦想、献身革命的英雄之路。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面加强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早在2016年我省便已率先开展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2018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也把南粤古驿道列为建设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的工作内容。

  在此宏大背景下,由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组成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南粤古驿道的相关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经过近5年的努力,南粤古驿道已成为串联全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的纽带,并将休闲健身、家庭亲子、大众科普、红色教育、乡村振兴等汇聚于一身,成为展现城市特色风貌的文化传承之道,推动市民户外运动和旅游休闲,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幸福感。作为志愿者,我们有幸参与到其中,发挥专业技术能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二、志愿工作内容介绍

  在南粤古驿道的相关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中,我们主要负责珠海市、台山市重点线路保护利用、技术指导工作;并无偿完成了韶关乐昌市坪石镇华南研学基地中的灵石坝岭南大学农学院旧址设计方案,以及参加了由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珠海市香洲区政府、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珠海香山古道(凤凰山段)“大师小筑”景观节点公益设计方案大赛。

1

灵石坝岭南大学农学院旧址公园景观设计鸟瞰图

  (一)灵石坝岭南大学农学院旧址景观设计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是在广东省委省政府、韶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当时的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岭南高校办学旧址为依托,充分利用史料、遗址,全面系统展示抗日战争期间岭南高校迁址粤北办学、教育救国的爱国历史基地。通过开展以研学游为主的文旅模式,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独特竞争力。

  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多个旧址节点的活化利用中,我们主持设计了位于乐昌市灵石坝的原岭南大学农学院旧址的景观设计工作。原岭南大学农学院旧址位于金鸡岭旁边,经过对相关史料的收集和研究,以及对灵石坝城镇的现状实际情况分析,综合衡量各方面因素后,我们决定从当地提供的两个备选建设地址中选择其中较为合理的城镇主干道交叉口作为景观公园基地选址。结合农学院的独特征,设计方案提出“生命之树”的设计概念,体现农学院教育层面“百年树人”的意象,同时契合农学院的农林属性,一语多义,通过竹编的树状构筑物体现此概念。

2

“生命之树”

  (二)珠海香山古道“大师小筑”景观节点公益设计方案

  香山古驿道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凤凰山,是珠海“山海城”独特城市景观的重要节点。活动主办方选取了香山古道中的四处景观点---“石坡”“洼地”“竹林”“巨石” 作为“大师小筑”景观节点公益设计大赛的选址,我们选择了场所感和围合感比较强的“竹林”去尝试诠释我们的设计哲学。

3

“竹林”选址航拍现状图

  从现场环境看,凤凰山古驿道上遗存百年的条石板路若隐若现,在山上水平蜿蜒延伸,见证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厚重历史。在此时此地的设计中,我们希望能延续历史的脉络,使其在当代的时空语境中焕发生机,以当代的建筑语言去表达历史的传承,古代与当代在这里交汇和对话。如果古驿道是水平线性的延展,那么当代的特征,更多的是垂直向上的攀升,比如百米建筑,由此,我们提出垂直旋转梯的概念,垂直向上发展,成为凤凰山上“旋转的凤凰”。

  市民来此地游玩,在山林中亲身领略了古驿道的幽静环境和厚重历史后,可以在此节点登高望远,冲破丛林荫蔽,视野阔然开朗,可远眺珠海独有的山海城绝美景观,历史和当下在此得到汇聚,给市民带来充满强烈对比的体验,使这里成为珠海的又一个网红打卡点。

  这两年以来,我们在南粤古驿道的相关保护与活化利用指导工作中,以及在乐昌和珠海参与的两个景观设计公益活动中,均收获满满,由此总结了一点心得体会。以下分享一些我们从建筑设计的专业角度,针对历史、地域与建筑空间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4

“旋转的凤凰”设计方案

 

  三、思考和探索

  (一)历史与建筑的关系

  中华文明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明,它既是精神性的,也是物质性的,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作用。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使其以建筑和景观等物质形式再现世人面前,体现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阐释中华文化的时代新义。这是历史文化精神性的一面。

  历史的精神性通过诸如建筑、空间、景观等客观物质实体所体现。传统建筑、古驿道遗存、历史建筑遗址等是以协调的姿态对待历史,展现历史;当代建筑、时代风格、先进技术则是以对比的姿态回应历史,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是历史文化物质性的另一面。由此看来,历史文化是建筑及其空间的精神折射,建筑及其空间则是历史精神的物质反映,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基于以上历史与建筑之间的关系阐述,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历史精神性与建筑物质性的相互融合,相互统一。

  (1)建筑空间对于历史信息的展现

  建筑建成后,人们真正使用的是其“空”的部分,即空间。建筑空间定义了我们的活动范围,景观空间模糊了人与自然的边界,在这个范围和空间里,历史遗存的信息可以被保存和注入。比如,在古驿道现存石板路本体中,活化利用方案融入了现代景观元素,使得历史与现代在对比中相互作用。另外,通过建筑的现代展示功能,在建筑和景观节点设计上通过合适的形式将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户外空间进行直观展示,把相关历史信息投射在建筑空间中,使得人们可以在游览、休憩活动中,获取宝贵的历史知识体验。

  比如,在灵石坝岭南大学农学院研学景观设计中,广场入口处设置了预制装配式的信息柱,信息柱表面是预制的瓷砖,我们把岭南大学农学院相关的珍贵文献资料印刷在信息柱表面的预制瓷砖上,可拆解搬运,且耐候性强,适用于自然室外环境,便于维护,实现了建筑景观空间对于历史有价值信息的展示作用。

5

广场入口信息柱

  信息柱在南粤古驿道修复过程中已经多处加以采用了,但装配式施工图纸却由我们首先研发完成。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构件图纸,在工厂生产制作预制件标准模块,把历史文献资料烧印在若干块标准瓷片上,最后把成品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见下图)。这种建构方式有多重好处,一是便于统一形制,形成南粤古驿道独有的标识风格;二是节省人工成本,减少建造时间,便于大规模复制,较好地控制成本;三是成品质量稳定有保障;四是适应户外环境,经久耐用,便于维护;五是便于运输,甚至可完全依靠人力进行搬运,尤其适合南粤古驿道所在的交通不便的山区环境。

6

采用装配式预制构件的信息柱拼装过程

7

台山海口埠的信息柱实景

  (2)地域材料对于历史主题的关联

  历史信息通常纷繁庞杂,尤其对于南粤古驿道这种非文献类的民间物质遗产,我们要在充分研究现有相关文献资料的前提下,抓住主线,提取历史信息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字或历史事件,从中找到适合以建筑材料的形式来表达的方式去述说历史。这就是“历史信息的材料化”,通过对珍贵历史文献等材料的收集研究,提取具有历史还原价值的信息,在建筑和景观选材上通过现代建构的方式进行重构和升华,将相关的历史信息在建筑和景观实体中进行直观展现。

  在岭南大学农学院研学景观的设计中,我们深入研究了相关文献,在农学院1928年对雷州特产蒲草的栽培所进行的研究论文《农事双月刊》的启发下,引入了蒲草作为材料元素,设计了架空木构架天花垂吊以蒲草编织的遮阳板,体现农学院主题,还原历史,同时,具有良好的遮阴效果,适应当地气候。

8

以传统蒲草为材料的屋架遮阳

  (3) 场地环境对于历史文脉的延续

  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代表着所在场所的历史记录和文化风貌,其中包括了历史文化遗存,它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地域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场地环境的精神再现需要充分尊重历史文脉,使其获得更好地延续和发展。

  在岭南大学农学院研学景观设计中,我们通过对“农学院第一次院务会议”的历史资料解读,获取到 “学生每人分半畝地或者四分之一畝地进行暑假实习”这个珍贵的教学实践历史资料,以此为构思灵感,在纪念地设计了一个分亩纪念实验农场,可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供游客在地畅想当年学生的学习实践,缅怀过去,同时,创造条件供在校学生进行花卉种植实践活动,丰富农业知识。

9

实验农场

  (二)对环境场所感的地域性尊重

  通过对周围环境和物体的感知所获得的空间体验,我们称之为场所感,这建立在独特的空间体验上,建筑的存在也在强调建筑环境的场所特性。20世纪初,因契合工业化发展模式而被迅速推广全球的现代主义运动,倡导功能至上,形式简约,但同时对传统文化与地域特征严重忽视,使得建筑和空间场所感愈发趋同。如今,设计趋势则更多关注建筑的地域性表达,尊重场所精神,专注场地构建,强调人文关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不懈地结合现代建筑语言与传统乡土元素,关注地域性,成为我们的设计策略和方向。

  (1) 充分尊重乡村环境特色,采取接地气的设计策略

天南地北,不同的地区气候不同,人的生活习惯亦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城市和乡村的微气候和人们生活亦可差异很大,所以,我们需要采取“接地气”的设计策略,以适应这种客观条件;围绕乡村环境的独有特点,充分尊重,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演化设计的方向,产生可能的设计闪光点。

  (2) 运用地域性材料,因地制宜,表达对环境的尊重

  建筑材料是使用者对一个建筑、对场所空间的第一印象感知源,人们首先从视觉上去感知建筑外表皮的材料,进而从触觉上、甚至听觉上去体验材料的质感、粗细、温度、甚至律动。材料的运用是建筑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前面所论述的地域性设计策略的背景下,材料的地域性表达将向人们展示建筑及其空间的地域性和特定场所感。我们在珠海凤凰山古道的休憩场地“竹林”的建筑景观设计中,旋转钢楼梯的栏杆选用了木材质感的材料,与周边的竹林环境相互协调统一,以木材的温暖和质朴来充分表达出所在环境的宁静和抚慰人心。

10

珠海凤凰山古道休憩场地“竹林”景观设计

 

  四、心得和体会

  (一)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指示一脉相承,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

  在多年的志愿者活动中,我们梳理着南粤古驿道的珍贵历史,回顾着华南抗日时期教育基地艰苦奋斗的史实,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随着最近国潮、国货的兴起,年轻一代对待国产态度的明显转变,还有对民族品牌的推崇,对传统洋品牌的热度减退,这一切都昭示着新的时代或许已经来临。

  (二)探索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语言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建筑景观的历史遗迹中汲取养分,归纳提炼地域符号、形式和内涵,结合现代技术,回应当代价值观,共同塑造属于岭南的现代建筑语言。

  (三)对个人的意义

  志愿者活动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大量阅读和整理,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对历史村落和古驿道的走访考察,为自己构筑起更为宽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只专注于城市的建筑师转变为主动关注乡村建设,自愿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回馈给社会的志愿者。这也是通过志愿者活动对自我人生价值的重新认识和提升。

 

  (原文2023年3月24日发布于公众号“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作者为“三师”专业志愿者罗竑、冯健明,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