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精华段”巡礼: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海丰精华段)
2018-08-28 上午 11:16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舒韵江   
分享

  在今年被列入南粤古驿道的重点路线里,有一条在古代就起着沟通粤东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商品交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此前,驿道君为您介绍过惠东精华段的相关情况,其实海丰精华段一样有满满惊喜。海丰精华段中的羊蹄岭,风光峻秀,重峦叠嶂,草木葳蕤,登之山峰便可望极云霄,这里还曾留下诸多名人宦官及文人的诗文题咏,岭上关石、碑记、汉代砖块仍历历在目。

 

  游古迹遗址,览古道风貌

  “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主要分布在汕尾市海丰县和惠州市惠东县。该古道开凿于汉代,清代设防驻兵,建东西关及总关,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古代闽粤官道要冲。

1

图为“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分布图。

  其中,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海丰精华段),总长度为11.3km,起点为赤石镇新厝林,终点至鲘门镇泗马岭水库,沿途经过海丰著名的羊蹄岭古道、君子岭古道。该段古驿道本体长为4.8km,是山地型古驿道,并依托原有县乡村道路建有6.5km的连接线。

2

图为汕尾古驿道的分布图。

  该精华段沿线有新厝林、新联村、泗马岭村等村庄,并有古迹与景点13处:圣佛庵及碑刻遗存、西关遗址、“勤耕节用”石刻、东关遗址及碑刻、兵营驿站遗址、指路石、清乾隆碑刻、君子岭茶亭遗址、君子岭碑记及碑亭,海丰桃花源吾舍客栈、岭脚村农场、凤河晚渡、泗马岭水库。这一线路沿途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既有“古道、古庵、古关、古村”,也有“山抱水潆、迂回交峻”的羊蹄峻岭和海天一色的美景,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古海丰八景,徒步好去处

  “凿于汉,塞于孙吴,通于晋明之六年,而自六朝及唐宋,递通递塞”。羊蹄岭古道,最初由山石砌成磴道,宽约1.7米,呈“之”字形盘绕于岭上5公里,其遗址是古海丰八景之一。如今,它虽已经历上千年的变迁,但作为粤东交通要道的地位一直未受动摇,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故事,李纲、刘克庄、林则徐、屈大均、周恩来等名人均在这条千年古道上留下足迹。

  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羊蹄岭古道,曾为海陆丰“茶盐古道”,是惠州连接潮州的锁钥之地,也是古代粤闽交通史上最为悠久的一条主要官道。它藏于深山之中,沿途还保留着完好的植被,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非常适合徒步等户外运动的开展。

3

图为羊蹄岭古道现状。

  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明朝政府鉴于羊蹄岭驿道地扼东西交通要冲,为惠州进入潮汕平原地区的咽喉,于是拔出公款,开始拓宽驿道,建亭砌石,置僧施茶,方便行人,并将其建成为粤东的邮传大道。

4

图为羊蹄岭古道。

  羊蹄岭关,有五座关口,始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岭顶建筑关城和驻兵营房23间,设置防炮8座。岭道连绵20多公里,连接5个关城,至今亦有260年的历史,是镇守潮汕平原进入惠州、广州的险道雄关。

5

图为圣佛庵。

6

图为圣佛庵门前碑刻。

  在羊蹄岭岭顶,还有一座圣佛庵,原名“翦翠庵”,也俗称“羊蹄岭庵”。当年,为了让途经羊蹄岭的官员得以驻足,于岭顶建庵,一进三间,旁置小亭,延僧施茶,以便行人。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海丰知县李光华奉旨偕荐修禅师选择原址之西五里(今址)移建此庵,二进各三间;于岭顶原庵址建筑关城兵营,派兵驻卫,以靖地方。自清代至民国时期,荐修、默泰、能泰、圣文、果色、果悟、常经等禅师居此。此外,历代过往宦官名人和文人骚客也在此留下不少感怀诗文,以及记事的石碑等文物。

 

  观红色印记,扬革命精神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而其留下的印记始终让后人感怀。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海丰精华段)沿途现遗存有海丰红场红宫、彭湃烈士故居等,走近这些革命印记,犹能感受当年革命的那份激情澎湃。

7

图为红宫红场。

  红宫红场旧址,坐落于现汕尾市海城人民南路。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县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海丰学宫召开,并成立了海丰苏维埃政府。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现如今的红宫红场已经成为革命教育基地,同时也是红色旅游资源。它犹如一篇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章,向人们展现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激励着后人沿着先烈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

8

图为彭湃故居。

  彭湃,广东汕尾海丰人,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驱者和苏维埃政权创始人,其“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至今仍广为颂扬。彭湃故居坐落于在汕尾市海丰县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属清末建筑,主楼为双层结构,前廊为仿西式建筑,采用花砖楼板和风火式山墙,古朴雅致,内部保存着大量彭湃生平文物,供游人瞻仰。原屋毁于1925年,1986年按原貌修复后得以重新对外开放。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本精华段所在的汕尾海丰地区拥有源远流长、风格鲜明的民俗文化,当中,白字戏、西秦戏和海丰麒麟舞颇为出名。

9

图为白字戏。

  白字戏是用广东海丰、陆丰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海陆丰等粤东地区,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剧音乐等民间艺术,改用当地方言演唱,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白字戏音乐优美,有联曲、滚唱、一唱众和等形式和特点。白字戏分生、旦、丑、净、公、婆、贴七个脚色行当,表演程式严而不僵,载歌载舞,富有生活气息。白字戏以演文戏见长,亦从正字戏中吸收部分提纲武戏,擅演儿女恋情,整本戏较多,折子戏较少。

10

图为西秦戏。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明代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西秦戏。其表演风格粗犷豪放,雄浑激昂,长于武戏。西秦戏传统剧目有一千多个,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四大弓马戏”“三十六本头戏”和“七十二提纲戏”等。西秦戏中仍留存着古老剧种西秦腔的艺术因子,是清代地方戏曲声腔传播流变的活证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1

图为海丰麒麟舞。

  海丰麒麟舞主要在春节期间和喜庆节会上表演,是广东汕尾海陆丰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样式之一。海丰麒麟舞至今为止还保留传统的表演方式,通常以农村的晒场、空地为表演场所,由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牵动麒麟尾。在大锣、大鼓、大唢呐的伴奏下,开始舞动麒麟,先朝天拜三下,接着绕圆场和朝场地四个角落觅食,此时唢呐吹奏《吃四门》,然后在场地中间舞弄,表演出打滚、舐脚、洗须、咬骚等风趣动作及喜怒哀乐的情绪。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