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石塘古村外,仁化的这些古村不得不去!
2017-09-06 下午 02:42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2017南粤古驿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赛暨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韶关·仁化站)本周末就要在韶关仁化县举行了。除了参加我们南粤古驿道的精彩活动外,相信各位小伙伴们也很想到仁化四处走走看看吧。仁化县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世界遗产丹霞山外,最值得去的就是各处古村落了。这些古村始建于不同的朝代,留下了大量的古屋群、古祠堂、古门楼、古街巷、古城墙等珍贵的遗存。今天驿道君就带大家去走走吧。

  恩村

  恩村位于仁化县城口镇,据说始建于战国时期,是仁化县境内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神秘山村。据明《仁化县志》载:“越王勾践灭吴,其子孙避难此诶失路,逢老妇导之而去。事后,吴王子孙以金帛报其恩,此溪故名恩溪,其村曰:‘恩村’,沿用至今。”

  恩村最大的姓氏为蒙姓,其始祖蒙念四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从江西于都南来韶州经商,后定居在仁化恩村,至今已近千年。蒙氏带来了崇尚读书的风气,到第三代蒙天民首开科甲,中了南宋庆元年间一甲第十二名进士,被宋宁宗封为“文林郎”,并御笔钦点为仁化县知县。其后九百年的历史中,恩村出了26位进士,考上武举、岁贡、拔贡,监生、庠生、太学生等三百多人,可谓冠盖连云,人才济济,曾称“江南第一世家”。

  这个只有三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竟然有七个祠堂、五座牌坊、两座门楼、一座城堡,现在仍然可见古城墙横亘,堞垛巍峨,城门依旧。城楼虽坍塌,雄伟气势犹存;护城河已废,而当年遗泽、洼塘还在。

11

12

13

  风度村

  风度村又称张屋村,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东南部的周田镇,该村建于初唐,相传是张九龄家族的生长之地。

  在村外仍然保留着一栋巍然古朴的大门——“风度流芳”门楼。门楼高8米,宽4.5米,青瓦花檐、喙牙翘角,琉璃瓦当、古色古香;封檐雕饰精细,画梁雀榫华美。正门楣上方红底金字牌匾“风度流芳”,赫然记录着张九龄昔年的名相风度。

  村中还留有四、五座古老的祠堂,为明清时期重修的古建筑。目前,保留得最好的是该村最大、最雄伟的“金鉴流芳”祖祠。整座宗祠结构为三进两天井,前厅之上有藻井,中厅作为功名举堂,内厅为祭祀堂,神龛供奉祖宗牌位,现有九龄公画像。内厅的藻井四周曾设暗阁,作为收藏张氏族人珍贵资料的阁楼。古老的青砖灰瓦、木雕透花栩栩如生。祠堂上题有“金鉴流芳”“燕翼贻谋”“千秋风度”等古牌匾。在古朴的风度村里,处处都可感受到“九龄风度”千古流芳的氛围。

14

15

16

  古夏村

  古夏村位于仁化县东北部的扶溪镇。古夏村之村名,就是“古老华夏后裔安居乐业之地”的意思。古夏村有着近八百年历史,村中95%的人都姓李,据说大都是唐朝名将、西平郡王李晟后裔。宋末元初为避战乱,隐居埋名,才迁移到这里建村。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夏李氏代代人才辈出,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其中缵诒堂和司马第最为显赫,两者都是明清时期建成的祠堂,建筑内的石雕和木雕仍然保存完好。村外还保留了一座修筑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石拱桥,东北—西南横卧于村东北约300米处,由本族合资,聘请嘉应州石匠建于清乾隆三年(1739年),全花岗石条砌筑,历经300年风雨的古石桥依旧完好无损。

17

18

19

  大围村

  大围村,又名翰亨村,坐落在灵溪河上游河畔,开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大围村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天然幽静,地处丛山之间,溪水环绕,几乎与世隔绝,村中巷陌交纵,外人入此如游迷宫,随见三两孩童,追闹淘笑,一片太平盛世风景。

  大围村顾名思义就是“围起来的村”,村民为防盗贼曾建围墙护村,现在仍能看到当时所建的围墙。村中原有七河汇合,八井映照,号称“七川八漏”。2米宽石板或鹅卵石砌街道,不积水,光滑如鉴,曲径通幽,不时可见镶于墙角的“泰山石敢当”等化煞装置。村内有祠堂三间,基本保持清代风格。

  大围村周边常年平均气温在25度左右,森林覆盖率更是达到在95%以上。灵溪山青水美,与世代悉心呵护山水的灵溪人美德密不可分。大围村的族谱上记载,如果村人有砍树或焚山的行为都需要罚款。据了解,近年灵溪河已经开发了漂流、索道、露营、溯溪探险、峡谷拓展、丛林穿越等旅游项目。

20

21

22

23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