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民俗文化(一)
2017-06-29 上午 10:5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爱程旅游网   
分享

       1. 新兴舞火龙

1

       舞火龙是新兴县春节传统民间艺术,属民间舞蹈的一种,目前主要盛行于新兴太平镇悦塘村、新城镇水东区、良垌区等地。火龙制作十分讲究,一般用竹子、蕉干扎成龙身,贴上彩纸、金纸等装饰;龙身长短不一,分节,龙身上插上烟花、香火,随后由十多名精装男子舞起火龙,在火把队、鞭炮队、鱼等动物舞的衬托下,绕村而舞,全村人则蜂拥而行,一为辟邪,一为行大运,一为庆祝丰收。这种活动直至火龙身上的烟花燃尽、香火熄灭、龙身在指定位置付之一炬为止。

 

       2. 春牛舞

2

       春牛舞,是粤西山区农村民间的一种演唱舞蹈。具有历史悠久,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特点。

       每年春节或开耕时节,山区农村便盛行这种春牛舞。“春牛”一般由两个演员扮舞,一人舞牛头,一人舞牛尾,牛头用木头或竹篾扎制,外形比真的牛头大一倍,弯弯的犹角,大大的眼睛,黑的皮毛,牛鼻被穿着,和真的一样。牛身用布做,遮住里边的演员,牛身和牛尾由一人操舞。表演前,“牛”躺在一边。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由一位老农打扮的角色,把牛牵起,绕场走几周,并对“牛”说几句打诨话,引观众发笑,然后边舞边唱:打起锣鼓响悠悠,人家舞狮我舞牛,人家舞狮得快乐,我地舞牛庆丰收。一段锣鼓之后,接着又唱下去。表演时,牛的舞蹈动作很简单,只是随着牵牛人的唱颂,摇头摆尾,作欣喜之状,接受人们的称赞。牵牛人的动作则比较多,一边唱一边抚摸着春牛,从牛头摸到牛尾,每摸一处,都有唱词,如摸摸牛头摸牛耳,农家耕作全靠你;摸摸牛头摸牛眼,薯粟豆麦粮增产;摸摸牛头摸牛尾,耕夫步步紧相随。摸摸牛头摸牛身,风调雨顺好耕耘,摸摸牛头摸牛脚,唔愁吃来唔愁着。牛儿是个农家宝,农民爱牛乐呵呵;相依为命勤耕作,共同走向金光道。唱词内容朴实,曲调深沉,感情真挚,教育大家要爱护耕牛,勤耕勤种。在春牛舞了一阵之后,又有几名秧歌队上场,边扭边唱,敲锣打鼓,十分热闹。

 

       3. 禾楼舞

3

       春节时分,连滩镇的连溪河河滩出现了迎春的篝火,禾楼舞舞者手执的火把早把河滩照得通红,引来附近村落里等待新春的人们凑热闹。火把一直闪烁在春节里,舞蹈一直在持续,偏僻的粤西乡村里欢乐也一直在继续。

       正月十五元宵节,400多年前曾经在郁南县连滩镇盛行的禾楼舞复活,在郁南,村民围着温暖火堆在河滩竹林边观赏。舞者戴面罩,头顶蓑帽,足蹬麻鞋,身穿黑衣,晚间手持火把围绕火堆亦歌亦舞。民间艺人制造着古朴而悠扬的音符,在音乐中,身披红袍的“族长”左执牛头锡杖,右执铜铃,铃声号召下众“族人”依次出场,过火门,拜“族长”,双手将稻穗举过头顶,庆祝五谷丰登,祈求上天再次赐福。随后伴着牛角淳朴而雄浑的音调,禾楼舞者迎火起舞,舞蹈中割稻子、打稻子、挑担的劳动场面随处可见。

 

       4. 新兴狮子舞

4

       新兴狮子舞是民间舞蹈的一种,民间俗称“舞狮”,新兴县各地皆有流行。舞狮习俗源于西凉,后传入中原,宋朝以后在广东盛行,以明清为最盛;凡神诞、喜庆节日,都有舞狮活动,以示吉祥。新兴狮子舞独具特色,造型夸张,粗犷威武,形神俱备,活泼生动,舞者需要深厚的武功功底,“马步”稳健,故民间又称之为“醒狮”。新兴县各镇均有专门的舞狮队,或自娱自乐,相互竞技,比试高低,或喜庆表演巡游助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5. 新兴花灯

5

  新兴花灯在县内各地流传,以新城锦水、太平镇蚕岗、社墟的最为盛名。每年元宵节、下元节,这两个地方都会举行挂灯活动。届时该村礼堂挂满各家各户送来的各式花灯,有“新人灯”“新屋灯”“白花灯”形态各异,富丽堂皇,一团喜气。同时,村里还请来戏班演戏,大排筵席,举行各类如请大王、送大王等仪式,热闹非常,吸引许多外地人前来赏灯看戏凑热闹。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