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活化牌”,激扬“广州红”
2024-03-28 上午 10:0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广州越秀发布”   
分享

  阳春三月,“红”动广州。在红棉盛放的时节,位于越秀区的百年文德楼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写下红色资源“活起来”的新注脚,也为“广州红”再添一抹亮色。

1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广州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英雄城市”名号响亮,与之一道“出圈”的,是这里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红色基因、富集的红色资源。中共三大会址、农讲所、起义路……漫步广州,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红色记忆触手可及。与之相呼应,近年来传承保护、活化利用在这片英雄沃土上如火如荼。在此方面,中心城区越秀是先行者、佼佼者,2019年就已拉开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的大幕。

2

  越秀“红”亮眼,为何?若以红色文化资源论,越秀区是当之无愧的“富矿”。作为“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全区聚集了“中共党史上的十个第一”红色史迹,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68处,红色革命遗址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约占全市73%),红色旅游资源点124个。红色资源“总盘子”大、富集度高,为越秀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奠定了优势基础。但好资源也可能“沉睡”,“富矿”不开垦也容易荒废。所以说,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才有生命力、才会是生产力。

3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关键在活化,难点也在活化。“活化牌”怎么打呢?越秀“解法”,提供了有益探索、积累了鲜活经验。

  “融”出新活力。活化利用有大学问,有“融”乃大。近些年,越秀区按照“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让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带动街区品质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向“融”而新,借力数字化、智能化,为老资源融入新场景、新服务、新体验,在新与老的碰撞交融中激发活力变量,做足创新文章。文德楼被打造为“家门口的红色课堂”,融入生活、服务人民,就是一个生动样本。

4

  “+”出链效应。活化利用,还需善用加法。无论是“+文旅”“+研学”还是“+文创”“+产业”,“红色+”都重在实现“1+1>2”。看一个典型案例,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采用“政府统筹+企业资金+专题博物馆”模式,在修旧如旧基础上形成集研学、展览、文创、影视、轻餐饮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产业链,不仅催生新业态、开辟新赛道,也链接上下游、形成组合拳。可以想见,深耕“红色+”,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必会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5

  亮出“红”品牌。市场营销中有个概念叫作“品牌竞争力”,被认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擦亮品牌也是活化利用红色资源的一大关键。2023年红色研学季期间,热门打卡点“五条红道”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大流量”中涌动着大能量。面向未来,仍需高标准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通过“保护底牌、打响品牌、形成王牌”,以此撬动提升广州全域红色文化软实力、竞争力。

6

  全面激扬“广州红”,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下好这盘棋,“大块头”尤要有大担当,下好深功夫、细功夫,全力打好“活化牌”,助力广州迈向更加红火的未来。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广州越秀发布”,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