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工作先驱章振乾:坪石众先师小记(22)
2020-06-03 上午 01:0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整理   
分享

按语:

  在1944年底至1945年这段极为动荡的时期,“坪石先生”不得不从坚守近五年的教育学术阵地分散撤离,在坪石教学时武阳司法学院群英齐集,老中青三代学者营造了浓厚的民主学术氛围。1941年4月17日的法学院教员登记名册中,吕复60岁,李达52岁,丘琳43岁,王亚南是中央训练团指导员、政治部设计委员、时年40岁;陶大镛,在坪石任教前是香港商务印书馆编辑、赣县中华正气出版社编译股长,时年28岁;雷荣珂40岁,进入中大前,1937年12月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员,授课课程包括中国外交史、各国政府及政治、社会政策。章振乾的登记资料出现在1941年11月29日的教员登记名册中,任副教授,时年31岁。在1945年的教员登记名册中,胡体乾为院长,雷荣珂到校时间为1939年6月、任教授兼政治系主任;章振乾教授的名字依然在册,补充登记了入校时间是1941年8月。

  随后数年至新中国成立,“坪石先生”们纷纷成为各民主党派最早的创建人和召集人,共同汇成中国共产党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力量。除了龚梅彬对民革创建的影响力,丘琳对台盟的建立之外,雷荣珂指导致公党党章的起草,成为致公党主席团四成员之一,并代表致公党赴京参加首届全国政协会议。雷荣珂曾对致公党党徽的内涵做了详尽的阐述,他在1949年5月出版的《公论》第6期上发表的《中国致公党所代表的阶级问题》中指出:中国致公党的党徽“井田”,虽取义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但这不过是象征“耕者有其田”的意义。这也并不因为党徽所象征的是农民解放,就是说中国致公党所代表的单纯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中国致公党的大部分党员既是各地华侨,而华侨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阶级。这些华侨,其共通所有的利害关系,主要的已不是单纯各个阶级的利害关系,而是整个民族的利害关系。所以在华侨团体中,通常是民族意识高于阶级意识的,从来的华侨就是最爱国的。所以除开为今日革命的对象之外,“其他一切要求革命的阶级,均可能为中国致公党所代表”。

1

图为致公党参加首届全国政协代表合影,左一为雷荣珂先生。

  章振乾1947年秘密加入民盟,对福建民盟创建丰功至伟,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91岁时专赴香港共亨回归之荣光,2005年百岁文集出版,距离他离开坪石已经60年了。

  章振乾先生重情重义,当他的老友、著名史学家傅衣凌先生(也是现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老师的博士导师)去世时,他专门撰文悼念,其文《他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学家》写到:“衣凌是一个历史学家,可他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从这点我们也可感受到他的谦逊和高尚人格。”这里说,傳衣凌先生不仅仅是历史学家,早期还参加了革命,他们共同秘密加入民盟、保护进步学生。

 

 

 

  “世纪老人章振乾老教授,经历了清末的辛亥革命及震撼中华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动荡年代;迎来新中国后又经历一拨又一拨的政治运动,履险冰而不坠,艰苦备尝,大浪淘沙,岿然不倒。”

  这一段出自《章振乾百岁文集》的话语概述了坪石先师——章振乾教授革命的一生。

1

图为2005年,章振乾先生在《章振乾百年文集》发行仪式上(图片引自《福建统战》)。

  章振乾,1907年出生,福建连江人。少年时,他就离开家乡赴省城福州求学。当时,“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很快就波及福建。十多岁的章振乾,毅然走上街头,参与了学生运动,经受了爱国运动的洗礼和科学民主精神的薰陶。年青时,章振乾从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毕业后,就回福建,曾一度在省政府机关报《新福建日报》任编辑。1934年,他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深造,攻读农业经济,1937年毕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章振乾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一边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边参加抗日民主运动。20世纪40年代初,他在国立中山大学经济系任教,当时经济系系主任是王亚南先生。

  关于章振乾到中大任教还有一段故事。起初,章振乾于福建省银行工作,但因为不赞成其新任总经理的投机式经营,心里早想离开。在中大任教的董家遵先生回福建探亲时得知此事,便问章振乾愿不愿意到中大。王亚南先生知道后,因担心银行工资比大学高很多而请不到章振乾,于是与张云校长商量,给章振乾发了一份征聘电报。得到夫人大力支持的章振乾拿着电报便辞了职,前往坪石。

  1941年,章振乾到坪石任教,被聘为副教授;1944年、1945年,被聘为教授。

1

图为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所在地武阳司村。

  章振乾刚到坪石时,住在董家遵先生家,同事和朋友们帮着找房子,但挺不容易。后来,他们找到一家,前后两房,都没有地板,脚下就是泥土,很潮湿。夫妻二人把房子租了下来,夫人用刷子和抹布认真洗刷,东西晒干了,便搬过去。他们用砖头顶起两张床,两条板凳架着房东原来摆摊的大木板当书桌。因为条件有限,住所没有电,章振乾晚上只能在昏暗的油灯前看书、备课。

3

图为国立中山大学武阳司法学院宿舍正立面图,虞炳烈,1940年(来源:东南大学)。

  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章振乾在武阳司村的法学院为学生们讲授“货币银行学”、“银业实务”和“农业金融”三门课。

2

图为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在武阳司的办学旧址。

  国立中山大学说是在坪石,其实只有行政中心和文学院在那里。农学院在粟源堡,医学院在乐昌城,离坪石有挺长的路。而法学院在一个镇上,跟坪石隔了条河。章振乾任教的经济系归法学院,上课要坐渡船。有天早上,风雨交加,摆渡间隔的时间长了。章振乾晚了一点到,走进教室,很多学生大声笑。章振乾不知怎么回事,抬头看黑板,上面写着“章先生狂风暴雨也会来”。原来学生们觉得自己猜对了,得意起来。

4

图为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所在地的武水桥下。

  还有一个冬天,一位学生在晚上匆匆跑来,说他的朋友因为政治问题要逃走,需要一点钱。章振乾问夫人家里还有多少钱。夫人说五十块。章振乾叫她拿出来。夫人说:“明天还要买米呢。”章振乾讲:“先救急,买米的事以后再说。”

  第二天,家里的米只够煮早餐。章振乾到董家遵先生那讲了情况,跟他借米。在当时,读书人逃避抓捕是常有的事。董先生叫章振乾把米袋留下,说他把米送过去。章振乾说自己带走就行,董先生坚持由他送。章振乾只好先回家,等到中午,董先生没来。章振乾问家里有什么能吃的,夫人说还有两个水果罐头。他们就用那东西对付。到傍晚,董先生还没来,孩子饿哭了。天黑以后,董先生才背来一袋米。

  看到章振乾家的情况,董先生大为歉疚,说:“上午我不让你拿米回来,因为这很难看。哪有教授满街背米的?所以等到天黑才送过来。没料到你们家竟然连一天的粮食都没了。”由此种种可见,章振乾在坪石教学时生活之艰苦。

  1944年底,坪石沦陷后,王亚南离开了国立中山大学,章振乾亦跟随王亚南进入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并担任研究员和经济组组长。章振乾根据福建的省情,对闽西土地改革、侨区农村经济、渔村土地问题,都做了专门研究。他尤其重视实地调查,经常带领所里的年轻人下乡,收集第一手资料,他的研究成果为各方所赞赏和重视。

  中山大学法学院派了两个助教来参加,希望章振乾调查之后回学校把课上完。章振乾觉得义不容辞,离开闽西就去广东蕉岭,中大法学院在那里开课。章振乾教了两个星期,平均每天讲五节。法学院院长胡体乾请章振乾吃饭,知道其夫人的老家在梅县,于是说,学院下学期要搬到那里,已经看好地方,请章振乾带着夫人去讲学。

  谈及“中国民主同盟”,其成立于民族危难之时,许多章振乾所仰慕的爱国民主主义者和著名的学者,都成为了民盟的中坚力量。抗战胜利后,在反内战、反独裁的斗争中,民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1947年10月27日,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悍然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而章振乾就在这年参加了福建地下民盟组织。

  民盟福建省支部筹委会于1947年3月成立。根据当时形势,福建民盟成立后就跟中国共产党有直接的密切联系。他们采取秘密的地下斗争方式,开展活动。当民盟被宣布为“非法团体”后,其筹委会就决定:继续发展上层知名人士入盟,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必要时掩护撤退;同时,坚持地下斗争,大力做群众工作和策反工作。当时也许章振乾也在这保护之列,故未曾让章振乾冲锋临阵或作任何牺牲。章振乾时任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在“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民主运动中,曾与傅家麟、管长墉等社科所盟员策划了省立四所高等院校教工联谊会开展的“罢教索薪”斗争和其他一些工作,在知识界产生了一些影响。

  1970年代后,章振乾专职从事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工作,历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福建省政协常委,第四届民盟中央委员等职。章振乾谈到,他的一生都以自己是个盟员为荣。

2

图中左二为20世纪80年代的章振乾先生(图片引自《福建统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章振乾与另一位坪石先师王亚南之间亦师亦友的友谊。1950年,当王亚南奉命出掌厦门大学时,章振乾应邀出任厦大教务长和经济研究所教授。在厦大,他主要襄助王亚南从事教务行政工作,进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建设,为解放初期厦大的教育发展贡献了力量。

  王亚南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王亚南都得到章振乾的大力帮助。正是有章振乾的合作与襄助,王亚南才有更多时间做研究、写文章。1958年,章振乾调离厦门大学,调任福建省博物馆副馆长、馆长时,王亚南感到非常痛心和难过。

5

图为《闽西农村调查日记》。

  章振乾曾先后发表有关农村经济、土地问题和土改问题论著多篇,出版《闽西农村调查日记》一书。此外,他还是连江县私立建国中学主要创始人,一生为经济、教育、革命等事业奉献。

 

  参考资料:

  1. 章振乾:《我以是一个盟员为荣》

  2. 袁征:《“家里连一天的粮食都没有”,抗日战争中的大学教授》

  3. 福建民盟:《清明追思|章振乾:履声犹未歇征程 》

  4. 百度百科:《章振乾》

 

  (本文由阿瑞推荐、撰写按语并提供相关资料,南粤古驿道网综合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