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核工业地质局持续全力支持南粤古驿道活化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工作
2020-05-22 下午 04:00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彭野   
分享

  日前,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核工业地质局举行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省核工业地质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建斌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的有关指示及批示精神,继续动员全局技术力量,全面支持、参与到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及研学基地建设中来。

  5月20日,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方为民带领省核工业地质局办公室、二九一大队、二九三大队、测绘院等部门负责同志赴韶关翁源、乐昌调研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及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

  3年硕果累累,省核工业地质局持续深度参与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

  自2017年以来,省核工业地质局持续深度参与活化利用工作,下属的二九二大队以“粤赣古道”、二九三大队以“韶赣古道”、地调院以“西京古驿道”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古驿道线路修复与活化利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线路测绘、地质科普、规划立项等工作,共参与实施古驿道相关项目40余项,所作的《南粤古驿道河源段重点线路调查成果汇报及规划建议》获省领导高度肯定。其中,他们在河源市发现的“何新屋地契”、在韶关市翁源县发现的“铁石径古道”,被省古迹保护协会列入2018年南粤古驿道十五处重大发现。

  铁石径古道: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整合资源活化利用

1

2

3

图为铁石径古道。

  调研组一行前往韶关翁源铁石径古道实地调研。据了解,铁石径古道全长约20公里,连通始兴县隘子镇。自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开始修建,至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铁石径由坚硬如铁的岩石山、原始森林土山组成,径内有桥顶石古道、跌马潭、仙人脚印、食水湖铁锅石等名胜古迹,是古代当地进行公务往来、商品贸易、探亲访友等活动的交通要道,目前仍发挥交通功能。

4

3

调研组一行实地调研铁石径古道。

  调研组充分肯定铁石径古道的自然地理风光,指出铁石径古道具有旅游、运动探险等开发资源,在活化利用中要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消除安全隐患,并注重与周边资源的整合与衔接。

  做好卢鹤绂等“坪石先师”史料挖掘与布展,联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与下庄铀矿科普教育基地

  调研组一行还前往韶关翁源调研正在建设的下庄铀矿科普教育基地,并到乐昌坪石,调研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及天文台等旧址。

5

6

7

图为正在建设的翁源下庄铀矿科普教育基地。

  正在建设的翁源下庄铀矿科普教育基地将于今年10月建成使用,规划有陈列科普馆、土法炼铀厂旧址、老基地(团部)旧址、希望矿床6#坑道等展区或设施。科普教育基地将借助各类珍贵历史遗迹,辅以现代展示技术,全面地普及及介绍核工业发展历史、核科研现状、我国核能发展历史以及核地质情况等,并宣传老一辈核地质工作者为国奉献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二机部三〇九地质大队十一分队(现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前身)在翁源下庄发现了我国第一个花岗岩大型铀矿床,并将其正式定名为“希望矿床”,打破了前苏联洋专家“花岗岩地区没有大铀矿”的断言,翁源成为我国查明的第一个大型花岗岩型富铀矿区。在苏联毁约停援等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三〇九大队十一分队设计出一条简法炼铀流水生产线,即“土法炼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和试验成功及时提供了67%的核原料,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国立中山大学内迁粤北乐昌坪石办学,理学院旧址位于坪石塘口村。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担任理学院物理系教授,在塘口发表了《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应用》一文,第一次在国内全面介绍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和理论认识及其大规模利用的可能性,使得坪石塘口村成为了华南地区抗战时期中国科技的“启蒙地”。

8

9

10

调研组一行仔细了解卢鹤绂等“坪石先师”历史。

  调研组仔细了解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先生,地理学家、教育家、岭南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吴尚时等人在坪石的足迹及历史贡献,并研究讨论相关布展选址。省核工业地质局办公室主任、一级调研员金卫阳表示:“卢鹤绂是我国的核能之父,为我国的物理事业和培养我国第一代原子科学技术骨干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11位两弹元勋中,有7位是卢鹤绂的学生。今年是核工业地质事业创建65周年,我们将全力做好卢鹤绂等‘坪石先生’的史料挖掘与布展,并联动研学基地及翁源下庄铀矿科普教育基地,实现空间衔接。”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陈别,韶关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冯建国,韶关乐昌市委常委刘允曾,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大队长陈计中、测绘院副院长徐平、二九一大队副大队长张辉仁,韶关乐昌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注:以上图片由陈别、彭剑波拍摄。)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