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论丛 Ⅰ:作为封建王朝层面的驿道
2018-03-14 上午 11:01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祁方   
分享

  一、关于历代驿道的主要沿袭

  通过分析历代统计数据,不难发现,中国的驿道产生于奴隶社会、定制于秦汉、兴盛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衰退于民国初年。

驿道政治1

图为秦代驿道遗迹。

  秦代,全国统一修筑了驿道,宽五十步,以京师咸阳为中心,东通东海,南达两广,北至九原,西连西域。汉代,最著名的驿道就是“丝绸之路”,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2

图为苏州横塘驿站。

  唐代的驿道更为壮观,据《唐书》记载:当时天下共设驿1643所。其中,水驿260所、陆驿1297所、水陆相兼驿86所。此外,两京之间,多有百姓僦驴,俗谓之驿驴。往来甚速.有同驿骑。宋代的驿道,正式划归兵部直接管理,可见其军事意义得到正式认可。元代的驿道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亚洲西部和东欧等地设有驿站,凡当时蒙军控制地区,都有驿站组织,最多时达1万多处,这在《马可波罗旅行记》中有多处记载。

3

图为龙场九驿遗迹。

  明代比较重视边疆地区的驿道建设,著名的有黔西北奢香夫人建设的龙场九驿。龙场九驿使得明政府的腹地可以由宽敞的驿道直达云贵边疆,沟通了中原和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我国民族团结史上的一段佳话。到了清代初期和中期,驿道建设继续大发展,数量和地域得到进一步拓展。

4

图为唐代主要交通路线图。

 

  二、关于驿道产生的国家本原

  中国古代道路除有官、私之分外,又有驿道和县道之别。文献中关于驿道的记载甚多,且由来已久。《后汉书》记载:“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帝闻而异之。” 到了宋代,驿道与县道被表述为两种相对且相互联系的道路。《景定建康志》记载:“驿路五十一铺,每铺相去十里……县路十一铺,每铺相去二十里,此系诸县不通驿路处递传之路。”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驿道即是官路、但官路未必是驿道。驿道在政务传递方面重于县路,站点设置较为密集,而县道仅为不通驿道处之快递之路,站点设置较为稀疏。另外,驿道作为政务传递要道应该是中国古代的一般状况,比如《书叙指南》记载:“当驿路曰驿道所出,又曰邮传剧道。”

  不过,据相关记载,驿道在承担政务传递任务的同时,还是行旅往来与物货流通、特别是官方人员往来和陆路纲运的主要道路。《资治通鉴》记载:“(长庆二年,朱克融、王庭作乱),一呼而亡卒皆集。诏征诸道兵讨之。……诸节度既有监军,其领偏军者,亦置中使监陈。……故每战多败。又凡用兵举动,皆自禁中授以方略。朝令夕改,不知所从。不度可否,惟督令速战。中使道路如织,驿马不足,掠行人马以继之,人不敢由驿路行。”再比如,由开封北行经澶州、大名至雄州,和经滑州、赵州至雄州,是北宋京师联通燕云地区的两条干线、亦是宋辽使臣往来的主要行经道路,史称“北使驿路”。驿道既为官方人员等行旅往来之干道,自然亦有传舍和馆驿设置。唐代前期,驿在一定时期内同时承担公差人员之食宿需求。

5

图为明清代的驿道分布图。

  当然,全国及局部地区的驿道设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会根据形势之变化和某种需要加以调整,或废弃,或增辟,或改变路线。驿道乃政务传递和人员往来之官道,所以不是连通所有州县,而通常是自京师向全国辐射,联通重要州县。不通驿道之州县,则是依靠县道一类的官路与驿道连接,从而联通与中央的信息往来。因此,单就驿道布局情况看,许多州县的情况有所不同。从唐宋时期、特别是宋代的情况看,州县之政治、军事形势往往决定其有无驿道经过,或是否有驿道交会;而从州县是否驿道所经及其整体驿道分布,亦可反观其政治、军事形势、乃至社会经济状况。

6

图为驿道上往来的商队。

 

  三、关于驿道的国家政治意义

  驿道首先是满足国家军政事务的需要。战争规律告诉我们,谁拥有強大的军事交通能力、谁就能拥有战争的主动权,从而能保障国家的安全与发展,这就要求国家将军事交通放在优先的地位加以对待。封建王朝深刻认识到军事交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所以《唐律疏议》规定:“邮驿本备军国所需。”甚至于为保证驿道军事交通的优先地位,唐代法律限制并排斥百姓的驿道交通权利。另外,为了确保驿道的畅通的优先地位,法律明确规定了百姓在驿道上必须避让国家军政官员,甚至要藏起来,《唐六典》记载:“凡行路巷街,贱避贵。”

  虽然封建王朝认为驿道首先服务于国家军事需要,但是也认识到驿道也能直接服务于经济需要。比如,唐代安史之乱后,漕运和税收不通,朝廷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和粮食危机,唐代宗任命刘晏改革全国的驿道体系。刘晏一方面在运河沿岸驿道设置驿防兵保护漕运粮食安全。《全唐文》记载:“设驿防兵后,江淮通过漕运每年运米数十~一万石,以实关中”。另一方面,刘晏通过改革驿道体系,通过驿道传送各地物价信息,迅速解決了当时的财政危机,《新唐书》记载:“置驿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这很明显说明了驿道直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7

图为隋代大运河系统。

  从中可见:随着政治的统一,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驿道的职能远远超出“布宣号令,传递军情急务”的范围;封建王朝往往以“盐课钱粮最为重大”,将驿道视为安邦治国之大计,以都城为枢纽建筑驿道交通网,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增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2. 曹家齐:《唐宋时斯南方地区交通研究》,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3. 王文楚:《宋东京至辽南京驿路考》,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