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让历史遗存“活”起来
2018-02-25 上午 09:32   作者:博罗县委政策研究室 练伟雄   
分享

       编者按: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作出部署安排,引发代表委员的广泛热议,也引起各地的热烈讨论。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作出部署安排,引发代表委员的广泛热议。去年底,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旅游局联合印发的《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将规划建设11230公里的古驿道网络,建成24个重点发展区域、1200多处人文和自然发展节点、59个区域服务中心、252个一级驿站,带动248个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416个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1310个贫困村的建设和发展,古驿道线路、发展节点、特色镇村互通互联,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加强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探索,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古驿道保护利用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文化等方式,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公共生态产品,用古驿道串起乡村文明、讲好乡村故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加强古驿道保护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活1

古韵飘色(黄叶坤/摄)

       遍布在岭南广大城乡之间的古驿道,是文物的活化石,是文化变迁的见证。古驿道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古代交通、文化传播、族群迁徙等,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今天,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古驿道保护利用,策划古驿道文化之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岭南乡村好故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挖掘古驿道丰富资源,串起城市气息和乡村文明

2

古驿道上的老人(李业诚/摄)

       古驿道是古代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发展的记忆、文明遗存的变迁。挖掘古驿道文化内涵、历史沉淀、名人故事、美丽传说、族群迁徙等丰富的资源和要素,可以更好地研究、传承古代文明,唤起人们对古代乡村文明的求知和探索,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体验古驿道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好古驿道沿线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让城市气息和乡村文明互联互通,大有文章可做,潜力无限。

       三、采用“古驿道+”模式,让历史遗存“活”起来

3

梅家大院古水道(黄健贤/摄)

       古驿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桥梁纽带、贸易来往、交流互通、文化宣传、种族繁衍等独特作用。古驿道作为文物活化石,如果充分加以利用起来,可以收获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活用古驿道,用活“古”元素。古驿道上,年久的岁月、古老的故事,能勾起人们许多古老的记忆,唤起人们对古驿道的探想。要结合现代手段,采用“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旅游”“古驿道+特色农业”等创新模式,让历史遗存“活”起来。另一方面,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沿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古驿道沿线村庄,在某一历史时期,或许曾经繁华一时,是人流物流交汇聚集之地,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古驿道集文化之美、风光之美、乡道之美、文明之美于一身,自然生态环境往往胜人一筹。因此,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古驿道多元文化主题线路,不但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以古驿道为抓手,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和传统村落活化,充分挖掘古驿道的文化内涵和文明遗迹,寻找历史的“根”、追溯精神的“魂”,这对传承岭南古老文明,增强岭南文化自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文刊登于南方日报,南粤古驿道网已作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本站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