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古驿道拾遗——花都百步梯古道遗址
2018-02-05 下午 04:11   作者: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孙海刚;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推荐   
分享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面,誉为广州的“北大门”,自古即有“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之谓,向来都为军事要地。在花都区梯面镇民安村北侧的一处山岭之上,目前仍保存有一段重要的古驿道遗址,其由百余块整齐的花岗岩条石铺砌而成,称作“百步梯古道遗址”。

百步1

百步梯古道遗址现貌

       百步梯古道最早修筑于清代。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吴万雄自循州(今广东惠州)率众占据盘古峒(今广州花都梯面镇一带)聚义,号称“花山寨”,凭借险峻山岭的地理优势对抗官府,此地群山因此被统称为“花山”。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广东巡抚李士桢派兵镇压花山寨,并借此拓宽梯面山道。

2

广东巡抚李士桢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花县县令包锦灿重修该山道,从山脚至山顶,全用花岗岩条石铺砌,缀叠成级,共366级,筑成一条蜿蜒曲折的石板山道。其长约256米、宽约1.8米,呈“之”字形盘山,拾级而上,宛若登梯,直上云天,因其级数极多,故名曰“百步云梯”。古道“之”字曲折形态可有效克服山坡陡峭之险,减缓山麓坡度,使过路行人少历上下坡之苦。

3

百步梯古道遗址现貌

       百步梯古道因地处花都的东北群山中,东北与从化接壤,西北毗邻清远,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其自古便是联系粤北与广州之间的交通要道,更是清远、从化、花县等民众来往广州的必经之道。时至今日,尽管历经岁月风雨洗礼,古道的花岗岩石板依然坚固耐用。因行人经年累月在此穿行,如今的石级上仍有旧时鸡公车留下的一道深深的车辙坑痕。

4

百步梯古道车辙痕迹

       据民国《花县志》载,百步梯的中段原有一凉亭,以供行人稍憩,题匾“且歇歇”三字,亭柱石刻一联:“一亭俯瞰群山,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两脚不离大道,踏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该联为道光年间花县县令包锦灿题写。在百步梯的梯脚路旁有棵秋风树,春天落叶,秋天茂盛,当年包锦灿修筑百步梯时,见秋风树独异,即在秋风树傍建筑石庙一座,并撰一联:“来往普沾德泽,周旋永锡秋风”。

5

百步梯古道“且歇歇”亭旧影

       百步梯古道四面环山,曲径迂回,形势险要。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花县红巾军响应太平天国运动,曾于此揭竿起义,扎寨安营,进占花县县城。1927年,广州起义军在叶镛、袁国平、徐向前等同志率领下,路经花县,曾翻越百步梯奔向海陆丰与彭湃同志的武装队伍会合。1939年初,花县南部被日本侵略军占据,国民革命军为抗击日本侵略军北进,将百步梯分梯级拆毁。1947年,巴拿马归侨苏彰保联合部分旅居巴拿马的华侨捐资,将拆毁的梯级修复。1965年由于兴修水利工程及修筑盘山公路,拆去部分石级,现只留存中段120米长、约130级石梯,凉亭及石庙亦已不存。2008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图片来源自网络。)

 

       参考文献:

       《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人文广州》、《广州话旧》、《花县志》。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