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骨干校友团南粤古驿道研学之旅圆满举行
2022-07-15 上午 11:14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综合   
分享

  7月8日,暨南大学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校友骨干培训班暨南粤古驿道研学之旅开班仪式在暨南大学校友楼举办。30名来自斐济、香港、澳门、广州、肇庆、饶平等地及16个学院的校友回到母校,佩戴上暨南校徽,开启一段特别旅程。

1

  据了解,该校友骨干培训班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将课堂学习与南粤古驿道研学之旅相结合,带领校友寻根溯源,更好地了解华南教育历史,推进粤港澳人文湾区与粤北地区的联动。

  开班仪式中,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教授、文学院侯兴泉教授分别带来《从千村调查看乡村振兴》和《南岭古道——南北文化交流枢纽》专题讲座。开班仪式后,为期三天两夜的南粤古驿道研学之旅活动正式开启!

 

  探秘古驿道

  南粤古驿道覆盖全省,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秦汉古道从连州市大路边镇顺头岭南天门村开始向山下蜿蜒延伸,逶迤在骑田岭上。古道起于秦代,兴于汉代,繁荣与唐代,一直延续到明清,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地段包括顺泉村老铺、凤头岭、山洲村等古道段。秦汉古道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最早官道之一,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路的交汇。暨大校友骨干培训班成员在秦汉古道南天门段寻古道历史、赏古道风光。

  南天门始建时间不祥,据亭内石碑记载,重修时间是清代乾隆年间。该凉亭南北走向,面阔8.7米,进深6.5米,建筑占地面积57平方米,开南北门,抬梁架构十三架。条石砌成圆拱门,北门旁镶“广荫亭”石區,南门门额上镶“南天门”石匾,两门不对称,南北两个拱门互相错开。

  除了秦汉古道,暨大校友们也参观了西京古道之乳源县大桥段。其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为古时上京城的道路,是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现存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驿道,也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较早为岭南传输了中原文化,促进当地的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

  漫步在西京古道乳源大桥镇新书房村,暨大校友们来到了观澜书院。其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四进四合院布局,青砖木结构。书院一进拱秀门,二进观澜门,三进明德堂,四进资深堂;有三个院墀,其中之一为芸香院。因当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正门前方一览滔滔奔流、波澜起伏的大桥河水,故取名“观澜”。大桥村先后建成“石溪”、“步蟾”、“观澜”三间书院,每间书院约有三十名学生同时就读。观澜书院是其中面积最大,也是至今仍保留完好者。

 

  多彩研学之旅: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暨大校友骨干班成员参观了东陂镇西塘村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州)。2019 年 9 月 8 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在韶关乐昌坪石正式挂牌。位于连州东陂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周围聚集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秦汉古道、古村落,亦有“中国空军第一人”冯达飞的故居及纪念馆等人文景观,还有湟川三峡、连州地下河等自然景观。 

  2019 年 6 月,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在开展韶关西京古道乐昌段技术指导时,发现了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在乐昌坪石办学的旧址。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和相关单位、“三师”专业志愿者多次到实地进行调研,组织考证了一批历史遗址遗迹,挖掘了很多鲜活的先师人物形象和事迹,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遗址保护、展示宣传、研学旅游等活化利用工作,并确定了韶关、清远、梅州、云浮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四市联动”工作总框架。由此揭开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的序幕。

  最后,为期三天两夜的暨南大学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校友骨干培训班暨南粤古驿道研学之旅在激昂的歌声中落下了帷幕。

  一条古驿道,一场研学,一群校友,一起领略岭南文化,籍着前人的足印思索寻见,携手向世界讲好暨南故事和中国故事。

 

  (本文资料来源于“暨南大学校友会”,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