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南粤古驿道红色资源 创新活化利用革命文物 广东组织“红动古道 绿动乡村”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系列展示活动
2022-01-17 下午 02:1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分享

  南粤古驿道起源秦汉、内连中原、外接南海、通达西洋,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频繁商贸活动的主要通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的重要路径,更是广东历史发展的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肇始于2016年的广东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一直以来以活化利用红色文化作为工作重点,其中就包括对红色遗址遗迹的活化。在此愿景下,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先后打造出南粤“左联”之旅、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平远“寻乌调查”之旅等多条经典红色体验线路,在中央红色交通线的挖掘方面也硕果累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重要指示精神,落实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发红色文化、南粤古驿道等精品线路”的要求,1月7-11日,惠州、梅州、潮州等地举办“红动古道 绿动乡村”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系列展示活动,系统展示广东南粤古驿道沿线红色遗产资源的创新性活化利用在活化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与厚植爱国情怀以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动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1

图为“红动古道 绿动乡村”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系列展示活动梅州市启动仪式。(俞启明 / 摄)

  “红动古道 绿动乡村”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系列展示活动邀请央级、省级媒体采访团,粤港澳青年,中小学生,文旅研学专家,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以下简称“三师”专业志愿者)等走进惠州市惠东县,梅州市梅江区、大埔县、平远县,潮州市潮安区等地,实地走访高潭红军路、中央红色交通线、南粤“左联”之旅、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等活化利用节点。

 

  沉浸式研学、红色主题文创  精准“激活”中央红色交通线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为解决党中央和中央苏区间的联络问题,精心策划的一条秘密交通线路,在我党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而特殊的贡献,被称之为“中华苏维埃的血脉”,列入了新版的中共党史,是广东宝贵的红色遗产资源。

  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一般是先由上海乘轮船至香港、汕头,由汕头乘火车至潮安,由潮安乘电船或机帆船沿韩江、汀江至大埔县茶阳镇或青溪镇青溪村沙岗头,上岸后再走山路经过多宝坑、铁坑、伯公凹(原属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现属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进入福建永定桃坑,最后抵达瑞金。线路大部分分布在广东省境内,特别是梅州大埔县由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赤白交界”地区,是中央红色交通线进入苏区“最后一百里”线路上重要的交通中转区域。

2

图为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位于大埔县青溪镇路段——调和桥。(车宝琴 / 摄)

  2021年4月以来,广东对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的地理走向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工作,历时四个月,最终还原了1条主线和6条支线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路线组合,这也是在史学界首次提出多种路线走向,改变了此前人们对中央红色交通路线(南方线粤东段)单一路线的看法,较为全面地呈现出中央红色交通线相关重要节点和真实地理空间线路走向,摸清了沿线相关的红色遗存情况,挖掘出了一大批惊心动魄、精彩感人的红色故事。由此,中央红色交通路线(南方线粤东段)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1月9日,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纪念柱在梅州市大埔县棣萼楼、伯公凹百岁“老哨兵”——约105岁的金桂、约145岁的中华锥古树前举行揭幕仪式。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陶英携手“花腔精灵”声乐团队在棣萼楼、汀江游船上献唱《映山红》《唱支山歌给党听》《领航》三首经典红色歌曲,并在茶阳老街拍摄相关MV。

3

图为位于伯公凹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纪念柱。(车宝琴 / 摄)

  现场,当地小学生情景演绎热播电视剧《绝密使命》中潘雨青(原型蔡雨青)、孙同阶(原型孙世阶)等人护送重要信息、对接重要人物的剧情。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庆期间,3万余人次研学梅州中央红色交通线,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在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现场义卖一百套以中央红色交通线为主题的文创作品《南粤古驿道红色记忆系列衍生设计》,并现场抢救保护民间传统手工艺,所得由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捐赠给当地。

  通过举办南粤古驿道第五届文创大赛,将当年在中央红色交通线上战斗过的革命先辈形象等各种元素加以艺术处理及提炼,用现代设计语言视觉化、符号化,以帆布包、笔记本、茶杯、杯套、毛巾、口罩等文创产品为载体,让这段红色历史走进广大群众尤其是年青一代的生活。

 

  粤港澳三地传承教育救国精神  催生大湾区教育合作契机

  抗战时期,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内迁至韶关、清远、梅州、云浮等地展开艰难的教学和救国运动,并且还接收、招录了不少来自港澳台的学生。这些地方成为了如今广东乃至港澳台众多大学、中学的溯源之地。

  抗战期间形成的华南教育洪流,是民族精神的汇集,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它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对祖国未来的无限希望。

  1月10日,梅州市梅江区熊锐故居(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中山大学与梅州展陈馆、熊锐生平事迹展陈馆)正式对外开放,迎来了修缮后的第一批“客人”。来自粤港澳三地的教育及旅游研学专家们一起走进这座充满历史感的建筑,深入了解华南教育历史,感悟坪石先师精神。

4

图为修缮一新的熊锐故居。(俞启明 / 摄)

  目前,广东中旅、香港遵理国际教育等企业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南粤古驿道、华南研学及中央红色交通线等历史资源,以教育研学视角配合、推动古驿道的遗迹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以促文旅+产业振兴为目标,采取广大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遴选特色研学地点,梳理丰富多彩的研学资源,研发和推广高质量的研学产品,同时将与各方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品牌,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别是教育建设贡献力量。

 

  东江革命精神与南粤古驿道走进党史教育  厚植爱国情怀有新招

  1月7-8日,30余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走进惠州市惠东县高潭古道(红军路),在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中洞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庆楼内参观、学习,并亲手制作红军茶,品尝红军饭,聆听由广州乐团小号手刘禹轩演奏的《国际歌》。在激情澎湃的弦乐声中,致力于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的省“三师”专业志愿者还在现场为粤港澳青年讲述了高潭古道的修复活化工作,并与青年们一起修葺古道小景“同心池”。

  惠州市惠东县高潭古道重点线路全长15.16公里,途经高潭革命老区纪念堂、马克思街、列宁街、百庆楼等红色遗迹。在对高潭古道红色基因的挖掘整理过程中,有关部门注重将沿线的红色资源与古驿道重要遗存进行串联,将高潭古道建设与传承优秀红色文化结合起来,融合红色文化元素,打造红色节点,并以“旅游+红色文化+党史教育”的具体实践,打造“革命传承,不忘初心”的南粤古驿道红色之旅。其中,作为惠东高潭镇红色文化活化利用典型案例的东江干部学院,依托东江地区的革命历史、南粤古驿道上的红色故事,联动粤港澳大湾区资源,构建“课堂讲、遗址看、体验学”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课程体系。

 

  走进南粤“左联”文化之旅  追寻新时代“红色电波”

  1930年前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鲁迅、茅盾、田汉、瞿秋白等为代表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斗争,以文艺作品反映革命者在白色恐怖下的英勇斗争、工人阶级对资本家剥削的反抗和广大农民的觉醒,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在众多“左联”青年中,来自韩江流域的洪灵菲、冯铿、戴平万、陈波儿、柯柏年、梅益被称为“左联潮州六杰”。

  南粤“左联”之旅是一条依托广东万里碧道和南粤古驿道进行建设的文化线路。从汕头西堤公园至梅州三河坝战役纪念馆,规划线路长150多公里,沿途通过绿道串联陈波儿故居、洪灵菲故居、戴平万故居等众多“左联”相关历史文化遗存,以及龙湖古寨、凤凰山等自然和历史文化景点,打造一条可游、可赏、可观、可感的红色文化游览线路。

  1月11日,在潮州市潮安区柯柏年故居、洪灵菲故居内,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南粤“左联”红色文化直播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关注。主办方组织当地师生朗诵“左联”的文学作品,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梁学宏中英双语讲解著名马列著作翻译家、外交家柯柏年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该活动由央视新闻、中国网、今日头条、新浪新闻等同步线上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破百万,是广东活化利用革命文物的典型案例,是创新推广红色文化的典范,下一步将在全省的展览馆、名人故居等定期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红色资源有效串联绿色乡村  转化延伸相关产业

  1月10日,由广州市民宿协会、五星级总厨协会、旅游互联网平台组成的专家组走进南粤古驿道乡村振兴示范点梅州市平远县仁居村,专家组参观了红四军纪念馆、驾虹桥、井下吴屋、老东门街谢屋红军标语、红四军第3纵队7支队驻地旧址、民国广东四大银行金库旧址等,全方位感受这座红色古村的新变化、新气象。

5

图为专家组参观红四军纪念馆。(车宝琴 / 摄)

  1929年至1930年间,朱德、陈毅等率领的红四军两次入驻梅州市平远县仁居村,留下红四军第1纵队司令部旧址、红四军第3纵队7支队驻地旧址、红四军纵队政委驻地旧址、老东门街谢屋红军墙标群旧址等革命旧址20多处。仁居村红色资源丰富,是全省60个省定“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之一。

  近年来,仁居村以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为契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创建“红色村”,持续修缮一批革命旧址,修复古驿道,升级建设红色文化广场和红色教育展馆,将分散的红四军革命旧址群整合打造成“红色文化长廊、红廉教育基地”。同时,串联村内红色资源推出“重走红军路、聆听红色事、瞻仰旧址群、品尝行军餐”红色体验路线。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带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创产业发展,让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新颜,让当地村民真真正正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过程中得到实惠。

  未来,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将一如既往挖掘利用红色文化,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原文刊登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