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华农参赛团队:循着先师的足迹寻找植物的真实身份 专访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课程设计大赛参赛团队①
2021-09-24 上午 10:36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彭野   
分享

  记者从第一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组委会获悉,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一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目前已进入初审阶段,361个作品晋级初赛。30支晋级复赛的团队名单将于9月30日公布。

  本次比赛聚焦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参赛队伍从韶关、连州、梅州、云浮四市五地选择研学基地并根据实地调研结果,以中小学生为对象设计研学课程。那么,参赛选手在实地调研形成作品的过程中,对华南教育历史及华南教育精神有着怎样的理解呢?南粤古驿道网将对话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参赛团队,揭晓他们心中各自的“答案”。

  本期对话华南农业大学参赛团队叶晓欣、邹洋、陈梓宜、赵俊、梁键明、陈蕴琳等同学。

1

图为团队合照。

 

  南粤古驿道网:参加华南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的初衷是什么?之前有了解过华南教育历史吗?

  华农参赛团队:首先,主要是兴趣吧!因为自己本科毕业论文做的就是自然教育方面研究,对研学课程的设计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团队也是南粤古驿道植物资源研究中心的,研究中心一直服务于南粤古驿道和华南研学基地的活化利用,中心负责人吴老师鼓励我们发挥专业,参加比赛,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参赛的信心。

  在我们大一阶段,都会接受校史教育,那时候我们就接触到华南农业大学前身——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那段办学历史以及丁颖、侯过、蒋英等先师。当时那段历史只是存放在校博物馆、展览室当中,没想到几年后我们有机会去实地感受、传承以及活化这段历史。

  南粤古驿道网:你们参赛团队有多少人?各自有哪些分工与合作?前期作品设计制作过程中有哪些趣事?

  华农参赛团队:团队由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共6名队员组成,涵盖林业、风景园林、中药资源与开发多个专业,具有生态修复、景观设计、植物识别与科普等多项综合能力。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全员参与,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全员商定,共同设计。后期分成文案组、视频组以及配音组,每组2-3人。文案组负责撰写课程设计文案,将课程内容用文字详细表述出来;视频组负责剪辑在课程上需展示的标本制作视频,要求视频画质清晰,步骤明确且流畅;配音组则负责撰写视频文案以及录制视频配音。各成员总结心得后,汇总成果,攥写研学课程教案。

2

图为团队在进行植物调研。

  在实地调研华南研学基地及周边古驿道时,我们沿途看到了千奇百怪的植物,有不少“好玩”的植物。比如说柚子树的叶子也有不一样的萌点,迎着太阳光观察叶子,会发现边缘有一个个略显透明的小点(即油点),揉碎叶子就会有一股清香。再比如:构树的叶子可以粘贴在衣服上,就像一枚枚“绿色勋章”。

3

图为团队在识别植物标本。

  到了晚上,队员们在经历了一天疲惫的外业工作后,仍热情不减,在宾馆挤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每个人都拿着上山采集到的不同植物标本比对书籍上的图例,力图找出植物的真实身份。

  南粤古驿道网:华南研学基地有哪些吸引你们的地方?

  华农参赛团队:我们团队在暑假去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参观了定友图书馆、广同会馆、中大办学旧址等。定友图书馆是重新修葺整理过的,现在已经向公众开放使用,不论是图书馆内部装潢还是外部形态,都让我们觉得这个建筑非常有特色,它在保留了原建筑的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4

图为定友图书馆,馆内铺满马尾松针。

  而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是定友图书馆里面有一块松针铺地的区域,那块区域里人工假草坪上铺满了一丛丛的松针,对历史场景的高度还原让我们仿佛置身过去,是很有意思的体验。在当时物质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杜定友先生就地取材,利用附近丰富的马尾松资源,发明了“松针地毯”,并将它利用在图书馆内。厚厚的松针地毯,踩在脚下,既舒适又减噪,为图书馆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提供大大便利。

  南粤古驿道网:你们觉得华南研学基地的价值在哪里?

  华农参赛团队:我们认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价值有几个方面:

  在历史价值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不仅能够发掘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等高校的办学历史、带给世人更多关于当时的历史与故事,有助于研究战火中的教育、科研;而且对这些建筑旧址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它们成为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华南教育历史的保护和传承。在社会价值方面,可以铭记这段烽火岁月中先师们仍然艰苦办学的历史,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警醒与鞭策。

  在经济发展方面,建立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开展研学课程,带队旅游研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

  南粤古驿道网:怎么去理解乃至传承华南教育精神?

  华农参赛团队:我们团队认为第一个是要看到先师们在抗战中坚持办学的学术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一心办学。第二要看到的是在这背后,是他们扎根在心底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想通过教育,让知识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怀着把祖国建设得更好的决心。

5

图为团队走进华南研学基地(坪石)。

  传承这种精神,首先是要对华南教育精神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认识及理解;其次,只有通过亲身实践,距离历史更近一步,才能更好去传承这一精神。因此,举办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课程是非常好的方式,青年学生们可以边走边学,对华南教育历史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先师们当时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不放弃对学习、对建设祖国的追求,积极地做出自己的贡献的精神。

 

  (注:以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