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下屯的绿色跨越
2021-09-19 上午 11:15   作者:陈其明   
分享

  下屯村,东江之畔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客家小山村。在这个小山村,有一个叫大塘面屋的清初建筑古民居,这里却走出了一位非凡的英雄模范人物。

  这位英模人物,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广东青年运动重要领导人,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中共纪检监察工作先驱,人民审计事业奠基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的阮啸仙。2009年,阮啸仙被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这是党和人民给阮啸仙革命一生的最高褒奖。

01

图为阮啸仙。

   最近,在阮啸仙诞辰123周年前夕,笔者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又一次来到广东省审计厅对口帮扶的下屯村,走进赣粤赣古驿道旁的阮啸仙故里,徜徉屋场村道,缅怀革命先烈业绩,感受红色下屯嬗变!

 

“啸仙故里”的历史厚重与缺憾

  下屯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地处风景秀丽的东江中游之畔,是一个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的客家小山村。

  据史书载,下屯于明末开村,距今已400余年。相传明末有武官阮员辛、黄明翰、廖某3人,奉朝廷之命,统兵扎寨于东江重镇义合。明室倾覆后,清廷为安抚天下,诏令明朝将士,或就地屯田,或解甲还乡。阮、黄、廖3位武官商议,决定就地安营扎寨、垦荒屯田、安居乐业。于是,廖姓武官选居上村,故称“上屯”;阮、黄2人安居下村,故称“下屯”。

  下屯开村至今,已繁衍生息20余代,全村留下了河头屋、万和屋和大塘面屋等14栋结构奇巧、营造精美的古民居建筑,遗存有风格独特的古巷、古井、古墙、古道、古桥、古塘、古树等古迹。在这处处有牌匾的古宅里,走出了实业家阮宗周,走出了举人阮隆、拔贡阮天培和秀才阮梦吉、阮史宏、阮树田等有科举功名的读书人,走出了黄埔军校学员,也走出了民国时期参政议政的政界人士,包括出任过中国台湾高雄市长的阮叙雄等乡贤名士。

  特别令下屯村人感到骄傲与自豪的是,这里还走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七月二十日”(1898年9月5日)的阮啸仙,原名阮熙朝,为阮氏第十八世孙,诞生在村中一座三进院落式名叫大塘面围屋的阮家宅院里。阮啸仙与族中叔侄兄弟姐妹们一起,在这里度过了苦涩而艰辛的孩提岁月,村中的大塘面围屋、“洪亨”小店及书屋,留下了他嬉耍、求学的足迹。尤其是在村中的“闻啸轩”学堂,阮啸仙为表达雄心大志,以学堂谐音和蕴义,将自己“阮熙朝”的姓名改为现名。从此,“阮啸仙”这个名字,连同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化名、笔名和代号,以及他从小立下“挥笔落下如云烟,意志坚强可敌天”的远大志向,“树对门生若要求名须苦楝,鹄朝长空这样怀志堪栋材”的革命抱负,“坚忍卓绝为吾人本色,奋斗牺牲是我辈精神”的豪情壮志,伴随着他度过了传奇而壮丽的一生,直至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

02

图为阮啸仙在广东省农协工作时的留影。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下屯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等原因,尤其是自然资源贫乏、生产条件落后,加上少数村民因病因残或因智缺陷等致贫返贫,造成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简陋,村民收入普遍低下,一些农户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作为阮啸仙故里的下屯村,还是广东省定贫困村。下屯村下辖7个自然村,户籍人口559户2088人,常住人口600多人,大部分人外出打工谋生。直到2016年底,下屯村集体经济收入仅约300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省定标准4000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66户135人。

 

“审计人”的初心使命与担当

  面对阮啸仙先烈故乡——下屯村的贫困境况,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审计人”,一直以各自的独特方式,心系情牵红色下屯,倾心尽力帮扶下屯,演绎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

  国家审计署一直以来情牵河源,对阮啸仙故乡给予热心支持。2005年11月,时任审计长的李金华带领审计署部分工作人员,到阮啸仙烈士的家乡河源“寻根”。在河源期间,李金华参观“阮啸仙烈士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后,誉称阮啸仙是“我党审计工作的始祖”;2006年11月,李金华赴广州参加电视专题片《阮啸仙》首播仪式时,再次高度评价阮啸仙是人民审计事业的奠基人;回到北京后,李金华亲自撰写了一篇题为《续写人民审计事业的新篇章》的长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深情地缅怀了阮啸仙对人民审计工作的重大贡献。在此前后,李金华还协调广东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安排了专项资金,对阮啸仙故居及附属设施进行了修葺。

  时任第五任审计长的刘家义,对阮啸仙也是一往情深。在一次接受中央媒体采访,谈到人民审计制度的历史沿革时,刘家义曾自豪地把阮啸仙尊称为中共第一任“审计长”。他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中央苏区就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当时审计委员会主任是阮啸仙;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之后,就恢复成立了国家审计委员会,当时的主席是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1983年审计署挂牌成立,共和国第一任审计长……第四任李金华,我是第五任,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机关的审计长,我应该算是第七任”。崇敬之情,溢于言表。2008年,刘家义在河源市瞻仰阮啸仙烈士塑像时,要求把阮啸仙纪念场馆保护好、建设好,并将其作为各级审计机关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3年,刘家义再次到河源视察调研,亲临下屯村参观考察,在阮啸仙故居举行了“全国审计干部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并为阮啸仙铜像揭幕。目前,阮啸仙故居先后被授予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党员领导干部追寻革命初心、牢记使命担当的首选之地。

03

图为阮啸仙铜像。

  肩负着审计署领导的殷切厚望与关怀,怀着对阮啸仙等审计先驱的无限崇敬与虔诚,也带着对革命先烈故乡人民的一份责任与担当,广东省审计厅于2016年主动向广东省委、省政府请缨,表达了广东审计人对阮啸仙先烈的崇高敬意;同时,立下了到2020年将彻底改变阮啸仙故乡贫困面貌、让下屯村贫困村民与全省同步全面实现脱贫奔康目标的军令状。经广东省委、省政府综合考虑,当年将下屯村确定为省审计厅对口帮扶村。从此,广东审计厅在省政府和省厅党组领导下,在河源市和东源县等地方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正式拉开了引领先烈故里脱贫奔康的序幕!

 

“客家古村”的绿色嬗变与跨越

  帮扶人民审计事业奠基人的家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从2016年始,广东审计人为下屯村按下了精准脱贫的“加速键”。

  乡村要脱贫,规划须先行。2016年以来,省审计厅先后选派了两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委任2名处级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选派4名审计干部任队员,全脱产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脱贫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工作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并邀请专家和专业机构编制了《下屯村美丽乡村规划(2017——2030)》,对下屯村发展确立了“啸仙故里、红色下屯、客家古村、生态田园”的主题定位。同时,提出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定位,把下屯全力打造成集革命先烈纪念、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培训、红色旅游参观、村民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发展体。这一规划和发展定位,得到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下屯村民的广泛认同。

  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原则,聚集下屯村的资源要素,聚焦重点产业,新业态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百亩百香果、皇帝柑、木薯等种植产业基地,启动了千亩花木苗圃基地建设,投放数千只鸡、鸭、鹅苗形成养殖产业基地;发动社会力量建设洋洞绿色田园、源本善星空谷和医养谷等具有绿色康养、文化创意的农业项目,让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加快下屯村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啸仙故里、红色下屯”的红色旅游辐射带动效应日趋凸显,红色文化、历史古迹、生态景观、客家风俗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兴起,带动每家每户端上“红饭碗”、吃上“旅游饭”的日子指日可待。

  聚焦特殊群体,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民众,纳入兜底保障的条件标准。2016年以来,为66户贫困户全面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帮扶20名大专以下贫困学生享受学杂费减免及生活补贴政策;为贫困户报销医疗救助近两百200万元、申报社会救助资金175万元,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为全村贫困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70周岁以上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与此同时,先后筹集资金200余万元,建成总面积超1000平方米、共21套配套设施齐全的“颐养苑”,对全村鳏寡孤独贫困户实行集中安置,根本解决了贫困群体的安全住房问题,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稳定脱贫目标。此外,还投入巨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高标准农田和百香果种植基地,实施电网改造,改善啸仙小学办学条件,对村道100%实行沥青硬底化改造等,为下屯村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扶贫工作队急为村民所急,想为村民所想,千方百计加快资源开发。下屯村大部分人外出务工,其中外出厨师超200人。为此,广东省审计厅充分发挥广东省扶贫基金会、碧桂园集团等社会力量,以“厨师专业村”为依托,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客家菜师傅”工程,加快“河源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厨师之乡”品牌。出台激励政策,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实现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每户有1名稳定就业人员、1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全村贫困户仅外出务工年收入超百万元收入。

04

图为下屯村。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营造下屯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乡村文化,就是要把啸仙革命文化发扬光大。为此,工作队立足下屯资源禀赋,把红色审计文化作为下屯响亮名片,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唱响阮啸仙“坚韧卓绝为吾人本色,奋斗牺牲是吾辈精神”的人文品牌。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下屯振兴的重要保障。经过几年的有效治理,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5%,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资源宝库。2019年,下屯村先后荣获“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美乡村”“河源市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名闻遐迩的“生态天堂”。

  在审计署的关怀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省审计厅从根本上扭转了阮啸仙故里长期贫困落后的面貌,提前超额完成了脱贫奔康目标任务,向“啸仙故里、红色下屯”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截止2019年末,省审计厅共筹集资金近4000万元,建成30多项涉及下屯长远发展及民生保障项目;与2016年相比,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倍和4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住进了安全住房,实现了“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护”的目标,走出了一条“红色、绿色、古色”和饮食文化资源梯次开发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红色下屯”的宏伟愿景与梦想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为了巩固扶贫成效,扩大脱贫战果,省审计厅党组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一个不能少”和乡村要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围绕“啸仙故里、红色下屯、客家古村、生态田园”的主题定位,高质量建设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下屯。

  ——加快建设阮啸仙纪念大桥。规划总投资1亿余元,总长近3公里,双向4车道。大桥得到审计署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于2019年正式动工建设,2021年9月已顺利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下屯村民世代出行靠渡船的交通老大难问题。

  ——加快建设阮啸仙干部学院(东源县委党校)。计划总投资逾5亿元,规划占地25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办学规模1000人以上。该院已于今2020年1月奠基动工,明年今年建党100周年时可建成并交付使用。学院建成后,将充分发挥阮啸仙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人才投身下屯建设。

  ——加快完善阮啸仙纪念场馆建设。阮啸仙故居和阮啸仙纪念馆,是目前下屯村最主要的纪念场馆。特别是投资150万元修葺一新的阮啸仙纪念馆,2018年9月正式开馆以来,至今已接待近千团体超十万人次,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下步重点将进一步征集与阮啸仙有关的历史文物,运用最先进的声光电控等设备,提升布展观赏水平,丰富和调整布展内容,完善场馆配套设施,配齐配强导游、解说及管理人员,着力擦亮“啸仙故里、红色下屯”的红色旅游品牌。

05

06

07

图为阮啸仙纪念馆全面深刻地展现了阮啸仙的革命人生。

  ——加快建设河源客家菜实训体验展示基地。该基地集培训、展示、餐饮和会议于一体,规划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由碧桂园集团公司全额捐资。该基地已于2020年9月动工建设。基地建成后,除可接待前来下屯观光旅游的餐饮服务外,每年将培训包括客家菜在内的粤菜师傅500人以上,并推荐就业创业。这将是碧桂园集团对阮啸仙故里倾力帮扶的又一重大成果。

  ——加快发展红色下屯旅游产业。为了提升红色旅游景观水平,给广大游客提供一个瞻仰革命先烈的纪念场地,现已规划在紧邻阮啸仙纪念馆背后的契牙山山顶,修建阮啸仙纪念广场,并在广场上安放一座阮啸仙烈士雕塑。同时,开拓山间步道,加快建设和规划完善村居民宿、自行车租赁、慢行步道等基础设施,串联村中各个景点,拓展南粤古驿道下屯古村落和阮啸仙故居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点线结合的下屯红色乡村旅游环线,以“红色、古色、绿色”成为融合引领下屯振兴发展的靓丽风景。

  “下屯村村民就好比自己的父老乡亲一样,通过接续努力实现啸仙故里脱贫奔康,我们足以告慰先烈了”。在下屯走访慰问贫困户时,时任广东省审计厅厅长的卢荣春曾十分动情地说。

  2021年9月8日,新任广东省审计厅厅长张爱军来到下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了啸仙大桥的名命和啸仙广场阮啸仙铜像揭幕仪式,参观了阮啸仙故居、阮啸仙纪念馆等地,并在下屯主持召开了推动啸仙故里乡村振兴发展座谈会,对省审计厅帮镇扶村工作队提出了殷切希望。

  新老厅长的话,代表了广东全体审计人的共同心声。

  是啊,今日下屯的绿色跨越,足于告慰阮啸仙的在天之灵。我们坚信,啸仙故里的红色下屯,明天更美好,美梦必成真!

 

  作者简介:

  陈其明,阮啸仙生平研究专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注:以上图片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关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