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五一黄金周正式拉开帷幕,位于广州荔湾区沿江西路人民桥桥头堡附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信息总站熙熙攘攘,游客络绎不绝。这是信息总站“五一”期间试营业第一天的场面,初次与公众见面便引得省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它到底有何魅力?现在就跟着驿道君一探究竟,一起解锁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新地标吧!

串联粤港澳共同记忆
文化遗产游径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文旅厅和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广州市政府围绕贯彻省市关于文化遗产游径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游径信息总站及相关建设。目前,信息总站的展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以及广州市荔湾区文化游径等诸多线路的介绍,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粤港澳三地文化交融和岭南文化特质,串联起大湾区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



图为游客在信息总站内参观。
为了方便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游径系统的打造,总站内特别列出了一份“大事记”。其清晰地记录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从规划设计到节点建设的全过程,以时间排列的形式形象地展现出游径系统的“成长”历程。

图为游客认真观看游径总览图及“大事记”。

图为信息总站内展出的游径信息。
除了“大事记”,信息总站在“小细节”的打造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站内中不仅紧密围绕“可读、可游”的理念清晰地展出了各类游径的平面图,还配备了多台影音设备和触摸屏,游客可在触摸屏上查询粤港澳大湾区内27条文化遗产游径线路的具体信息,体验感十足。此外,站内还配备了多处休闲桌椅供游客休憩,十分暖心。


图为游客在触摸屏前浏览游径信息。


图为游客在信息站内打卡、阅读。
刚在附近游览完沙面的一位游客说到:“这个展厅对我们来说是意外收获,一进来就感受到了非常浓厚的人文气息,游览一圈能感受到粤港澳文化真的是同根同源的关系。而且这里推荐的一些游径很有意思,都是按照特定主题划分的,对我们以后出去游玩起到了很好的参考。”


图为游客在信息总站游览及休息。
体验岭南西关风情
信息总站选址人民桥桥下空间可谓是别有深意。沿江西路人民桥桥头堡位于沙面与西堤的连接点,地属原十三行码头区域。作为中国十八十九世纪唯一的官方特许对欧美贸易的经营机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最后的贸易中心,十三行既是连接中西方经济的枢纽带,是重要的商业符号,亦是岭南人精神传承的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桥头堡所属的桥下空间管理权属不清,环境脏乱,安全隐患严重。在省文旅厅和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广州市荔湾区运用微改造的方式,对桥头堡桥底空间进行活化,把信息总站打造成为集粤港澳大湾区游径展厅、游客咨询中心和文化餐饮服务相融合的综合性空间,创意性十足。如今,昔日的“卫生死角”蝶变为闪亮湾区的新地标,正是广州市及荔湾区勇当大湾区建设先行者的生动注脚。

图为桥头堡桥下空间改造前的场景。

图为信息总站建成后的内部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试开放期间,信息总站还是“探索荔湾 寻味西关”活动的打卡点之一,现场不少游客就是被打卡标识吸引而来的。此活动引导了不少省内外游客在五一期间用脚步丈量荔湾,感受西关的美食美景和老城市的新活力,对岭南文化和西关风情感兴趣的可千万别错过来这里打卡的好机会。


图为游客在信息总站处打卡。
聆听南粤古驿道故事
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也是站点重点展示的内容之一,展板系统地介绍了自2016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启动以来,古驿道建设的重要成果,唤醒了一段段被尘封的历史文化记忆。

图为古驿道游径展示。

图为游客领取古驿道游径介绍明信片。
此外,古驿道文创作品的展示也为游客了解古驿道文化、品读古驿道故事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南粤古驿道文创产品是以古驿道文化遗产元素为设计基础,将南粤大地传统文化资源及其精神内涵通过巧妙的创意、构思、物化后的产物。在信息总站展示售卖的古驿道文创产品种类十分丰富,力求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使传统文化“可以被带走”,游客“愿意带走”,得到了不少游客的青睐。

图为信息总站内丰富的古驿道文创产品。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信息总站承载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历史记忆和动人的人文情怀,定可为您的出游增添不少“含金量”,驿道君诚邀您五一黄金周期间前来游览参观。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