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路叫“潮汕铁路”
2020-09-27 上午 12:15   作者:李志刚   
分享

1

图为1960年代解放桥和潮汕公路。(图片来源网络)

  在汕头市乌桥岛东南角,有一条贯通解放桥与廻澜桥的直路,这一条直路名叫“火车路”,这里是梅溪三江汇流之处。记得小时候一直很疑惑,汕头没有火车,哪来的火车路?而且解放桥为什么时常被人们叫火车桥?当时年少,也没有多问大人们。近日,由于参与了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技术指导工作,才给自己真正补上了一课很多潮汕人都不知道的潮汕铁路史。

2

3

图为潮汕铁路。(图片来源网络)

  “潮汕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民营铁路,南起汕头,北迄潮安,共42公里。路线确定后,清廷即派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前来实地勘测。华侨张榕轩(煜南)和张耀轩(鸿南)兄弟等筹股300万元用于建设。1904年动工兴建,至1906年全线完工,同年11月正式通车,潮汕铁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兴建的纯商办铁路。自建成通车之日起,至1939年被日军破坏为止,潮汕铁路共存在了33年。潮汕铁路主干线自潮州府城西门外(现潮州市汽车总站)起至汕头厦岭头(现汕头市汽车总站)。潮汕铁路沿途经过的站点包括庵埠、华美、彩塘、鹳巢、浮洋、乌洋、枫溪,到潮安西门,全长39公里,后于1908年扩建支线,也就有了意溪站,全长扩至42公里,成为沟通汕头、潮州的重要交通线。”[1]

 

  “潮汕”称谓溯源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其中选定潮州府澄海县沙汕头(后改名汕头)一带为十处通商口岸之一,于是同年汕头开埠,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瓜分的狂潮中。潮汕铁路的建设则是在清朝与西方11国签下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之后的。1904年,印尼著名华侨侨领张榕轩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城至汕头埠的铁路,即潮汕铁路。铁路的建设打破了西方列强垄断我国铁路的妄想,促进了当时汕头的发展,为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体现了华侨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1906年,潮汕铁路建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车,由此“潮汕”一词开始传播。此后,潮汕铁路为潮汕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汕头成为潮汕地区的中心区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4

图为潮汕铁路公司员工与火车头合影。

  从史料及照片分析,上图中的“CHAO•CHOW & SWATOW RY“翻译为“潮州与汕头铁路”。火车头标明的“潮汕”是应该是最早出现“潮汕”两字的图片,火车作为当时最新型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交流。中国铁路的首创阶段是自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至 1911年清政府垮台的30多年之间,潮汕铁路作为其中的第一条民营铁路,而且是由华侨出资建设的铁路,这和当时汕头在世界上的商业地位有关,恩格斯在1858年写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称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潮汕铁路的建设也是当时汕头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

  潮汕铁路连接汕头及内陆,不仅加强了汕头和潮州等地方的人员来往,在文化交流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还对韩江中上游和闽赣边区的华侨、侨眷进出汕头,当地的客货运输和城乡经济的繁荣,都曾起过重要作用。潮汕铁路更是促使了汕头在近代成为了潮汕文化的中心。

  潮汕铁路也反映了潮汕文化的另外一个侧面。明清之后潮人大量移居东南亚,潮汕侨胞不论旅居何方,都遵循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形成强烈的根源意识。潮汕铁路从清末跨越到抗战期间,经历了33年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华侨爱国爱乡的重要表现,同时又将潮汕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潮汕铁路的红色记忆

  潮汕铁路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潮汕地区与外部世界文化的交流,体现了当时大革命氛围的浓厚及社会风气的开放,这也许是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员中,众多潮汕籍文化人成为“左联”的发起人或者深度参与者的一个原因。

  “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聚集了以鲁迅为旗手的革命作家群体,其中,潮汕籍作家阵容强大,占了全国“左联”作家总数的不低比例。[2]其中潮汕籍“左联”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籍贯和出生地都是“潮汕铁路”沿线及各站点附近,如:“左联”七常委之一洪灵菲(1902-1934)是潮安江东人;“左联五烈士”之一冯铿(1907-1931)是潮州市枫溪人;“左联”发起人之一及“左联”党团书记戴平万(1903-1945)是潮安归湖人;早年从事左翼文化和革命活动,卓越的人民艺术家、新中国人民电影事业的开创者陈波儿(1907-1951)是潮安庵埠人;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盟员、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柯柏年(1904-1985)是潮州市湘桥区人。以上几位“左联”的杰出人物,出生时间都是与潮汕铁路动工兴建的时间接近,这也许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上世纪三十年代,汕头的“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简称红色交通站)”是我们不能忘却的记忆。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提出今后工作任务:“必须努力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党的六大后,中国各地革命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全国出现了多个以武装割据为主要特征的红色苏维埃区域。闽西、赣南苏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联合组成中央苏区。由上海党中央所在地通往中央苏区的红色交通线,地位至关重要,作用非常显著,被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中共中央交通局于1930年秋开辟了一条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江西中央苏区的地下交通线,全程约为3000公里。

5

图为潮汕铁路火车站旧址、总务处旧址与小公园的空间位置。

  1930年至1934年,中共中央在汕头先后设立了两个秘密交通站,1930年在镇邦街7号建立了秘密交通站,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于1931年停用,同年启用海平路97号作为秘密交通站,都是位于商贾云集、酒绿灯红的繁华之地——小公园。这两个交通站成为当时沟通中共中央(上海)与中央苏区(瑞金)的交通线上,举足轻重的枢纽中转站。[3]

6

图为红色交通线示意图。

  “1930年至1934年间经红色交通线转移至中央苏区的革命干部约600多人,其中不乏周恩来、叶剑英、肖劲光、任弼时、邓颖超、徐特立、刘伯承等重要干部。……交通线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向中央苏区输送食盐、布匹、药品,以及电器、印刷、军械等物资,同时还担负着把中央苏区在斗争中缴获的黄金、白银、现钞交给党中央的任务,可谓是中央苏区创建的‘血脉’。”[4]汕头“红色交通站”是十分珍贵的红色资源,由于“红色交通站”是隐蔽战线的红色往事,有很大的历史需要考据和挖掘,“红色交通站”所蕴含的革命传统需要纪念和传播。

  汕头“红色交通站”建立在潮汕铁路还存在的后期,1930年在镇邦街7号建立的秘密交通站以及1931年启用的海平路97号秘密交通站离当时的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以及火车站也都是3公里以内,距离比较近。在20世纪30年代,汕头商贸发展鼎盛,它与上海、香港的商贸来往密切,同时也是进入大埔、闽西的必经之地。在汕头设立秘密交通站,潮汕铁路运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活化的意义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秉承发扬了汉族传统文化之精华。汕头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也是潮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兴盛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汕头发展的优质资源,近几年来,汕头澄海樟林古港的活化与利用,再现了潮汕文化在海洋文化以及“一带一路”中的历史价值。侨批文化的再现和回归是华侨爱国爱乡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认同的写照。从“左联“到”红色交通站“更是潮汕红色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体现。

7

图为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活化初步效果图。

  近一个世纪,潮汕铁路已经在记忆中慢慢远去,潮汕铁路所包含的文化语境和使用场景已断裂和消失,保存潮汕铁路遗存下来的历史碎片迫在眉睫。潮汕铁路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汕头文化中敢为人先的一种精神体现。火车路,连接着火车站旧址和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的百年老路,是汕头交通在近代中国交通史上重要的见证,是研究当时潮汕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极为重要的历史场所,是内容丰富的历史博物馆和文化遗址。这些旧址是潮汕传统文化的归属,其活化将激活优秀的潮汕传统文化,赋予潮汕文化新的意义使用场景,融入现代生活,并将寻找和发掘出潮汕文化新的文化价值和内容。

 

  注释:

  [1]搜狐网潮汕味道《央视报道解开“潮汕”地名由来之谜,原来是因为这条铁路》2017年12月15日 [EB/OL]https://www.sohu.com/a/213054301_124860

  [2]李庆《以鲁迅为旗手的“左联”缘何潮汕籍作家多》搜狐网[EB/OL]https://www.sohu.com/a/401909403_764920?_trans_=000014_bdss_dkwhfy

  [3]大华网《汕头“红色交通站”》2019年01月17日星期四  出版首页[EB/OL]http://strb.dahuawang.com/content/201901/17/c6928.htm

  [4]蓝松英 吴锡超《周恩来与中央红色交通线》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EB/OL]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6/0608/c85037-28419902-3.html

 

  本文章为《南粤古驿道学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之子项目《基于南粤古驿道艺术文化活化利用的乡村文化振兴路经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李志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南粤古驿道艺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