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城市与乡村近代化进程:条约口岸城市的进化(五) 岭南建筑在大湾区(11)
2021-07-26 下午 02:45   作者:王河   
分享

  编者按: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与乡村,岭南建筑既是外在的载体,也是灵魂。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较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岭南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富含岭南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岭南建筑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岭南的自然资源,结合老百姓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正承载着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三地的历史、民俗、语言以及建筑风格同根同源,如何在历史中溯源岭南建筑的源头,呼吁更多的有志之士挖掘、抢救、复活珍贵的历史文化与建筑;又在新时代中迸发岭南建筑及设计的灵感与创新因子,用岭南工匠精神“智造”湾区,让建筑当随时代成为新的思考。

  有鉴于此,南粤古驿道网邀请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南粤工匠、南粤古驿道网特约撰稿人王河博导共同推出《岭南建筑在大湾区》系列,尝试通过众多学术话题的碰撞与探讨、不同设计案例的剖析与畅想,漫谈岭南建筑悠长的历史、全新的活力。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方建筑的输入而形成的,它的发展与每一阶段的社会体制、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有着直接的联系。中国城市早期的现代化转型也是在外力的推动下、从通商口岸城市开始的,从传统的封建型城市向近代的资本主义型城市转型,出现早期现代化的趋势,并向内地城市辐射。而在民间,乡村的近代化进程,尤以侨乡为样本,海外华侨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

  本期将探寻民国初期的市政建设对岭南城市与乡村近代化进程中条约口岸城市进化的影响。

 

 

  从鸦片战争起始到解放战争结束的近百年中,广州完成了从港口城市向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变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陈济棠主粤时期的变化最为明显。1929~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八年,在政治改革、经济增长、教育提升、行政管理、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被称为老广州的黄金时代。

1

图为陈济棠

  1929年,陈济棠主粤初期,广州人口为83万人,到了1936年,陈济棠主粤后期,广州人口已经达到了136万人。八年内人口翻了近一番,说明广州的经济活力、社会的稳定和中心城市的地位都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

  1932年,陈济棠提出、制订和实施了“以经济为重心”的《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为系统地建设广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年经济建设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矿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轻重工业以及公路、铁路、航运、城市建设等。其中,广州是工业建设计划中的重点,先后建立了一批省营企业,形成了西村工业区、河南纺织工业区和南石头工业区。

  广州在西村建立了士敏土厂、硫酸厂、电解厂、肥田料厂、汽水啤酒厂、电力厂等;在河南建立了棉织厂、丝织厂、麻织厂等。此外,还建立了市头糖厂、新造糖厂、南石头钢铁厂、南石头造纸厂以及琶江兵工厂、手榴弹制造厂、防毒面具制造厂等。

  陈济棠主粤期间,广东修建了纵贯东西南北重要集镇的17条公路干线和326条支线,全长约1万多公里,投入营运的长途汽车达1200余辆。广州与外埠的交通建设,形成了以广州为交通枢纽的公路网络,并有14条国内沿海客运航线和40余条内河航线辅助公路网的运营。它与以香港为核心的海上交通网络叠加,组成了等级分布、环绕层次分明的市场网络结构。

  于1929年组织设计并开工兴建的海珠桥建成,结束了广州城市两岸的市民只能以轮渡来往的历史。

  1936年,粤汉铁路株韶段建成通车,粤汉铁路与20世纪头20年已开通的广三铁路、广九铁路接轨相通,构成了以广州为核心的铁路交通网。

  广州的航空业也得到了发展,1933年,广州筹办西南航空公司,建立东郊机场,开始经营航空业。中美合办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德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开办了沪粤线、广河线、平粤线等航线。

  中国的航空历史始于广州,广州的燕塘机场是中国第一个机场,燕塘机场具体位置在今广州火车东站附近的解放军体育学院内,1911年修建。1918年民国军政府修建了大沙头机场。在陈济棠时期,广州天河军用机场、白云军用机场、石牌民用机场、和南石头水上机场分别于1931年和1933年陆续投入使用。广州四大机场的同时出现,反映出当时的城市建设已经开始考虑航空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929年,广东省政府兴建韶关南雄机场,1930年竣工;1929年,汕头机场修建;1932年,湛江西厅机场建成。

  在陈济棠的主持下,广州兴建了华南著名学府中山大学,筹办了勷勤大学的工学院、师范学院和商业学院,在西村大稻山开办了广东陆军军医学校和陆军总医院,开办了省立第一、第二、第三农业学校和第一职业学校等学府,为岭南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陈济棠统治的八年里,广州的三任市长林云陔、程天固和刘纪文均为广州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1928年10月19日广州市城市设计委员会成立,专门负责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标志着以中国人主导的科学、系统的城市规划活动正式开始,岭南城市设计以广州为代表,向现代城市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图6-88)。

  1929年程天固再度出任广州市工务局局长,在程天固的领导下,广州市城市设计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开始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程。1929年,市政府公布《广州市政实施计划书》和《广州市之建设计划》。1930年,由工务局局长程天固亲自编写了《广州工务之实施计划》,对广州市区地志、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城市公共设施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和规划。《广州工务之实施计划》是一份技术细节详尽的有关市政工务的计划安排,分步实施(图6-89) ,从规划范围、城市主干路网、内街内巷改造三个方面确定了近代广州城市基本格局。起草和制定这项计划倾注了程天固的大量心血,可以说是中国早期市政规划的一部杰作。

2

图6-88  广州市城市设计委员会委员潘绍宪设计的广州市马路干线统系图(引自《广州市工务局季刊(创刊号)》,1929年)

3

图6-89  广州工务之实施计划中广州道路系统图(1930年)(引自《远东评论》,1931.6)

  1932年,市政府又公布了《广州市城市设计概要草案》,这是广州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城市规划文件,在城市设计委员会的主导下,该草案在文体上改变了以往市政计划中第一人称的训令色彩,并在大量调查统计数据的支持下,草案内容表现出全面客观的科学理性,将全市地域划分为工业、住宅、商业、混合等四个功能区;道路系统设计采用分级制,分别对商业区、工业区、园林住宅区、普通住宅区、行政区等不同功能区街道马路进行相应分级设计(图6-90)。

4

图6-90 广州市道路系统图(1932年)(引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广州市档案馆、越秀区人民政府编《广州历史地图精粹》)

 

  作者简介:

  王河,博士、博导,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岭南建筑家,“南粤工匠”技能大师,广州大学建筑设计院硕士生导师,南粤古驿道网特约撰稿人。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