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第一篇产学研优秀硕士论文是如何诞生的 专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20届毕业生田甜
2020-06-24 上午 10:45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白泽   
分享

  近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广东省持续推动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并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化利用探索实践,成效显著。自2018年12月底,许瑞生副省长提出完善南粤古驿道学术理论基础的倡议以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纷纷响应,使得南粤古驿道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初现端倪。

  近日,南粤古驿道第一篇产学研优秀硕士论文《南粤古驿道连州丰阳-东陂段传统聚落及建筑特征研究》出炉,南粤古驿道网有幸专访了论文作者田甜,以下为专访实录:

1

图为田甜在连州开展走访调查。

 

  南粤古驿道网:

  请问您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南粤古驿道这一概念的,您选择其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田甜:

  我的导师潘莹教授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民居建筑研究所一直深度参与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研究工作,读研一的时候,研究所所长陆琦教授和潘莹教授、施瑛教授带领我们参与南粤古驿道丰阳-东陂段沿线历史遗存保护修缮项目,我也借此机会接触到了南粤古驿道这一线性历史文化遗产。

2

  当时,在对修缮的凉亭、桥梁等进行实地调研测绘之外,我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连州部分传统聚落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传统聚落整体风貌保存较好,但其风格特征与广府、客家聚落有着很大的区别,倒是与湘赣系传统聚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甚至还在不少村落中发现了之前学界认为仅存在于江西吉泰地区的天门式民居。然而,在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后发现,建筑学及相关学科并没有对该地区的传统聚落及建筑进行深入的研究,多是将其作为粤北建筑文化的一部分进行浅谈分析,而没有注意到其中所蕴含的多元文化特征,以及因南粤古驿道的传播交流作用引起的传统聚落及建筑文化的传播与演变。因此,在导师的指引下,我开始将其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3

图为连州传统聚落风貌。

 

  南粤古驿道网:

  请您谈谈这篇论文的创作过程及感受?

  田甜:

  首先,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因素都是我开展田野调查的阻碍;此外,当地的相关研究资料较少,族谱等相关文史资料借出困难,以及历史书籍古文较难理解等都对我开展文献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好在有老师们指点迷津以及当地村民积极配合,我的研究才得以顺利开展。

4

5

  其次,在写作过程中,随着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不断深入了解,我发现连州地区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都与古驿道有关,我深刻的感受到,南粤古驿道作为一条历史文化线路,对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形成至关重要,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最后,在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地自然风景优美且村落传统风貌保存较好,但因为村落空心化严重,村民大多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经济条件较差,很多精美的传统建筑因长久空置而破损,这让我很是痛心。我了解到,近年来,连州市相关部门联手投入古驿道修复以及带动沿线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激活了驿道沿线乡村潜在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为贫困的乡村地区找到可持续的内生振兴动力。其中,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们在一系列旧村落施行农屋改造活动,将文创产品、改造危旧历史老屋结合起来,用植物、矿业野外采集的标本进行展示,真正使空心村有了“心”,我也希望当地能继续通过南粤古驿道活化项目实现乡村振兴,守住乡愁。

6

 

  南粤古驿道网:

  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南粤古驿道连州丰阳-东陂段传统聚落及建筑特征研究》这篇论文?

  田甜:

  这篇论文延续了我们研究团队对岭南传统聚落和民居的研究脉络,但结合了较新的文化线路研究思维,借鉴了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方法创新。论文以南粤古驿道连州丰阳-东陂段传统聚落及建筑为研究对象,以连州的自然环境状况、人文环境状况、古驿道基本状况为背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归纳总结南粤古驿道连州丰阳-东陂段传统聚落及建筑的特征,并以古驿道的功能特征为出发点,对连州传统聚落及建筑特征进行了解析,最后对该区域的传统聚落及建筑文化分区归属进行了探讨。

 

  南粤古驿道网:

  我们发现,您论文中所提到的连州地区古道的凉亭,和乐昌坪石新村的“不留亭”几乎一样,这是否表明:这种开放式茶亭是粤西北地区古道凉亭的其中一种重要型制?请谈谈您的看法。

  田甜:

  是的,这类凉亭是粤西北地区古道凉亭的一种重要型制。在我的论文研究中,我将古驿道沿线的凉亭根据其围合程度分为了“亭式凉亭”与“房式凉亭”两种类型,开放式凉亭便是“亭式凉亭”,是古驿道凉亭的重要组成部分。“亭式”凉亭由于四周不设围合,开放通透,可作为一个短时间歇脚的地方,其位置不能距离可以提供长时间休憩的场所太远,所以多建于离村不远的古驿道或河道附近,或建于村中作为村民休憩或议事的场地使用。这类凉亭一般为当地居民自发修建,还会通过梁柱上的对联或者匾额上的题字表达对来往行人商客的欢迎与祝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

7

8

图为连州丰阳-东陂古道上的凉亭。

 

  南粤古驿道网:

  不少专家认为这篇论文是一篇优秀的南粤古驿道产学研论文,能否请谈谈你对南粤古驿道活化的认知、以及对未来南粤古驿道活化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田甜:

  粤北秦汉古驿道作为南粤古驿道中开发最早的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以及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粤北地区已成为广东省贫困村集中的地区,并且不少贫困村位于古驿道沿线,不少历史悠久的传统聚落虽然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资源与历史文化底蕴,却只能逐渐空心化、走向衰败。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瑞生同志作为全国无党派考察团一员在河北对京津冀一体化专题进行考察时指出,南粤古驿道同样可以作为文化线路进行活化再利用,这无疑为古驿道沿线的村落提供了一条发展方向。我认为可以通过对古驿道沿线的传统聚落开展研究并进行修缮保护,使其成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让这些村庄依托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项目走出去,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当地村民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吸引劳动力回流,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最后,我建议在进行传统村落修缮与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聚落传统风貌的保留,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建设发展,不仅要保护传统建筑传统村落,还要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发挥出南粤古驿道文化纽带的关键作用。

  南粤古驿道网:

  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希望您继续支持和参与南粤古驿道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共谋广东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的蓬勃发展。

 

  (注:文中图片由田甜提供。)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