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忘却的老樟树
2019-12-08 上午 11:30   作者:阿瑞   
分享

1

  抗战时期岭南大学在韶关浈江区大村的办学旧址刚被重新发现,对面的横岗山上还有另一所大学——东吴大学。司徒卫在回忆文章中提及:“于本校同病相怜者有广州协和神学院和苏州东吴大学,皆一再播迁不遑宁处……东吴曾一度迁闽,是时又来粤境,本校也以横岗宅宇以相借用。更本同舟共济之谊,两校学生皆准来校搭课,两校教授也互任课程。兹第二学期开始,两校基础渐固,协和已陆续增间校舍,东吴则迁至本校西南另辟新宇。”[1]1942年9月,东吴大学由沈体兰教授带队到达大村,得到岭南大学的欢迎。同行领军者有慎斐文和潘慎明,校门坊写有“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完人”。沈体兰在1949年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参加了开国大典。潘慎明在新中国成立后院系调整前任东吴大学副校长,时年61岁。

2

图为韶关《建国日报》于1943年刊登的东吴大学和岭南大学招生和取录通告。 

8

图为岭大同学使用过的水井。

9

图为三级台阶教室遗址或宿舍。

  1943年8月22日,韶关《建国日报》刊登了私立岭南大学取录新生的通告,岭南大学要求的报名日期是8月22日至24日。同一页报纸上也刊登了私立东吴大学续招男女新生的消息,续招的专业有英文系、政治系、社会系、生物系和物理系等。

  1944年5月底湘北激战,日本军队有向南往广东推进的可能。东吴大学是在1944年接到广东教育厅疏散停课的命令,于6月10日师生不得不相互告辞,各奔东西。

  1942年7月学校成立招生委员会,陈心陶为主席,负责韶关地区的招生主任,这一点上可以印证陈心陶到过大村校园。陈心陶于1931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在岭南大学生物系从助教开始任教,很快在1933年任生物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住在西区住宅8号(旧编号)。1936年被聘为教授,于1938年成为教授兼理科研究所所长。陈心陶先生任职登记表显示,他是在1943年转入医学院,被江西省中正医学院借聘。1942年,岭南大学在大村设有国文系、英文系、历史政治系、科学系和商学经济系。解放后,陈心陶先生对血吸虫病的研究及其医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3

图为陈心陶先生任职登记表,藏于广州档案馆。

  曾经在大村任教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容启东教授,岭南大学迁至香港时,邀请他到岭南大学任教。香港沦陷后,他也重返粤北在大村任教。1960年,容先生任香港崇基学院第三任院长,组建香港中文大学后担任副校长。

4

图为大村的老樟树,见证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

  在大村村民的回忆中,少有人来过有老樟树的大山,但曾有一位香港人来此取走一个墓地的骨灰。山上还有一个墓地,墓碑写着:惠来 方河源 1943年10月20日。有一村民年年上山为墓地主人扫墓。近80年过去了,村里几位老人仍然记得当年看“不讲话的电影”,山上的老樟树也默默无言,等待着昔日在树下乘凉的大师后辈们的到来。

1

抗战时期曲江大村私立岭南大学操场和化学实验室。(阿瑞手绘)

2

东吴大学抗战时期曲江校舍。(阿瑞手绘)

3

抗战时期私立岭南大学曲江校舍。(阿瑞手绘)

12

图为当时师生的课椅、洗澡桶等。(阿瑞手绘)

13

图为附中办公行政楼和宿舍。(阿瑞手绘)

  一位村民还仍然珍藏着当年岭大老师离别时赠送给他爷爷的哨子。爷爷当年做校工,一份苦难而甜蜜的友情世代相传。

4

3

图为当地村民祖辈传下来的当年岭大老师临别时赠予的哨子。(作者拍摄)

2

图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岭大校园的服装。(作者参照历史照片手绘)

3

图为大村岭大校园内的村民菜地和稻田。(作者参照历史照片手绘)

  时隔多年,1943年在大村就读的岭大学生、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先生,德高望重爱国爱校,为中国改革开放和资助教育事业贡献良多。回忆校园生活,当时他被大家推选担任了膳食部主任,学会了一些管理技巧,某种意义而言,今日美心集团的成功,在大村樟林下已经孕育了。在大村的日子里,李玉珍小姐与伍先生同为“超社”同学,日后喜结良缘。

  羊城百姓无人不知晓的张悦楷先生,话剧生涯也是在大村岭大土木系学生时代开始的,他在怀士堂演过罗蜜欧,演过《日出》的角色,改革开放后在穗就读的高校大学生,午饭因听楷叔在广播中讲古而飘香。

  一段历史,将再次活化在世人面前,稍等片刻,大村的老樟树将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1

图为村前老榕村,曾经的“茶楼”就在附近。

2

图为村中祠堂。

3

图为村中祠堂墙上精美的竹编农具。

4

图为村中民居。

5

图为大村的老祠堂。

6

图为大村联接横岗东吴大学旧址古道上的古拱桥。

10

图为在原凉亭最高处远眺。

11

图为粤汉铁路仙人庙站旧址。

  

  注释:

  [1]李瑞明编:《岭南大学》,岭南大学筹募发展委员会,1997年,188页。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