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历程 致敬自觉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广大基层工作者
2019-09-30 下午 11:45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没想到以前这里只有中山大学的师生前来寻根,现在变成了‘网红打卡点’,越来越多的人来探寻华南教育历史。”坪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邓勇健兴奋地说。邓勇健口中的“网红打卡点”,就是今年9月8日正式挂牌的韶关乐昌坪石“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短短100多天的时间,在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当地政府等的共同努力下,把散落在坪石的一段段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重新串联起来,围绕华南教育历史的衍生的相关旅游产品更是成为了国庆期间的“爆款”。

  与之呼应的清远连州东陂镇西塘村内,作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县)”重要节点的砺儒书舍也即将开馆,钩沉一段属于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的办学历史。毫不讳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俨然成为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践行初心与使命的范例。

  今天,在光华背后,我们探寻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历程,那些挑灯夜战、那些砥砺前行的身影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向自觉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广大基层工作者致敬,是他们托起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今天!

 

  100多天奋战,那些不能忘记的坚持与汗水

  今年6月下旬,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位工作人员,在韶关西京古道乐昌段开展工作调研时,在坪石一带发现了这片极具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抗战时期的华南教育历史遗址遗迹,由此揭开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的序幕,一群可爱的志愿者、设计师、规划师、考古工作者、基层干部们前仆后继投身其中。

1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清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遗址遗迹的周边环境。

  “3”“10”“100”等一连串数字,是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省建筑设研究院黄睿民给出的答案。数字的背后,这位年轻的志愿者在3个月100多天的日子里,往返坪石近10次,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进行志愿服务。“来到坪石就自动切换到‘坪石模式’了”,他笑着说:“我现在也算是半个‘坪石通’了,哪儿饭店中午的啤酒是免费的我都一清二楚了。”

2

黄睿民(右一)在布置广同会馆内展览。

  黄睿民是最早一批进驻坪石的志愿者,参与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的遗址遗迹的发掘与修复、周边环境清理、基地挂牌、临时展览布展、信息牌及纪念柱的内容制作及选址等全过程。“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唯一遗憾的是,来过这么多回,都没上过当地著名的景点金鸡岭,以后我争取吧。”他笑着说。

3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倪韵捷(左二)等人“旧地图”重新定位、判断相关遗址遗迹的准确位置。

  “案头上的日以继夜”,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这3个多月以来的真实写照。“我们考古研究所主导了华南教育历史的文史资料收集、展览及信息牌、纪念柱内容的确定工作。如此庞大的案牍工作面前,是我们倪韵捷、张羽、周磾3位工作人员的日以继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说。事实上,抗战时期的华南教育历史遗址遗迹的发现起源于2008年省考古研究所曹劲团队对当时的坪石老街所作的一张测绘地图。正是这一张“绝版”地图,直接推动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据曹劲介绍,省文物研究所制作了全套的测绘图、三维点云、航拍图、小电影,倪韵捷等人拿着十多年前的“旧地图”,一步一寸地重新定位、判断相关遗址遗迹的准确位置,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辱使命。

4

牛丞禹(后排右)、张子健(后排左)、李霜(前排右二)、王国今(后排中)合照。

  被亲切地叫为“小牛哥”的省城乡规划研究院规划师牛丞禹与同事张子健、李霜、王国今最早介入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县)”的建设。梳理省立文理学院旧址、形成砺儒书舍选址方案、募捐书籍、策展、协助书舍及其他校舍旧址的保护修缮、制作标识解说牌、提出整村的环境品质提升方案等一系列紧凑的工作几乎没断过,牛丞禹却乐在其中。“有惊喜、有温度是我参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县)’建设工作的底色,当你每一次去亲身感受那些历史建筑,想象当年那些青年才俊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求真问道,更加钦佩他们的精神和品德。”在一步步熟悉省立文理学院的办学历史后,这一群年轻人被英雄教授们专业、职业的教育精神,心系民族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颇为少见的激动出现在了张子健的脸上,他说:“他们这种教育精神和民族情怀应该被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共有同扬。作为后辈,我们一定不能忘记那段艰难岁月,不能忘记那些英雄的教授,我们要把他们的事迹传播开来,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使命感与责任感”,是坪石镇党委委员邱锦萍最大的感触。“随着华南教育历史脉络的逐渐清晰,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事浮现在眼前,就觉得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去传承好这段历史。”这位主管宣传的一线基层女干部奔跑在调查华南教育历史遗址遗迹情况、协调遗址遗迹用房用地的途中,得到了村干部、村民们最大的支持和配合。“坪石盼望发展,坪石人民一直期待这些发生在坪石的历史故事能广为传颂。”她饱满深情地说。

5

施瑛团队对纪念柱的选址,目前已进入安装阶段。

  “使命感”,也成为了“三师”专业志愿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施瑛副教授提及最多的词儿,他和他的团队参与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的前期调研和策划工作,负责研学基地整体规划设计以及节点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1952年,华工建筑学系是以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的建筑工程系为主组建而成的。经过了多年的相关历史文献档案收集、人物访谈和资料整理工作,我对以国立中大为主的华南高等教育历史算是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对华南教育在抗战前线坚守办学,为教师们和学生们体现出来的不畏艰辛、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所感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辈们逐渐逝去,但他们这段光辉的历史需要我辈铭记传承,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渐成气象

  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内迁粤北乐昌坪石、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内迁清远连州东陂,岭南大学、培正培道中学等一大批当时知名中高等学校也纷纷迁抵粤北展开教学。它们成为今日中大、华工、华农、华师、惠州学院、仲恺农学院等高校和华附、省实、广州培正、广州七中等中学的根脉所在。

  如今,在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当地政府等的努力下,串珠成线,“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成为了“网红打卡点”,也成为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好去处。

6

首个“韶关乐昌坪石古村游”旅游团走进坪石老街。

7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重要节点相关展览吸引众多游客。

  9月27-28日,由广东中旅和广之旅两家旅行社推出两日一夜的“韶关乐昌坪石古村游”旅游团首发,共271名游客参加;9月28日-29日,由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珠区外国语实验中学近三百名师生组成的研学团也展开“大学寻踪之旅”,“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由此得以大规模面向公众开放。

8

讲解员为游客讲解华南教育历史。

  在参团人员中,记者发现不少中大学子的身影。毕业于中山大学的李老先生坦言,他知道这条旅游线路后立马报名参加,“之前在报纸看到关于坪石教育基地的介绍,了解到原来母校还有这样一段历史,作为一个中大人,我很开心能亲自来看看,来寻找属于中大的‘初心’”他大赞,“非常满意这次的游览及讲解,沉寂的历史好像活了起来,听着故事,参观这些旧址更有感觉。”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首发团中,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培训基层文博人员和讲解员队伍的任务,张羽作为最专业的导游赴现场讲解,而她的孩子还在家流感发烧。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来自广州的林女士带着12岁的女儿也来到了坪石,她表示,听到在抗战危难之间,国立中山大学卫梓松教授坚决不受日军诱降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殉国;仲元中学校长梁镜尧率领师生与日寇遭遇,誓死护校,直至英勇殉国;距日军攻入坪石仅剩数星期,朱谦之、王亚南等人坚持上完英勇的“最后一课”的历史真实故事,很是震撼,这将是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绝佳素材。

9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衍生的旅游产品。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还成为了国庆旅游市场“爆款”。来自广州某设计公司的设计师陈宇翔无奈地说:“现在我的朋友圈都有不少人转发国庆去坪石‘华南教育研学基地’研学游的信息,我本来是想报10月2日的旅游团,但10月2-5日的团都全爆满了。”

 

  大家谈,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任重道远

  80年前,各学校在村民的帮助下,在山坡上用木材、竹片搭建房子做课室,祠堂做饭堂,碉楼摇身变成学生宿舍,与农户同住,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坚守办学。可以说,以乐昌坪石和连县东陂为代表的山水和民众养育了一批又一批抗战时期的华南师生。推动当地旅游业、科技的发展,让粤北山区的百姓能够摆脱贫困,是对80年前种菜、耕田养育广东学子的坪石、东陂百姓们迟到的报答,也是建立“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初心与使命。

10

当地村民自发重温华南教育历史。

  改变,是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李启平最大的感触。“一方面是环境的改变,通过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整治,比如坪石老街、三星坪等节点成为了美丽的景点;另一方面是民众心理的变化,我们对办学旧址进行活化、修复,同时增加信息牌及树立纪念柱等,让民众能够重温中大等大学在这里的办学历史,提升他们内在的文化自信。”李启平说。

  目前,“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成为了坪石当地开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工作的重要抓手。李启平表示:通过挖掘中大等大学的办学历史,我们当地串联起坪石本土的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不可移动文物等,推出历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带动整个乐昌的文化旅游,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11

广东“三师”专业志愿者俞军(中)提出再现“坪石先生”精神。

  “三师”专业志愿者俞军认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不仅要寻找、挖掘当年大中学校的办学旧址,追忆华南教育的摇篮与圣地,同时要考虑依托古驿道、老坪石的历史与风貌,复原其城乡肌理,把华南教育和古驿道这两条历史轨迹融合在一起。“可以沿武江坪石生态空间与城乡肌理,再现具有‘坪石先生’精神的从过去走向未来的时空之道,并成为南粤古驿道西京古道(乐昌段)特有的亮点。”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副教授吴永彬表示:“可利用当地‘映山红’品种,营造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

  坪石镇政府则表示,下一步该镇将依托丰富的不同学校办学旧址打造办学纪念地,吸引华南师生“寻根”与研学。明年,还将重点打造“杜鹃花音乐节”,利用当地杜鹃花品种营造花海,整体提升绿植景观。

  此外,“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设立,还将为粤北生态区的建设与发展增添新动能,真正地保住“绿水青山”,使之真正建设成为“永不落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珠江三角洲的美丽后花园”。当然,伴随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不断拓展和深化,也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的新契机。

 

  后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成型之时,我们应该向研学基地的发起者、支持者、践行者、基层工作者等致以崇高敬意。比如,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团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团队、还有当地政府的基层工作团队,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与默默付出,华南教育精神才这般发扬光大。

 

  (注:以上图片由彭剑波、江家敏、黄睿民、田思劭等人拍摄。)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