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古道的文物聚宝盆——深源村
2018-01-18 下午 04:15   来源: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黄玉美   
分享

  在峻峰云集、秀峦围合、轮廓清明的乐—乳溶岩高原西侧、乳源县大桥镇的东北部,有处深源山间盆地北横亘古树丰茂、雄峰拼拢的背夫埂,东屏被秀林修竹覆盖的牛背岭庙下,南朝以峰坡柔顺的邱家坳(正南)—鸦婆岩(西南)为主体结构成的诸峰丛林,西为来脉悠远的绚丽南岭山脉余支;东西兼有小溪涓涓注入杨溪水。众峰同心,群坡忠诚,细流滋润,共育龙形风水格局的深源山间盆地,并成就了一座罕见的古村——深源村(村因“藏于深山,聚有水源”获名)。气势磅礴的西京古道从村东侧悠悠穿行,成为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西京古道的文物聚宝盆1

位于深源山间盆地的深源村

  据《余氏族谱》载,“……我始祖志敬公系明英宗正统年间,为驾前都督府御前指挥,解甲为田,叹曰,‘为君难,为臣也不易。’在天顺元年,偕子回韶拜谒忠襄公,经乳源文云梯岭头,观其山峦锦绣,土地肥沃,可作农家乐土。决意移居深源。回闽后,不幸卧病仙逝于上杭县紫金山故居。嘱其三房六子秉承遗志,于明宪宗成化元年始迁深源。……至明末清初,向外村迁移,另立新村。从福建迁移深源,经过了四个历史朝代,五百多个春秋。我太公裔孙发迹深源,遍布广东、湖南、广西、四川、江西五个省区。”

  坦然坐东北朝西南,聚“方圆之势”,寓“做人做事讲究方圆”哲理的村,经过历代先辈的不断努力与数世春秋的积淀,容纳了以宗祠、古屋、古庙、古墓、古道、古碑、古炮楼、古桥、功名石、古坛、古井、古树等为主要文化元素的文物,堪称西京古道上的文物“聚宝盆”。

西京古道的文物聚宝盆2

余氏先祖——余靖石像

  盘踞村内最佳风水格龙穴的余氏宗祠,约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石灰岩铺近3米宽廊坪,精雕各类龙首凤尾祥瑞图案坪沿石,与残立祠西侧的功名石(据《余氏族谱》载,深源余氏文化之溯源,在明末清初,从道积公出任府左台,累署正堂;鸿署公出任广西守卫府突赐义勇冠军;昌言公任游击都司,突赐义盖千古。有出仕奉政大夫总兵,五城兵马司;紫阳公为镇守乳乐边陲,受上方宝剑,许先斩后奏之大权。在明清两朝科举中,有举人一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一人,户薄主事一人,国学生四十二人,庠生四十五人,廪生七人,坛生七人,拔贡六人……据称,村曾存12对功名石)共同诉说该村曾拥有的不朽荣耀。从韶关市区风采楼“请”来的余靖像,则反复强调该村为名门之胄。阔卓的门坪与幅圆近1000平方米的椭圆形风水塘(西南隅有眼石灰石筑、近3平方米的方形古井,与之相匹配),把村貌衬托得更雄伟壮丽。新修宗祠在努力保存原貌的基础上,作了大胆的创新性改建。门楼筑石灰岩三级踏跺;石灰岩门槛、门墩;悬“余氏宗祠”匾,对联“下邳入望族,风采出名贤。”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马头墙,正脊饰琼楼玉宇、神仙荟聚等瓷雕。门楼内石灰岩铺近6平方米坪,额悬“新安堂”匾。二井(石灰岩筑沿,镇井石中央雕圆形图案)三进。中堂悬“新安堂”匾、“祖德流芳”匾;墙挂琮公像、旺公像、琳公像、斌公像、周公像、法聪公像;正室墙挂宗襄公余靖真像、余靖三子叔英公像、太一公像。神龛供祖宗像,对联:“新老九族宗亲追远思木本,安居后裔忠孝敬祖想水源。”宗祠为村民重要祭祀等族交活动场所。

西京古道的文物聚宝盆3

青砖灰瓦民宅

  宗祠两侧青砖灰瓦民宅如铠甲布列,间于石灰石板铺檐阶,井然有序,排列紧密。青砖筑拱形窗楣,颇具客家民居风味。

  纵贯村东的小溪,如一条运动纽带,自北而南横跨三座石灰石质桥:东北隅为接龙桥,由村民集资建于清代,东西走向,两端花岗岩条石砌四级阶梯,长4.1米,宽2.1米,高3.1米;单拱,跨4.1米,顶厚0.73米,仍通。从接龙桥往西北方向一道石灰石铺1米宽古道直通乐昌云岩方向,沿途仍壮立2对拴马石。

西京古道的文物聚宝盆4

拴马石

  更为可贵的是,在苍茫的山坳间,仍竖立一座无嗣塔(坛)。全石灰石砌筑的塔,坐西北朝东南,四角形、轿顶式顶、葫芦刹,出檐迟钝,通高1.5米,宽1米,深1.5米,面积1.5平方米;三层,底层面铺石灰石拜台,拱形门;中间中央开拱口,用于焚纸祭典;额刻“格思”字,对联:“诸魂无托犹可托,万载有灵裕后灵。”该塔整体完好,气势硬朗、气韵稳重。

西京古道的文物聚宝盆5

横跨村东南隅的石拱桥

  瘦弱的小溪中间为花岗岩条石铺桥,两端铺二级阶梯,单桥墩,长7.6米,宽2.01米,高1.1米,仍通。横跨村东南隅的石拱桥,由村民集资建于清代,为涵码头,东西走向,东北几株根深叶茂的古树与之长厢厮守。石灰岩条石砌两端11级阶梯,桥长8.6米,宽2.03米,高3.9米;单拱,跨4.4米,顶厚0.73米。桥面貌清特、结构严谨,整体完好,仍通。

西京古道的文物聚宝盆6

村标志性建筑——水楼(步云阁)

  跨过东南隅桥则是村标志性建筑——水楼(步云阁)。该楼坐南朝北,旨在防御,兼平衡村风水格(因村东南方地势过低,恐财源外泄,故筑楼镇之)功能,建于明成化年间,三层,呈长方形,残高约10米,阔20米,进深15米,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红砂岩条石筑3米高基础,余部青砖砌(镶竖一字形、拱形和方形窗)墙;红砂岩筑三级台阶,宽1.2米,高2米,厚0.5米拱门。四角残破,内部损毁严重。

  距水楼东北约20米处被密林覆盖的浑圆山丘,安踞坐东朝西的祖坟,全石灰岩筑,堂宽2米,高1.5米,官冠额,中央雕盛开鲜花,两侧雕芝草、花瓶,正中雕“玉树长春”字(底配卷草纹);下部中央镶“始祖太一郎余老大人之墓”碑(乾隆九年修;侧雕龙、凤纹),两侧筑0.3米高沿,雄伟壮丽、气势豪迈。墓南侧竖《保定筑》《流芳奕祀》。

西京古道的文物聚宝盆7

道光四年所立的问路碑

  墓东南侧有道从东南通往红云的1米宽古道通,存一块道光四年所立,刻有《新修路碑》碑文的问路碑;西北隅为往东北通向乐昌云岩的石灰石板铺近1米宽古道,道北存一块咸丰年间所立的,刻有《众皆祝之》碑文的碑石。

  气定神怡、古韵深厚的深源村,恰如其村含意一样,来脉深远、源泉悠长、文韵厚实,正沐浴新时代气息,欣然迎来新生机。

 

  作者简介:

  黄玉美,韶关人,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作家。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