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语古音考正(1)
2023-02-01 上午 10:14   作者:卢放民   
分享

引言

   潮州方言,或称潮语、潮汕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次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在海外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区也颇具影响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南语。追溯起来,隋唐以后至宋代,潮州地区开始较大规模的封建开化,使当地方言受到中原汉语的影响,朝着汉化的方向演化。唐宋时期的闽方言,不断吸纳外来语言因素,逐渐形成一支独特的方言。宋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入潮和潮州地区经济的开发,文化不断发展,以潮州为中心的粤东地区与闽南地区相匹敌,加快了潮州方言从闽方言中分化出来的步伐。明代以后,潮语完全从闽语分化,成为一支独立的次方言。19世纪中叶,随着汕头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基督教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学习潮汕话,并创造了潮语白话字、编写了潮州话词典。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潮汕话。

  伴随着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的纵深发展,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文艺民俗、遗址遗存、红色文化等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掘与弘扬。在优秀地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点燃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潮州方言古朴典雅,潮语的一整套文读系统,已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潮声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韵,又不致生涩难懂,在语言学发展与文化传承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人文价值。有鉴于此,南粤古驿道网特邀知名资深潮州方言本土专家卢放民先生畅谈潮语,与广大读者一起在更深的民俗地域层面认知潮州方言的独特语言和文化魅力。卢放民先生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多年来潜心研究潮汕文化,对潮语中“读有音,写无字”的现象尤感兴趣,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了系列专业文章,南粤古驿道网特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家窬与门户——潮语古音考正(1)

  窬、门、户上古同一物,只是形制不同,两扇曰门,单扇叫户或窬[多欧3]。《礼记·儒行》有“筚门圭窬”,段玉裁说它的古音为“豆”或“投”,潮语正是用此音,与它同韵部的区[戈污11]和句[哥污3哥欧1]今仍双读;它的谐声字瘉在《诗·小雅·正月》中韵后、口,以及另一谐音字偷的潮语读音皆可证。

1

2

  古人爱用借代,像“门当户对”就是以门和户指家庭,窬也自不待言,所以潮俗语有“家窬[多欧3]”一词。出双入对,双栖双飞潮人叫“成[之影5]家成[之影5]窬[多欧3]”;快乐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吃饱叫“无家无窬[多欧3]”。

  《礼记·月令·注》:“虫穴亦曰户。”户与窬通,故潮人谓蚁穴为“蚁窬[多欧3]”,蜂穴为“蜂窬[多欧3]”。《诗·鸱鸮·注》:“鸟巢通气出入处亦曰户。”故潮语有“乌窬[多欧3]”、“鸡窬[多欧3]”、“狗窬[多欧3]”。它还被当作量词用,为:二窬[多欧3]猪囝[歌影2]、一窬[多欧3]鸡囝。

  今潮语字典不收窬的古音[多欧3],有的竟以窦代之,其依据当然是《左传》“闺窦”,殊不知此乃后起现象,岂不是舍本逐末?

 

  (图片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入)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