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南粤古驿道相关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广东于2016年开始推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并连续7年在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该项工作进行部署。不仅如此,广东省委也将这项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战略深入实施的具体举措,写进多份文件中。

近年来,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激活了存量的自然历史资源,带旺了沿线村庄经济发展和人气集聚。依托南粤古驿道创办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活动,如今已成为活化利用的重要载体和定向大赛世界冠军的摇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七年来,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实现了由省主导推进到各地自主自发推动、由政府投入资金到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重要转变。
1
修复1340多公里重点线路
串联104个特色村
驿道君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目前,广东已修复完成覆盖18个地市31个县(市、区)67个乡镇的22条总长1340多公里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串联沿线特色村104个、既有自然景观或历史人文节点250个,激活公共存量自然历史人文空间5000多公顷。南粤古驿道工作已成为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活化的典范。

近年来,广东将重点放在保护和修复保护价值高、综合带动效益好的古驿道,全力推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助力南岭国家公园创建。2022年,广东重点开展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胜利大营救”粤西海上交通线及东滘口登陆纪念地等保护利用。
通过串联整合古驿道沿线自然历史资源,广东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线性历史文化游径,为公众提供绿色、低成本的优质公共生态产品,让陈列在岭南大地的遗产活了起来,偏远地区的乡村富了起来,让广东的绿水青山环境美了起来。
在保护利用的过程中,省内一大批高校师生,以及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自发踊跃参与其中,联合当地政府、村民共同绘就了一种文化遗产保护新方案,实施了一次历史文化景观展示新实践,形成了“古道学”理论研究热潮。
通过“古驿道+文化、体育、旅游、特色农业”的创新模式,近年来广东举办了登山、徒步、骑行、摄影等户外赛事和农产品展销、文创展览、游学助学等活动近300场,2021年以来对接省内多所高校开展了20多次研学活动。在去年,古驿道沿线的34家酒店被打造为“驿道乡村酒店”。
2
打通生态流动空间
打造160多个生物栖息地
值得关注的是,南粤古驿道打通了生态流动空间,成为国土空间生态廊道修复新抓手。
南粤古驿道地处广袤的“绿色黄金走廊”,拥有山、水、林、田、湖、草等诸多绿色元素,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按照“适地适树”原则,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林业局通过在南粤古驿道沿线种植蜜源植物、食源植物等,招引了大量鸟类、蝴蝶类动物迁徙前来,提升了古驿道两侧生态系统的丰富度,同时对古驿道两侧的生物流动空间开展生态修复,构建顺畅、连续的生态廊道,实现了自然山林与田野乡村的有机联通,构建生物迁徙、基因流通的安全通道,促进基因流和信息流的流动,改善了沿线村庄人居环境。
目前,全省已完成古驿道沿线160多个生物栖息地打造,在粤北地区构建了宽度30—100米、长度500多公里的古驿道生态廊道。河源粤赣古道、韶关梅关古道成为广东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韶关梅关古道、汕头西堤公园获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汕头樟林古港、台山海口埠获省级宜居环境范例奖。

不仅如此,在修复工作中,技术团队通过深度发掘古人在驿道修建过程中关于选址、走向、铺砌材料和方式等方面的智慧,注重对沿线地质安全隐患点的排查和治理,通过疏通和修复古道原有排水设施,使古驿道成为山体排洪泄洪的主要通道,减少水土流失,保障沿线地质安全。目前已完成1200多公里古驿道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完成了4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完成1500多公里古驿道排水设施修复,进一步发挥了古驿道的防灾减灾功能。
3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
已成为世界冠军摇篮
2016年,广东依托南粤古驿道创新举办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将古驿道与体育、文化、旅游紧密相连。7年多来从未中断,风雨兼程奔跑在壮丽南粤山河间的一个个古村落,向偏远村落中持续传递着一份份关爱,复兴文化、振兴乡村、康乐民众、强壮体魄,满足了广大群众盼健身、盼健康的强烈需求。

广东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去年底,广东已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71站102场赛事,成功举办了“2019年定向世界杯决赛”,到访了全省55个古驿道乡镇和73个古村落,走遍2000多公里的古道旧巷,吸引了37个国家及地区超500万人次和6000多个村民家庭参与体验赛事活动,辐射带动42个县(市、区)举办南粤古驿道红色徒步、定向、航空飞行、自行车、汽车集结赛等系列赛事和活动超100场。
七年的积淀,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铸就了广东体育新品牌;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从小众走向大众,逐步完善了赛制,设置精英组、专业组、村民体验组、亲子体验组等,引入夜间定向、手机定向、定向猎狐、研学定向等项目,已然成为“文体旅”融合的典范。同时,大赛为足迹所至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输血赋能,为珠三角寻机加力,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一体推进、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协同共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有机衔接。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七年来,以省主导推动包括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在内的南粤古驿道史料发掘、规划设计和基础建设的相关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重点正由“规划、设计、实施”转向“运营、维护、管养”。“可以预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将进入自我‘造血’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阶段,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展、社会人士和沿线居民深度参与、地方自主维护和推动力度不断加大,将成为新常态。”
(原文发布于“南方+”,记者:黄叙浩,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