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古驿道探勘手记之一:寻找民间古道,探究前人足迹
2022-04-15 上午 11:30   来源: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游径)保护利用研究中心   
分享

  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合作区”)原隶属于汕尾市海丰县,潮惠古驿道下路途经于此,是古代粤东诸县通往惠府和广府的官道要冲。根据明朝嘉靖年版的《惠州府志》及《海丰县志》记载,这条古驿道在深汕合作区域内呈东西向,西起鹅埠镇长陇铺,东至羊蹄岭关。其中羊蹄岭关设有五座关口,兼具重要的防御与交通功能。

  为响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战略,根据上级部门工作部署,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邀请广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三师”专业志愿者组成调研团队,开展深汕合作区古驿道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前期调研,调研工作取得阶段成果。在当地专家和群众的启发下,专业志愿者们通过查阅大量史记文书和历史人文资料,梳理出潮惠古驿道下路古官道历史线路,并找寻到关于民间古道的记载。

1

(图片来源: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规划—潮惠古驿道线路布局)

  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的组织下,志愿者们与相关部门及赤石镇、鹅埠镇、小漠镇、鲘门镇的各镇代表进行了详细座谈。针对深汕合作区内古道遗存状况、古道沿线资源分布及未来古道规划与现有规划的衔接设想等情况展开深入探讨与研究,这印证了此前对于存在更多民间古道的预想。赤石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奋梅介绍:赤石镇是海丰县梅陇镇至惠东县多祝镇的必经之路,至少还存在三条本体保存相对完好的古道;小漠镇南香村李纪君书记回忆说:小漠镇存在至少一条与惠东黄埠镇相连的古道,还有一条从鹅埠镇经水美到小漠旧港口的便道。座谈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赤石镇和小漠镇尚存待挖掘的古道。以此为线索,志愿者们以“依托历史、还原历史”为纲,对可能存在的线路进行了详细地实地走访和现场勘察,尝试揭开这些曾经承载着历史重担的“繁华之路”的神秘面纱。

3

1

图为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组织进行现场座谈。(来源:作者自摄)

  2018年,在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深汕合作区内赤石镇和鲘门镇北部3条南粤古驿道(羊蹄岭古道、君子岭古道和南山岭古道)已完成修缮工作,其中“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已被纳入省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志愿者们详细调研古驿道重点线路的修缮利用情况,实地学习领会省对南粤古驿道线路的保护利用要求,为后续开展深汕合作区内更多古道修缮积累经验。

4

图为羊蹄岭古驿道东关遗址。(来源:作者自摄)

5

图为南山岭古道现状。 (来源:作者自摄)

  据此前获悉的线索,除羊蹄岭古道(官道)外,赤石镇仍尚存两条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道(民道)。《赤石镇志》记载:1949年以前,经过赤石镇有两条“惠海”行商通道,一条是“双宫岭”古道,从梅陇米田仔越过双宫岭进入境内的洋坑、马头岭、赤石墟、明溪到达惠阳的乌交峒、龙船窝。另一条是“东都岭”古道,从梅陇孔子门越过东都岭进入境内的碗窑、王京埔、下田心、塘尾、何兴围、鸡龙山,到达惠东的圆潭、多祝。这两条南北向山路是旧时内陆百姓通往海港赶集的主要行商通道,常运木炭、背柴火等从惠东多祝、圆潭途径赤石镇至梅陇镇交换日用制品。据赤石镇工作人员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因各地设有墟市,赤石镇定圩日(赶集日)为农历初一、初四、初七,多祝镇为农历初二、初五、初八,梅陇镇为农历初三、初六、初九。赶集日商路繁忙,每日往来挑夫多达千人以上。

  直至1992年后,为了方便群众出行,赤石镇迎来道路建设高峰,大部分历史道路被水泥路替代,仅有山上的道路保存较为完整。现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双宫岭古道和东都岭古道路段共分为4段总计14.7km,分别是位于新城村的双宫岭古道洋坑段、明溪村双宫岭古道北段、大安村东都岭古道北段、碗窑村东都岭古道碗窑段。但因古驿道荒芜多时,已杂草丛生,需清理杂草和覆土路面才可窥见古道真容。

  志愿者们首次重点踏勘了2段古道:双宫岭古道洋坑段和东都岭古道碗窑段,古道起点分别位于赤石镇新城村洋坑古寨和碗窑村窑址。

  新城村村委会十分重视古道的保护,近些年来已专门带领团队进行古道发掘和清理工作。村长李德周带领我们现场踏勘双宫岭古道洋坑段,该段古道藏于洋坑古寨背靠的双宫岭中,古道基本保留完整,但部分道路被山体滑坡的泥土掩盖或被山头承包种植桉树而破坏。现存道路全长约5.3km,以宽约0.8米的石板路面为主,路面材质与羊蹄岭古道类似,但不同的是铺设的石块大小基本是宽度0.5-0.8m的山石块。古道两侧均有自然形态的排水沟设施,沿线保留有一些古树,沿途暂未发掘出古亭、古桥等遗址,古道年代及历史仍有待进一步挖掘。“若后人没有保护山林、限制开发、修缮和保护古道的意识,古道的历史或仅留存于文字与老人的诉说之间……”村长李德周便带路边说道。

7

图为调研团队与当地工作人员合影。(来源:作者自摄)

8910

图为双宫岭古道碗窑段古道现状。(来源:作者自摄)

  东都岭古道碗窑段,古道起点位于村道尽头的碗窑遗址,地上随处散落着宋代瓷碗的残片。东都岭古道碗窑段全长约3.2m,本体保存状况较好,路面与双宫岭古道类似,以宽约0.8m石板路面为主,构成路面的山石大小相较于双宫岭古道的块型稍小,宽约0.3-0.5m,古道两侧均有自然形态的排水沟设施。踏勘至大约1km左右时,由于植被覆盖愈加严重,调研被迫中断,已调研段暂未发现古桥、古亭等遗址,仍有待后续进一步探寻和挖掘。志愿者们发现,碗窑一带山林自然风光优美,古道旁溪水潺潺,气候湿润,因此古道多被蕨类植物覆盖;分布在平原处的古道因农田耕种植损毁,现已荒废且杂草丛生,难以看见古道本体样貌。“据传自宋代官窑被封后,旧有村落渐渐搬离,导致后人并不清楚官窑的准确位置。解放后,因发展果林种植进行的道路开荒意外损坏了遗址。”碗窑村村委一边带路一边感叹道。

1112

1314

图为东都岭古道碗窑段古道现状。(来源:作者自摄)

  古驿道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深汕合作区古驿道逐渐拨开了神秘的面纱,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寻。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