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湛:麻省理工学院首位华人学生
2017-03-08 上午 10:5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8.1

图:张文湛在美孟松学院照片,来源:美国威尔布拉汉的孟松学院档案办公室  

 

        张文湛(1858-1894)(Mon Cham Cheong音译),出生于香山县古鹤村,年少时期被家人送往美国自费留学,成为麻省理工学院首位华人学生。1883年肄业返回祖国,加入北洋舰队,成为一名海军将领并参加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海战中不幸牺牲。

 

麻省理工学院首位华人学生

8.2

图:1879年张文湛的签名,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麻省理工学院档案馆提供

       19世纪70年代初,张文湛经香港辗转到美国东部自费留学,就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校(与容闳同校)。1874年,他同其他自费留学生20余人住在哈特福德市(与留美幼童居住在同一区域),在当地学校留学读书。

       1877年张文湛通过考试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成为第一个中国学生,从而开启了该校的华人留学生史。从当时学校的记录所看,他主要学习代数、机械制图、铸造等机械知识,但在1878年5月因故离开学校,后来又以特殊身份继续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1883年肄业(未获得学位)返回中国。

 

       主张改革拯救时局

       从稀疏的资料中,我们推断张文湛的父亲是一位富人或买办,主要从事广东与波士顿茶叶贸易,似乎与容闳有交集。从张文湛的求学经历来看,表明当时中国商人阶级逐渐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重视留学教育。

8.3

 图:张文湛在《盛世危言后编》所作的“跋”

       在郑观应《盛世危言后编》中有张文湛所作的一篇“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观点,表达出对晚清政治和社会状况的不满,希望向外国学习的思想;通过中日两国的对比,他表达出中国要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拯救时局。

 

       国难当前为国捐躯

       据当时张文湛的美国同学(FW Rollins, Class of 1881)回忆,张文湛是“一个很好的家伙,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并回到中国并成为一名将领,我相信,在鸭绿江战役中阵亡。”

       受清政府第三批留美幼童邝永钟、黄季良等人投身中法海战的影响,张文湛回国后加入北洋舰队,成为一名海军将领。1894年,蓄谋已久的日本不宣而战,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黄海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张文湛所属的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大东沟遭遇日军阻截。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其精锐倾巢出动。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中扬威、超勇二舰亦受重创,张文湛不幸牺牲,为国捐躯。

 

       南粤古驿道的弦外之音

       麻省理工学院首位华人学生张文湛生平事迹被挖掘出来得益于广东省博物馆根据古鹤村的调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近推出的展览《 MIT早期中国留学生:1877-1931》和其他相关的调查。

       许瑞生副省长表示,“香山不在政治上,在科技、文化领域英才辈出,中国任何地域均难与之比拟,类似这样的历史挖掘非常有价值。这开启了歧澳古道文化之旅,是南粤古驿道弦外之音,也是一条呈现中国近现代史的名人之道,从线性文化遗产与点状古村落历史人文历史联系起来,从旅游、文化活化带来村庄的振兴。”

 

       补充资料

       古鹤张氏

       古鹤村位于三乡镇,是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村落,为明清时期的移民村落,多为郑氏、曾氏,也有陈氏、冯氏,少数为刘氏、张氏等;也是中山主要侨乡之一,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多达一千余人。

       清康熙年间,香山地区复界后,因古鹤地区风景秀丽,张氏的先祖从香山前山迁到古鹤定居。张家世代皆在广州和江浙一带做丝绸布匹生意。从迁居到古鹤开始,一代代都是女主人在古鹤持家,男主人在外谋生。每年十二月,张家在外的人员回古鹤过年,年后又继续外出谋生。18、19世纪,古鹤张氏都只有两三户人家在村里守祖业,其他后裔多数居住在广州、上海、江浙一带大城市。

 

张家大屋及祠堂现状

8.4

图:张家大屋正面

 8.5

图:张家大屋神龛

8.6

图:张家大屋大厅

       古鹤村内现存有张家祠堂及大屋各一处,大屋建于清丙寅年(1866),凹门廊,廊下有壁画、木雕檐板,大厅设有贴金神龛。有正厅、睡房、书房,厨房在大厅后面,现均已无人居住,主要用于堆放杂物,破坏严重。其余张家房屋共有四间,至今仅存两间,已无人居住,其他的在不同时期被变卖。

       张家大屋内存有十几张旧照片,保存完好的尚有三张,主要是原留居在古鹤村张绿汝的四叔婆与移居外地的亲戚的照片。还有一张氏家庭大合照,具体时间不详,右下角注有“昌丽,1855年,上海路”等字样。其他照片多有虫蛀,破损,不能看到其全貌。

8.7

图:张家大屋内保存照片之大合照

8.8

图:张家大屋内保存照片之合照二

 8.9

图:张家大屋内保存插图

       张家大屋的书房内,有一木柜保存有当时行医所用的数十类药瓶、张集善堂印章、一份1894年3月8日出版的《循环日报》。另一柜子内有一块长方形木块,刻有英文缩写C.M.C的字样,(与张文湛的英文缩写一致,是否指同一人,尚待考证。)

8.10

图:张家大屋内放药瓶木柜

8.11

图:张集善堂印章

8.12

图:《循环日报》

8.13

图:C.M.C 木块

       在一偏房内存有两个木箱,藏有“福禄寿全”一页,据片断所看内容可知,张家其中一支为张立斌,生于1856年2月15日,有高氏、德祥、郑氏,张光复等人的出生年月。

8.14

图:“福禄寿全”一页

 8.15

图:张家祠外墙

       张家祠位于张家大屋旁,由于破坏较严重等原因,未能入内调查。张家所有房屋与祠堂,现在由与张家前辈有姻亲关系的许卓维暂时看管,2002年左右,张氏家族张绿汝的女儿张席筠因祠堂部分倒塌返乡查看,十余年来仍未处理。据许先生介绍,现在张家房屋是张绿汝一家所有,类属侨房性质。

       张氏后人

       张氏家族是古鹤村唯一的姓张家族,为一家四房,外来移民,在村内势力较小。张家族人建有祠堂一座,房屋四间。由于近百年来历史环境的变迁,张氏家族多已移民外地,或留居香港澳门,或迁居美国。张家房屋及祠堂,至今无人居住,也无张家后人回村生活。

       张氏家族一家四房中,在清末出现过三个五品官,在当地是非常有威望的一族。后来,其中两房后人经商渐富后移居外地,基本未返家乡。其中一支脉络较为清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家有张惠霖,跟随当时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参加保皇派活动。张惠霖之子张伯先是民国时期永安公司的坐诊医生,在当时是非常出名的中医。张伯先之子张绿汝,是现在张家大屋与祠堂的所有人,张绿汝的女儿张席筠,早年移居上海,后迁居美国。

       在解放初期,早年移居香港的张玉琼(张绿汝同辈)母亲因丈夫去世返回古鹤居住,暂居在张家大屋,1968年左右张玉琼母亲去世,张玉琼返回香港居住。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