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典型驿道概述
(一)欧洲线性文化遗产发展概述
线性文化遗产(Lineal or Serial Cultural Heritages)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的线性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包含军事类、贸易类、运河类、宗教类等。1987年,欧盟委员会发起“欧洲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计划,制定了完善的认证体系,由欧盟委员会定期进行评估,认证标准涉及路线范围、文化研究、对欧洲的文化贡献、文化教育和交流、文化和旅游创新项目、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等内容。
截止2022年3月,欧洲已有45条线性文化遗产被成功认证,包括朝圣之路、汉莎之路、维京之路、欧洲莫扎特之路等。自“欧洲文化线路”计划启动以来,欧洲各国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得到快速发展。

图为不同主题的欧洲文化线路资源图。
意大利的亚壁古道(Appian Way),是公元前4世纪末至3世纪末罗马人所建立的一条古道,连接罗马和南部港口布林迪西;1988年,为了避免这一重要历史遗迹遭受城市化发展的威胁,建立了亚壁古道地区公园,总面积4580公顷;并于2002年制定了公园规划和景观规划,立法保护公园内的古迹和自然环境。

图为亚壁古道风景图。
公园开展的旅游活动主要有古遗迹参观、参观博物馆、古道徒步、自行车和观光车游览、罗马文化体验和课程等,公园及周边分布有众多意大利美食餐厅和特色文化民宿酒店。
(二)美国线性文化遗产发展概述
在线性文化遗产发展方面,美国与欧洲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美国在绿道的基础上提出了“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的概念,将绿道运动、生态景观、遗产保护、旅游发展等进行整合发展。1984年,里根总统签署了美国第一个“国家遗产区域”(National Heritage Area),即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Illinois & Michigan Canal National Heritage Corridor)。国家遗产区域由美国国会指定,截止2022年3月,美国已有55个国家遗产区域,包含12条遗产廊道,如康乃狄克州的最后的绿谷国家遗产走廊、纽约州的伊利运河国家遗产走廊、跨越佛罗里达州等4个州的古勒语/吉奇人文化遗产走廊等。
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位于伊利诺伊州,1848年随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开通而建,长约154千米,开辟了美国东部和中西部新的贸易和旅行时代。1981年,该遗产廊道由国会指定非营利组织运河走廊协会经营管理;2011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批准了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区的管理计划和未来发展路线。

图为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风景图。
如今,在运河沿线,游客可以参观游览众多港口小镇和历史文化场馆,乘船或骑自行车欣赏运河沿线优美的风景,参与丰富的水上和森林游乐项目,品尝当地美食,住进豪华的城市酒店或沿线村镇的风情民宿或乡村酒店,感受运河的历史与繁华。
(三)香港线性文化遗产发展概述
香港的古道多位于山上或郊野公园内,受香港《郊野公园条例》的保护,多数保存较为完整。香港将古道与自然教育径、远足径、郊游径、奥运径等相结合,开发出集自然与文化科普、运动健身、观光探险等为一体的郊游路径体系。2012年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将其中的14条古道纳入“香港具考古研究价值地”。
以香港第一条长途远足径麦理浩径为例。麦理浩径于1979年启用,以港督麦理浩爵士命名,全长约100公里,分为10段,连接东部的西贡和西部的屯门,穿越8个郊野公园,基于原有山路、古道等进行修葺连通,仅用9个月便重新建设完成投入使用。游径沿路可登高山、观海湾、游水塘、寻觅古道古迹等,风景优美多变、指示清晰,是香港最早也是规划最完善的长途远足径。2016年,麦理浩游径被评选为全球二十条最佳行山径之一。

由于麦理浩径由山路、古道等组成,游径沿路较少有民宿酒店,酒店民宿主要分布于游径沿线的村镇,中高低档均有分布。
二、南粤古驿道发展分析
(一)广东南粤古驿道概述
南粤古驿道线路是指以广东省古驿道历史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核心,通过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水道等多元的线性载体,串联沿线的古驿道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文物古迹以及自然景观资源等节点,挖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公众创造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线性文化空间。

图为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分布图。
广东省现存的6条南粤古驿道线路包含14条主线,56条支线,贯穿全省21个地级市、103个区县,串联1200个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全长约11230公里,其中陆路古驿道线路长约6900公里、水路古驿道线路长约4330公里。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品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整合南粤古驿道周边旅游资源,打造南粤古驿道旅游线路。举办古驿道特色主题体验活动,推广精品线路,完善沿线服务设施,打造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少儿绘画大赛、定向大赛、研学旅行等系列品牌,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
(二)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开发现状
从2016年开始,广东省开始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和开发工作。2016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修复南粤古驿道,提升绿道网管理和利用水平”,计划将南粤古驿道与绿道相结合,打造具有文化内涵、景观优美的古驿道绿道系统。2016年,广东省相继发布《南粤古驿道遗存简介》、《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指引》等文件。2017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旅游局联合发布《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在南粤古驿道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广东省及各市县区开始开展各地的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目前广东省已完成南粤古驿道的摸底工作,以及多条古道及沿线古迹的保护修复、标识系统安装、配套设施建设、连接线建设、古驿道文化宣传、活动策划、旅游线路策划等工作。
(三)南粤古驿道与乡村旅游发展
自广东南粤古驿道保护开发工作启动以来,古驿道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一是南粤古驿道示范段受游客欢迎。疫情之前,韶关南雄梅关古道、云浮郁南古水道等古驿道旅游示范段及沿线景区景点开发了游古道、文化艺术表演等旅游产品,深受游客欢迎,游客数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打造古驿道旅游线路。2017年,广东省对南雄海关-乌迳镇古道、韶关西京古道、广州从化古道等11条古道进行修复建设,打造了11条南粤古驿道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三是古驿道科技旅游产品创新。将古驿道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2022年推出“VR游古驿道”项目,通过VR技术让游客“穿越”到千年古驿道,感受古驿道文化。四是古驿道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古驿道沿线分布了众多乡村,广东以古驿道为抓手,依托乡村的村落、农业、山水、文化等资源,逐步完善的古驿道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沿线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大批量的农庄、民宿和乡村酒店等业态兴起助力乡村振兴。
(未完待续……)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作者:阳俊、徐灵枝、刘琳琳、刘雨馨、祝敬聪,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