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飞虎队精神架起中美友谊之桥照耀人文湾区 深圳市民聂睿姬女士深情讲述飞虎队后人的深圳情缘
2023-09-22 上午 11:30   来源:湾黄会   
分享

  近日,一则“习近平主席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和飞虎队老兵为中美民间友好厚植根基”的新闻报道,让家住深圳福田区的市民聂睿姬女士沉浸在她和陈纳德将军外孙女嘉兰惠女士多年交往交流的美好回忆之中。

1

  嘉兰惠女士(Madam Nell Calloway)是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亲外孙女,一直继承家族对华友好的传承,受到有关部门的多次受邀访华,每次访问都加深了她对中国人民深情厚意的真切感受,也交了不少的中国朋友,并且一直保持着愉快交往交流。聂睿姬女士便是其中的一位,多年来,她们一直保持着频密互动,还约定今年寻找合适的机会见面重聚。 

2

图为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馆长嘉兰惠(Nell Calloway)女士。

  聂睿姬女士是深圳市侨青委常委,现担任深圳市航空航天人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超过30年的工作经验,是一位资深的航空航天科技领域科普教育导师,由此也因缘际会与嘉兰惠女士结识,并且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交往,甚至成为“挚友”,共同致力于中美青少年航天航空科技领域的民间交流合作工作,共同传承飞虎队精神,讲好飞虎队故事。

3

图为嘉兰惠女士(左)与聂睿姬女士(右)在陈纳德将军家乡美国德克萨斯州康麦斯陈纳德博物馆的合影。

  在聂睿姬女士的印象中,嘉兰惠女士是一个非常优雅的女士,对人友好(尤其是对中国人民),非常念旧感恩,在她们的交往过程中,她每次都会提到在他们在陈纳德将军家乡修建陈纳德纪念馆的过程中,以及后来在纪念馆的维护运营,有一位来自中国福建省的志愿者ARON 王先生持续捐资,默默奉献的华裔朋友。嘉兰惠女士对此充满感念,铭记在心。多年后,嘉兰惠女士经过多方寻找才互相真正认识,并放心授权ARON 王先生在休斯顿成立陈纳德飞行学院,为培养中美年青航空飞行人才,继续传承飞虎精神。

4

图为聂睿姬女士在陈纳德将军飞虎队飞行学院的留影。

  2018年1月,经聂睿姬女士和朋友们的牵线搭桥和精心安排,嘉兰惠女士受邀访华期间,特别安排深圳站的系列活动,这是飞虎队后人首次访问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市民近距离接触、广泛交流,引起轰动。相关单位特意为嘉兰惠女士安排到访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圳航空、顺丰航空和东海航空等机构,所到之处,受到民众的欢迎程度,远远超出她的想象,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好和热情。

  “飞虎精神”如何在中美人民之间传承,特别是在两国青少年间的友好交往得到特别重视?这是在嘉兰惠女士访问深圳期间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重视的行程。她主动聂睿姬女士提出,希望能更多地走进当地的学校,和中国的青少年们进行面对面的愉快交流,通过真人口述历史,重温历史,与中国的年轻人互动,铭记中美之间珍贵的共同记忆,把注重友谊与合作的飞虎精神传扬好、传播好,重要的是,让中美人民的友谊种子厚植根基。

5

图为2018年1月25日,嘉兰惠女士(右三)到访深圳滨海中学,与师生们愉快互动。

  在深圳期间,嘉兰惠女士先后到访了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深圳市宝安区海滨中学,与师生们进行面对面的热情交流。在和海滨中学师生的分享会上,嘉兰惠女士讲述了陈纳德“接受中国政府邀请为中国空军提供指导培训”的故事和“飞虎队”威名的由来。她向师生们介绍道,陈纳德酷爱飞行和钻研空中战术,一战爆发时便申请参军,可军方认为身体不合适而拒录,但他并未放弃,第四次申请终于如愿。但在美国空军他却抑郁不得志,最后被迫退役,成为一名飞行教官。1937年5月,他受中国政府邀请到中国,为中国空军提供三个月指导培训,没想到一待就是八年。在中国最危难时刻,他说服罗斯福总统,以私人机构的名义组建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助中国,于是有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因战绩赫赫而被民间称作“飞虎队”。

  嘉兰蕙女士特别重视中美之间的航空教育合作,在实地参观海滨中学航空航天科普课堂“问天阁”时表示,真心期望以提供飞行员培训为契机,延续与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合作,也期待更多对飞虎精神和航空事业感兴趣的同学,未来到学院学习。她说“希望通过教育,将飞虎队精神和中美友谊传承下去。”

6

图为2018年1月25日,嘉兰惠女士结束对滨海中学的访问后,写下对深圳、对中国的感谢之情和美好祝愿。

  “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聂睿姬女士反复朗读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内容,她在认真思索着和嘉兰惠女士再聚首见面时如何践行让飞虎队精神飞越太平洋、交流互鉴的行动方案,共同努力架起飞越太平洋的中美友谊之桥,照耀人文湾区。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