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热潮带来致富新机遇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建设带旺周边地区旅游发展
2019-10-07 上午 09:58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南方日报”   
分享

1

国庆期间,省内数百名师生组成研学团到韶关坪石开展“大学寻踪之旅”。(熊灿坚/摄)

  “没想到‘三师’专业志愿者来到这里短短几个月时间,我们村就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过去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被挖掘出来,游客数量也多了。”亲身感受数月来村容村貌的变化,韶关市乐昌坪石镇武阳司村村支部书记沈春明如是感慨。

  今年9月,“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在坪石正式挂牌,未来乐昌坪石、连州东陂等地将相互呼应,打造影响力深远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一系列办学旧址有望成片得到保护活化。

  在此过程中,各类研学及红色教育活动相继展开。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粤北坪石等地摇身一变,成为国庆期间旅游的网红打卡地;这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村居环境的改善,也给村民创业致富带来新机遇。

  就地取材:对相关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

  武阳司村是位于韶关坪石东南的一个偏僻山村,住户百余家。在此之前,不少长期在此生活的村民都不知道,抗战期间华南有多所知名院校在此办学,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也曾在坪石居住、教学。

  今年6月,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团队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位专家,在西京古道乐昌段进行古驿道保护活化考察工作时,重新发现了这片保护意义重大的抗战时期华南教育遗址。

  “打造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目前主要是通过对抗战时期的办学旧址、名师名人住址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清理,通过对史料进行挖掘、整理,以历史建筑解释说明的形式挂牌保护,并在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遗址进行适当布展。”“三师”志愿者田中介绍,依照低成本的原真性利用原则,在环境改造的过程中,依托当地固有的资源,“低成本、高要求”对相关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

  国庆期间揭幕的纪念柱便是就地取材,柱头和柱基使用了当地最常见的建筑材料红砂岩,采用武江江石铺设底座。就连研学基地各处展示场所的书柜、条凳等器物,也都取材于乐昌林场捐助的废旧木料。而乐昌林场的前身,恰好就是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设立的林业演习场。

  挖掘商机:尝试经营民宿和特色餐饮

  值得关注的是,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还带动了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周边地区居民生活改善带来了新契机。

  “一方面,通过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整治;另一方面,通过对办学旧址进行活化、修复,同时增加信息牌及竖立纪念柱等,人们可以重温中大等高校在这里的办学历史,也极大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研学热带来的游客,让不少村民喜出望外。此前已有不少人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维护工作中;也有一部分人开始挖掘商机,打算借助这股热潮,在周边经营民宿、特色餐饮等。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曾宪川指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强调专业志愿者的技术支持和本地村民的积极参与,注重保护建筑的原真性,使用较少的资金对景观进行低成本微改造。目前的工作仅是抢救性的、初级保护活化工作,利用特殊场地的历史文化价值,促进民众增加保护的紧迫性和认同感。尽管是简单的、低成本的营造,也在短时间内带旺了当地乡村旅游,这是一种值得复制推广的做法。但要对这一系列教学办学遗址全面进行修复活化,还要进一步唤醒民众对这段历史的关注与重视,带动社会各界的投入支持。

  “华南教育历史资源的发掘,对丰富研学旅行产品具有积极的意义。”研学旅行机构童游创始人曾义指出,研学旅行需提供长时间的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从中真正受益。这就要从研学基地建设、研学产品设计、研学群体组织等多个环节着手,设计出更多、更有新意的研学旅行行程,打造广受学生群体欢迎的研学旅行目的地。

 

  (原文2019年10月7日刊登于《南方日报》,作者为黄叙浩、蔡华锋,通讯员洪惠,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