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南教育历史,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主题展览
2020-09-04 上午 11:15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广东省博物馆”官方微博   
分享

  粤北韶关坪石,在八十年前,曾是抗战时期中山大学等广东一批院校的临时办学地点,是当今诸多高校和中学的根脉所在。

  1940年至1945年间,粤北坪石的一座小村庄——管埠村,是抗战时期的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办学的地方,武江水畔的深山老林中汇聚了马思聪、王慕理夫妇,穆木天、彭慧夫妇,陆侃如、冯沅君夫妇,许幸之、洪深、黄友棣、符罗飞、刘仑、唐英伟等一批艺术大师。他们从音乐、绘画、文学、木刻和戏剧等方面开展艺术创作,用五线谱、画笔、刻刀和剧本创作当抗日武器,在国难中守护着民族精神,铸造出坚毅的灵魂。在这里,他们留下了中山大学师生坚守延续中华民族教育星火的足迹和师生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追求。如今,如何活化中大师生奋斗的故地,唤醒沉寂的文化与精神记忆,造福乡村建设,或许是对中山大学师生困境中传承教育星火的另一种诠释,亦是不忘初心的践行。

  在抗战烽火中,中大学子们在粤北山村中孜孜求学,图书馆给予他们在困顿中以丰沛的滋养。八十年过去,一座素朴庄重的图书馆重新伫立在坪石小镇上,它以“定友”为名,以此致敬中国图书馆界一代宗师——杜定友先生在国难时期对传承华南教育火种所做的重大贡献。

  9月3日,由广东省博物馆策划、设计的“艺术交响 教育笃行:抗战烽火中的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和“与图书共存亡:中国图书馆界一代宗师杜定友在抗战中”两大展览正式开幕,“艺术交响 教育笃行:抗战烽火中的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展览在原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旧址管埠村展出,聚焦艺术与教育两大主题,以一批珍贵档案文献揭开“管埠中师”尘封的教育文化遗产,探寻“管埠中师”的历史轨迹,重新认识当年师范教育对中国教育历史的意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与图书共存亡:中国图书馆界一代宗师杜定友在抗战中”配合择址重建的定有图书馆开馆展出,以杜定友生平事迹、曹讚先生“坪石中大系列油画”、杜定友语录、中大老照片结合视频资料,打造成为一座有文化气息和抗战精神的图书馆。

11

12

13

14

15

  让我们一起走进抗战岁月,去感受、继承前辈在战火中的坚强与勇气和面对苦难时的不屈与乐观。

 

  (原文刊登于“广东省博物馆”官方微博,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