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棣:连县的民歌——坪石先师文丛(46)
2020-09-18 下午 11:59   作者:黄友棣   
分享

  本文发表于《大风半月刊》第九十期。

 

  连县的民歌,就像它的山水一样,是特殊地表现着秀丽的气质。这些只是四声,五声音阶的旋律,但却如许的优美,实在使许多人爱好它们。在每年新春的“唱春牛”之中,这些歌谣是深深吸引着每个听众的。

  “春牛调”曾经使许多人欢喜。我的提琴独奏曲“唱春牛”,是运用“春牛调”与“马灯调”两个主题写成的。也许因为它显示着浓厚的乡土风味,也许连县于他们都很了解,竟使听众很欢喜听。随着素取“春牛调”“马灯调”的人便纷纷而来。因为我希望大家都能注意民歌,以及运用民歌为宣传工具,所以把连县的民谣随便谈谈。

  许多首曲,是由连县民教馆邵荣业唱给我记录。我再从各种不同的唱法中,提取最适切的旋律。仅在此致谢邵先生的助力。

1

图为黄友棣先生在演奏。

 

  春牛调——这首简明的旋律,只要听几次,便可以和唱在一起。因为开始是独唱,待众唱时,便把第二句词用别个旋律唱出来。这样的唱法,最能显示出民众集合的同乐风格。其他各曲,都是与这个形式同一结构。所以很有他们的好处。

  这类五声音阶,四声音阶的旋律,实在有很多种的译法(译为简谱),我们也可以用C调这样唱:

2

  其他的谱也是一样。因为它们是五声音阶,无论G调C调的阶名,也绝对不影响旋律,因为G调与C调所不同的那个音,在五声音阶中没有出现。我很希望读者能了解五线谱上的“固定唱名法”及明瞭C、G两调的关系,如此则无需在这里唠叨了。

  这些连县的歌,应该用连县的客话歌唱以获囘它的风味。注意那些延长音的所在,因为它们是增加歌咏气质的手法。每唱完一次他们便要打一次锣鼓做间奏;下面各首曲,在“春牛调”中,也是一样。

  还有第二首春牛调,这是比较平淡的叙事旋律。它不把第二句全句重复,却重复了半句。每句尾后的“,”字,都是人们加上去的,但为了它另有风味,故特意都把它们保留了。

  大香包调——这首旧词,是叙述刘三妹的故事。他们说刘三妹为了盼望她的丈夫归来,故在西江的羚羊峡上,化为望夫石,这又与傜人所传说的有点差别。但现在,他们拿“刘三妹,眼睛睛,雪花飘飘”做过门用,所以纵是唱新填的歌词,他们也是一样唱:——

  “七字一横又一句咯,沙了浪沙浪,七七抗战在卢沟,沙了浪,刘三妹,在卢沟,在卢沟。”(锣鼓声)

  什么?怎么刘三妹在卢沟?——他们便解释,这是过门,听众可以不把这听在一块,而且“沙了浪沙浪”都是过门,大众也可以和唱的。这真使初听的人为之绝倒了。现在,我为他们改换一点,把“刘三妹”改为“抗战”以免许多读者大叫“什么?”

3

图为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名册,名册显示黄友棣是该院不分系的副教授。

  这种过门的声音,“沙了浪”及“沙罗打”,以及“阿嫂调”的过门。都是特殊有趣的乐句。

  小香包调——这种唱法,是把每歌词拦腰加入一个过门,他们所用的“沙罗打”,“沙罗离”,都是很美丽的声响,值得欣赏。

  马灯调——这是流传于连县县城的小调,他的名称,是从前的马灯盛会时歌唱得来。这里的独唱与众唱,对答着,十分有趣。且另外运用一个过门的声响。把第二句词重复,运用新的方法。独唱的旋律是很柔和的。当我选主题写作“唱春牛”的提琴独奏曲,是选用了活跃的“春牛调”及这柔和的“马灯调”;使这两个主题得到比对的效果。

  烟厂声——烟厂声是因龙坪附近的一间烟厂而得名。他们的小调,又是另一种唱法。他们把第二句词用同一旋律重复,而用众唱;这也简单得很有趣味。

  他们欢喜在词句中加入虚字,这本来是最坏的歌唱习惯;但大众习惯了,不能破除。唱成这样:

  “四月爱唱咯,春呀牛呀眼咯,同胞切莫做的做汉奸……”

  阿嫂调——这首流传于三江的民歌,是叙述向阿嫂发问煮菜的方法,阿嫂便答他先放油盐后放汤。但随着的过门乐句,令人绝倒,却无从解释,他们说:“是说乃讲咯”原来或者是“说,对我讲”的声音,故只好把它的音记出来。许多人都说,相传如此,没有解释便是解释。

  曲后的过门,有两种不同的文字,现在我都写在曲中了。邵荣业说,这是没有意思的,只是用作过门,所以谁也不会考究它的来源。当独唱者在大家面前唱些新的词句,大众便很不客气地替他唱“是说乃讲咯”,再唱一句,大家便唱出来后面那三句过门。这真是最好玩不过的游戏。

  山歌——这首短调气质的山歌,他们却又唱得另有风味。是四声音阶的曲谱,而旋律的起伏,十分悦耳。他们唱时,把1音拉长,而把6音,(短音阶的主音)很短促地成为“后倚音”,也有它的特点。

  歌词是很活跃的。这些作风的山歌实在不多;因为山歌的词句总近乎俚俗,使老年的长者不爱听。同是山歌,但因字音的高低,便决定了它的旋律变化。请看下面这首的旋律与词句:

4

  这首是典型的山歌,在家里唱就要挨骂。这首“一条松”是一位杨先生教我唱的,当我在村中走着,偶然唱出一句:“高山岭顶”之时,“啊!啊!不要唱!不要唱!”这位情急的杨先生慌忙阻止我,为了他的嫂嫂正从旁边经过。

  我也听见邵先生说,他们运用民歌去宣传时,是不敢乱用山歌的。因为山歌里的词不雅,至累得许多长辈不高兴听。我们因此也该小心。

  连县民教馆,利用新年的“唱春牛”,做宣传抗战教育的工作,是很好的方法。我知道许多地方,许多青年的工作者,都能善于运用一切节目,盛会做出很有效果的教育民众工作。这是使我们很高兴的。

5

图为黄友棣成立的粤西第一个大型歌咏合唱团。

  “唱春牛”原是表现农家新年之乐。总是在晚上,一队乡人,拢聚来唱歌。他们除了打锣鼓,配合些箫笛之外,便是几个打扮成挑着花篮,拿着弓箭的子女,及老年的夫妇。穿起戏服,很华丽,随处去唱。往日他们是唱些吉利的新年华,(如春牛调的旧词“养猪大过牛”等)但现在,民教馆便制定了十字抗敌歌。

  他们要运用各种民歌使听众得到许多趣味上的变化。在这队人之中,也有一个领唱者,专担任领唱歌词,在大众和唱时,听众也便很热闹地全体唱起来,大众合唱时,这些化装的男女老少人物,便绕着圆圈简单地舞蹈着,用动作使场面充满热闹。无疑地,这每句歌词,都要给听众理解而收效。其中也穿插着一些对白,滑稽的歌词,换换空气。他们能活用许多民歌形式,使旧皮囊装上新酒,显然是很超卓的工作。——为使读者了解,故特把他们的歌词,在文中引一些,以备参考,这些都是民众所能了解的歌词,只因里面有些文字不很好,便略为改了一点儿。

 

  (注:部分图片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本文由阿瑞推荐并提供相关资料,南粤古驿道网综合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