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首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这里生物多样性富集度高,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

图为鼎湖山。(西江日报记者刘春林/摄)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了解到,经过鼎湖山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65年的精心保护及周围居民对保护工作的配合,鼎湖山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主要保护对象——季风常绿阔叶林面积增加50%,这里物种多样性富集度高,新物种新记录仍不断涌现。
季风常绿阔叶林面积持续扩大
鼎湖山保存有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针叶与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溪边林等8种天然森林植被类型。

其中,主要保护对象——季风常绿阔叶林,至今已有400多年保护记录历史。该森林类型全球罕见,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

图源: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过鼎湖山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六十多年的精心呵护,季风常绿阔叶林面积持续扩大,从建立保护区时的2200多亩,增加至当前的3300多亩,增长率达50%。
新物种新记录不断涌现
鼎湖山面积17000多亩,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1778种,鸟类260种,爬行类54种,两栖类23种,昆虫715种,大型真菌836种。

图为鼎湖山的动物。
其中,在鼎湖山采集的正模式标本命名的物种达202种,即每平方公里诞生新物种17.8种。

更有44种以鼎湖命名的物种,如鼎湖钓樟、鼎湖血桐等。

图为鼎湖钓樟。(宋柱秋/摄)

图为鼎湖杜鹃。

图为鼎湖水乳菇。

近年来的科研检测发现,新记录和新物种仍不断涌现,其中新记录野生动物59种,菌物界新种21种。

图为在鼎湖山发现的福建华珊瑚蛇。(朱艳军/摄)

图为鼎湖山里的白鹇雄鸟。(黄小云/摄)

图为萊灰蝶。(2020年新纪录)
通过红外相机检测,还拍摄到了三十多年未见的中华穿山甲的身影。

图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中华穿山甲。
新物种新纪录不断涌现,鼎湖山真不愧是“活的自然博物馆”。让我们一起守护鼎湖山,延续这绿色奇迹!
(原文发布于“多彩肇庆”,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杨澍煜 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