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角”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
2020-08-03 上午 10:07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新韶文旅”   
分享

  红色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产品之一。韶关、郴州、赣州三市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区域红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在分析三市红色旅游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探讨开发三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开发对策,可为三市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1

  红色旅游要获得更大规模的发展,需要不断整合区域资源,采取营销联盟、战略合作等方式,由此巩固红色旅游的体系。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提出了“红三角”的新概念。“红三角”将同是革命老区、同属红砂岩地貌、同处欠发达地区,山水相连的广东韶关、湖南郴州、江西赣州三地,构建成“无障碍旅游圈”。从地理角度看,“红三角”地区包括北纬23°27′~27°09′、东经112°13′~116°38′的粤西北、赣西南及湘东南广大地域,是由南岭南麓的广东韶关、南岭北麓的湖南郴州与南岭东麓的江西赣州三个地级市构成的一个大三角形地区,总面积7.72万平方千米,占粤、湘、赣三省总面积的13.87%,总人口1600多万,约占粤、湘、赣三省总人口的9%。“红三角”属于粤、湘、赣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林区之一,由于地处南岭山区,地广人稀,开发不易,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就是其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红三角”地区不仅生态资源富集,品质高,而且自然生态系统与地方特色文化受人类活动与外来文化影响较小,保存较为完整,旅游开发价值很大。这里有光辉革命岁月留下的可歌可泣的人文遗迹,有大自然神工鬼斧留下的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具备类型多样、组合良好、结构合理的旅游资源。从整体来看,“红三角”发展旅游具有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客源广泛、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广东韶关、湖南郴州、江西赣州三地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较低位置,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与老区的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为老区第三产业带来了商机,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红三角”等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已成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红色”是内容,旅游是载体。“红三角”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域内既有名山大川、湖泊水库、川峡急流、岩溶奇观、森林公园和温泉,又有大量宗教寺庙、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韶关、郴州、赣州三市,其“红三角”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开展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促进了三地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由此建成立的“红三角经济发展促进会”,每年举办“红三角”旅游推介会,签署了《“红三角”旅游护照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主办“红三角区域旅游产业投资论坛”、“红三角”旅游商品大赛、“红三角”风采导游大赛、“红三角”旅游联盟精品线路评选,“红三角”中小学生“英东杯”文体大赛,持续地举办市、县两级的“校园文学夏令营”等“红三角”系列活动,出版了《红三角文学丛书》第一至第八辑、中英对照的《红三角诗丛》第一至第三辑等共一百一十三部推介“红三角”历史地理文化和改革开放新貌的文化读物,培育了“重点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魅力红三角,旅游新体验”的红色旅游形象更鲜明、交通更便利、服务更配套。这些都为红色旅游的区域营销提供了机遇。

2

  区域经济本质上是特色经济,应大力培育突显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扬长避短、突出特色,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把产业链拉长,完善产业体系,避免区域间产业结构的趋同化。韶关、郴州、赣州三市的“红三角”红色旅游区域,位于广州、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构成的大三角的中心位置,均距省会城市较远,如单纯依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三个省会城市到这里的辐射能力都趋于减弱,使“红三角”都存在区域边缘化的问题。若发展常规旅游,它有可能容易变成“弱势旅游地”。“弱势旅游地”,是指在旅游地市场空间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旅游地。由于在空间竞争中某些旅游地依据资源和区位优势向另外一些旅游地不断施加影响,而受到影响的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能力越来越差,吸引半径越来越小,最终使得这些旅游地部分或完全置于所施加影响的旅游地的影子中,成为弱势旅游地——它是空间竞争的最终结果。例如韶关在全国最早发展漂流旅游,但现在“漂流之乡”是清远。因此只有发展“红三角”特色的红色旅游,才是“红三角”旅游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红色旅游作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律建设的文化工程、作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不仅无污染、可持续,同时有利于培育、发展红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发展红色旅游,是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红色旅游既是革命精神学习活动,又是旅游观光活动,为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红色旅游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传达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能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红色旅游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怀信心的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去。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红三角”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保护和开发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国家必将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力度。

  由于历史的原因,“红三角”红色资源大多分布在三省交接地带,区位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存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4

  总之,发展红色旅游激活了经济,有效地整合、优化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激活“红三角”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对外开放意识、勤劳致富意识、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加强对革命旧址、遗迹的修缮,加快景区道路、供电、消防、环卫、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繁荣、人民富裕、经济快速发展的红色旅游城市。一业兴、众业旺。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整个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多项关联产业的发展。

  “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已被实践证明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区域旅游合作的形式、理想模式、空间结构形态以及产业链与产业体系的构建等几方面,是发展区域旅游的重要理论基础。韶关、郴州、赣州三市,旅游资源既有相似之处,又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具备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条件。根据三市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关系、客源条件、区位条件的分析,对“红三角”的旅游资源进行分阶段、多层次的整合,构建“红三角”精品旅游,满足各种旅游需求。三市具有串点连线、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同时三市的红色旅游发展都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因此,三市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服务网络,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并开展联合促销,构建“红三角”旅游区,共同打造红色旅游强势品牌。广东省旅游局等上级领导,一直支持和指导“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并亲自实践示范。例如:广东省旅游局与赣州市人民政府就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地旅游合作签署框架协议,与赣州在旅游市场营销、招商引资、人才培训以及区域品牌共建——尤其在共建赣粤闽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共建红三角旅游圈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务实的合作。

  展望未来,粤湘赣“红三角”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的更上一层楼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或许应该是粤湘赣桂大南岭旅游带的开发。粤湘赣桂大南岭旅游带,包括了粤赣湘桂四省连片的地市级行政区范围:湖南省的郴州、永州、邵阳、怀化四市;广东省的韶关、清远、河源、梅州四市;江西省的赣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贺州、桂林、柳州三市。由于山地环境封闭等多种原因,今天各省域中的南岭山区,经济发展状况仍然相对落后,但南岭山地却拥有丰度大和品位高的旅游资源。随着南岭旅游市场日见扩张和地形障碍交通因素的日见弱化,共同规划开发南岭旅游带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大南岭旅游带的开发既是南岭人的迫切呼唤,也是我国旅游生产力空间扩张中必然遇到的论题。愿粤湘赣桂大南岭旅游带早出精品、上台阶、成规模,粤湘赣桂大南岭旅游带一炮而红,并由此促进粤湘赣桂大南岭带经济全面发展。希望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使粤湘赣桂大南岭旅游带的旅游事业更加强盛,更加辉煌,看到更美的祖国河山,告慰在粤湘赣桂大南岭带革命老区牺牲的无数先烈。

 

  (原文刊登于“新韶文旅”,作者为罗世雄。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吴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