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韩进士山探秘
2018-05-10 下午 04:50   作者:叶俊新   
分享

武夷千里送余龙,少祖项山正北峰;

列嶂连波征驾复,滔天乱火禁城重;

灵猴献果三元会,烈马摇鬃百将逢;

韩进士山隔岸立,仙人舞袖帐芙蓉。

1

韩进士山。

  诗赞平远诸山好地好景,以武夷山为祖山,项山甑为少祖山,山势由北往南,中部屹立起韩进士山。平城与韩进士山直线距离仅4公里多,古驿道石级隐于林中;而驱车绕道则需15公里左右。

2

进山。

  八尺镇韩氏宗长程德前辈,邀我一探河头“韩进士山”,说:“坝头耄耋亲见山中密林藏有元勋真墓,墓碑上清晰地记录着‘蕲阳王’‘琉球王’等字眼!”明朝韩元勋是平远开县以来第一位进士,以进士名号冠山名者古今或是惟一。韩进士事迹在《县志》《州志》《思文大纪》等记之凿凿,不能不去。

  一行8人浩浩荡荡出发,翻过几百米山坡后,依稀可望远方万绿排山。同行的复喜伯说,那最高峰就是韩进士山。沿横排往下,不久进入密林,树叶笼罩蔽日,偶尔透过些彩色光圈,才明白还是白天。

3

八尺韩进士故居牌匾。

  走下好一段崎岖弯曲的小石路后,忽闻水声,随之见潭。谷底以灌木为主,阳光可投水面,水清澈见底,探脚下去感觉如冰,石头颜色多样,离奇古怪。空气异常清新,非常惬意。

  已在韩进士山脚下了,但山路已让野兽“破坏”,处处灌木荆棘。复喜伯也几年没到这里了,左右上下均好像是路,但已不成路了。我跟着复喜伯往前上石坡荆棘丛中爬,复喜伯的砍刀发挥了威力,20分钟后,我们进入了另一个山谷。好一会,又见石头和水了,回头往下看,大部队没跟上,等了10分钟,见他们在悬崖下,干着急。原来好走的路走顺了,反迷了路,只得往回走,再从复喜伯开的荆棘丛中寻来。

4

韩元勋故居石雕。

  谷里有很多不知名的花草,乱石滑而陡峭。不久阔叶乔木多起来,鸟也多起来,成群结对的,叫不出名字。半小时后,看见芭蕉林,已到此谷尽头。我们决定攀左侧坡。荆棘少了,异常陡,站不住,好在树上垂下许许多多的巨藤,拉着上。约百米后,复喜伯突然说,到了!喜从天降,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

5

韩元勋故居石雕。

  林中隐隐约约是一个巨大的高山盆地,墓群错落其中。真有韩进士墓 ?“千里来龙,在此结穴”,一个足球场大的盆地,周围青龙白虎左旗右鼓前案后靠远朝山,想什么是什么。我们很疲劳,也很亢奋,稍喝了点水,顾不得休息就分头找起来。但是,大家找了大半天,数十个墓,除了一个“马”姓的,全部是“余”,就是没有“韩”。

  韩进士墓应该就在眼前,虽过午了,大家决定先不吃饭,再进行一次拉网式寻找。我突然起了念头,到山顶去,看清山势走向来龙去脉。一个人气喘吁吁到了峰顶,才发觉前面还有更高的,那才是主峰。还得上!两峰之间像马的脖子,脖子两侧是悬崖,一心要到顶峰,也顾不得许多危险便过去了。越上,周围的景观越好,万山围绕,美不胜收。终于到峰顶。可望平城大柘和坝头、河头、东石各镇圩场,鳞次栉比的房屋,纵横交错的路道。南台大佛静静地卧在远处,黛色的。菏岭嶂好像很特别,仔细看,竟是云罩在上面,像朵蘑菇。县志上记载菏岭“贵人戴帽”必有雨。凉风习习,得马上回去。站起来浑身无力,只得慢慢往下挪。

7

韩进士山山顶。

  心一下子揪起来,原来刚才忙着拍照,忘记路了,走的是另一个山坡。抓着树枝,探头一看,竟是万丈悬崖,深不可测。幽谷里水声沸腾,或是传说中的瀑布。这是常有猛兽巨蟒出没的深谷了。高声呼喊,硬是听不到一点大部队的反应。别无选择,只得咬牙往回爬,好长时间后,终于回到“马脖子”,过后躺下再不能动弹。这时下起了雨,可见“贵人戴帽”不假。一会雨停了,远处出现了美丽的彩虹,但疲劳已极,无心再欣赏了。

  深山里,夜色很快会来。虽没找着韩元勋墓,但必须回去,只能等待下一次。走了原路,慢慢回到下马塘,已是傍晚了。临别时,韩程德宗长决定说服宗亲拿出高额奖金寻找韩元勋父子墓。老县志载:元勋父韩志死后追封浙江道监察御史。据说韩志墓也在石门坑铜锣坪。

8

韩进士山陈月盛烈士墓(陈月盛烈士,1905年生,河头向阳村赤卫队员,1929年4月参加蕉平红军独立营,8月牺牲。)

9

韩元勋相关史实。

6

一品服。

  嘉庆二十五年《平远县志》记述,“韩元勋,九乡(今平远八尺镇)人,崇正(明末崇祯皇帝)丁丑(公元1637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明设行人司,有“行人”若干,以进士充任,掌管捧节奉使之事,凡颁诏、册封、抚谕、征聘诸事皆归其掌握)。升浙江道监察御史,册封蕲(qí) 阳王,出使琉球,加一品服俸。巡按福建,立朝严毅,权要不阿。行部所至,纲纪整肃,三奉命出使。通经术,知大体,尤为君国倚重云”。明末(南明)韩元勋事迹在《嘉应州志》《明季潮州忠逸传》《明季遗闻》《思文大纪》《清史》等多有记载。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平远县长朱浩怀到八尺镇凤头村韩元勋故居,并亲见韩元勋在派赴琉球册封使时穿的“一品服”(册封琉球王仪式很隆重,册封使礼服“一品”,以侯、伯、王等规格配置)。韩元勋墓一在八赤凤头,称“夫子弹琴”;另一传说就在韩进士山丛林中,至今还是个迷。韩元勋所撰写的《重修儒学记》表明其人生理想:“文德武功彪炳天壤,以仰副朝廷,睠顾中外”。他指出,执政者要以教育为重,“端本以治”,在所有繁冗的政务中“莫不兢兢以建学育才为首务”。韩元勋表扬家乡父母官能够“毅然以兴学育才为已任”,表明教育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也可移风易俗。根据韩氏族谱及宗族口传,韩元勋忠贞不仕清朝,隐居乡里而终。

10

韩元勋所创北京平镇会馆。

  南方进士进入北京为官自不在少数,而现作为“老北京文化体验区”标志之一的平镇会馆创建者——韩元勋,2011年11月成为各网络报刊媒体广泛跟踪的对象之一。广东平镇会馆迁建工程施工中标结果公示,北京城建亚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3300022元中标。朱一新所编《京师坊巷志》记载,“冰窖胡同有乾泰寺,康熙三十九年重修。有唐县、漳州、浙瓯、建宁、平镇诸会馆”。据查,平镇会馆位于北京崇文区冰窖斜街15号,占地面积814平方米,“明崇祯年间,平远籍进士韩元勋感于平远、镇平(今蕉岭)二县举子赴京赶考路途遥远,居京应试花费甚巨,使得这两个偏远山区小县人才难出,就联合二县在京乡人捐资筑建会馆,取名镇平会馆,后改称平镇会馆”。平镇会馆曾是两县“考生公寓”,该馆序文有句,“发箧陈书,寒士亦思崛起;绝裾辅主,英贤尚隔慈帏”。民国十年(1921年),平远留京大学生有20多人,多住于平镇会馆。广东历史文化名人蕉岭籍丘逢甲、平远籍姚雨平上将等曾赴京居此,平远林震中将、刘时亮中将等曾住在这里。平镇会馆的设立,带动了平远人功成名就后报答家乡的义举。此后的清朝,特别是民国期间,兴学助教善举甚多,平远教育也走在全省前列。继新中国后此风依盛,教育成就斐然。

11

12

  《明季遗闻·卷三·南都(下)》第八十四页载,“(弘光元年·顺治二年乙酉春)琉球国遣使入贡,请袭封,命给事中陈燕翼、行人韩元勋各给一品服前去。原任中允李明睿泛海南归。弘光以忠节,深嘉之”。

  南明确与琉球有来往,《历代宝案》卷三十六至卷三十七收录琉球王国与南明福王、唐王间往来之文书,“隆武三诏”,系极为珍贵的史料。卷三十六为弘光文稿,卷三十七为隆武文稿,包括诏、咨、表奏、符文、执照等。《思文大纪卷七》第一百二十四页与《清史·第八卷》第五百三十一页载“福建监临御史王孙蕃、韩元勋(隆武帝在福州开科取士,元勋为监场御史。隆武二年·顺治三年丙戌五月)疏陈:‘减篇恤士,推一时之恩。惟是二书三经,不若三书二经为合式;其题目仍照七篇俱出,二场亦然。庶镌之试录,传之天下后世,皆信为不刊之章程,兴朝之盛美也。’上准如议行”。《思文大纪卷七》第一百四十七页载“敕福京监临御史韩元勋:监场事完,即刻巡历下游地方。务正己率属,奖廉惩贪,力挽浇风,以振文治。汀、漳盗贼奸宄四出,须分别剿抚;使闻风解散,便属真御史。至两粤、云、贵计典已行,上下游独缓;着元勋作速察核,会同巡抚奏报。严在贪酷,不得遗漏吞舟”。

  《思文大纪》起自弘光元年六月唐王监国,至清兵陷福州,曹学佺等殉难止;据事直书,不加论断。书中颇载当时诏谕、奏疏,虽不无繁琐之嫌,然悉为直接史料。

 

  作者简介:

  叶俊新,梅州市平远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 李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