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三官堂碑录:“社”是中国文化固有元素(节选)
2021-10-05 下午 02:45   作者:叶俊新   
分享

一、

  三官堂又称三官塘,曾设清代塘汛制之塘驻兵。平远上举镇畲脑村三官堂碑存两块。《姜侯查复侵地煎茶济渴碑记》刻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迄今398年。撰文为曾任浙江开化县丞的东石洋背村人丘大成。碑记内容大体记录平远开县知县所建的三元观迁到县城城南后,原址被冯用等人霸占收费。原东石村民林显华等人上诉,要求作为公产,方便过路之人“济渴”,并自愿出钱买田捐给三元观,作为“焚香、煎茶之用”。时任知县姜鲤腾批准,并与典史胡克己和把总黄龙共赞助白银九两。为扬其德并防范冯用等人再生事端,故立碑记之。该碑提到“通衢”“铺”“三元观”等,与旧县志所记官马大道等相佐证,行书碑刻艺术性较高,对研究南粤古驿道和宗教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惜右下方部分文字已磨损。

1

《姜侯查复侵地煎茶济渴碑记》

  平县治之南有三元观,原创于三断岭之巅。观前实维通衢□□□□□□□□□□□□□□□□□不肩摩毂撃于兹也,第其地上则峻若梯云,下则危如立□□□□□□□□□。王侯登而叹曰:“异哉!岖崎高耸之岭,真点滴汗珠之地也”。为之□□□□心□之□□□之前后左□。山租及铺、地租等项,悉入观内,为焚香、煎茶之费。旋被豪民侵占肥□□民呈县□□□□仍给□悬观意垂久远也,亡何又被奸刀冯用较党,汆龙潜匿,官扁瞒呈,承□入私囊不共□没前侯之功,□而庙宇几顷乎。

  幸遇姜□精核如神,准林显华等所呈,着老人查报,蒙批其地尽归观。□□□冯用私为也有在案。

  蒙此恩膏,不独一时游子欣遂易饮之私,即千载下沾济渴者,欢若甘露。口口口之功其与□□二侯争烈。姜侯之井棠虽不尽于兹,而兹非其一班也。即第不勒于石碑,窃恐垂涎□□如冯用其人宁不少止也。士民林显华等十余人各出银二两,买田入观,以为焚香、煎茶之用,得并而功垂永世。

  公邑侯姜讳鲤腾,号春涛,捐俸金伍两;邑幕胡讳克巳,号海若,捐俸金二两;右镇营把总黄龙,号翼明,捐金二两。

  善信:丘志高、王敬、吴有为、林翰、吴有俸、沈永富、林秀、林□、王命召、刘振纲、李族富。缘首:林显华。

  先皇万历四十八年吴有为、有俸又舍己田租四斗,坐落凹背,入内祀香煎茶□贻。

天启三年三月季春吉旦 治下晚生丘大成撰

住持僧如识敬立

 

  “三元观”,是道教圣地,墙址尚存,供奉的是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客家地区观庙堂往往道释合一。

  碑刻中“王侯”应指王化。侯是对县令尊称。王化,号巽山,广西马平县举人,嘉靖四十一年任平远知县。据雍正九年《平远县志》载,“三段岭,崇冈巍嶂,峡路崎岖,自岭下力陟其岭,凡三处纡回,故曰“三段”云。岭脊尽处稍见平衍,行人多息肩其处。县令王化即其地创三元观。前为接官亭,后设邮铺十数所置传焉,又令居肆者鬻酒食,以便行路者。”“二侯”,一是指王化;另一不知是谁?清嘉庆二十五年《平远县志》“衢路”载:一歧,5里至三段岭三官亭(万历三十四年,署县潮阳主簿陈枢建,并砌岭路,路侧有古松数十株,为行人憩息处)。“姜侯”,姜鲤腾,四川万县举人,天启元年(1621年)任平远知县。“胡克巳”,湖广衡山人,吏员,泰昌元年(1620年)任平远典史。右镇营把总黄龙,现存清代三部县志都未录此人,此碑可填补明代平远兵制。

  本碑所立时间是“天启三年”,即1623年。撰写碑文者丘大成,东石洋背村人。嘉庆二十五年《平远县志》载:丘大成,“万历四十三年岁贡”,“任浙江开化县丞。多惠政。归休一十余年,凡遇赋役利弊,皆剀切直陈。里人至今德之。”

  此碑立前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吴有为和吴有俸有捐田“四斗”,记入碑中。碑刻中“崇祯十三年” 5个字的字体以及“杨日畅”、“吴可口”、“邹誉”、“吴信有”等姓名字的字体与其他碑文字体不一致,应为后所补刻,非正文。“崇祯十三年”是1640年。

  “毂撃”:毂击,车子来往,其毂相击。形容交往频繁。“顷”,通“倾”。“扁”通“骗”。“恩膏”,犹恩泽。“甘棠”:《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2

 

二、

  平远上举镇畲脑村三官塘另一残碑《东石乡北区九社分年应役碑》刻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主体保持完好。下小半截被当地村妇用于洗衣服,已完全看不清字迹。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潮州府志》,平远县下设丰顺、怀仁2乡,乡下为图堡,4图、15堡。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平远县志》,平远改为15乡(豪居乡、黄畲乡、差干乡、邹坊乡、九乡、河头乡、东石乡、坝头乡、大柘乡、石正乡、大信乡、超竹乡、长田乡),乡下的行政区划称什么则不知。《东石乡北区九社分年应役碑》证明,平远乡下设社,东石乡下社有赤岭社、畲脑社、三断岭中社、上举社、鉴丰社、三断岭上社、木莲塘社、蒲田社、王官社和三官塘社等社。立碑原因应是,原来东石乡按东南、西北各社每两年为政府义务服一次役,“东石一乡,分东南应役甲丙戊庚壬年,西北应役乙丁己辛癸年。”后知县林天柱减轻人民负担,各社按抽签的方式,“拾阉”,9个社轮值。如埔田社抽到的是第八签“己亥年”,即每遇到己丑、己卯、己巳、己未、己酉、己亥和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年轮值,这自然比隔年轮值减轻了好多。“八社”还是今平远上举镇的行政村。

3

《东石乡北区九社分年应役碑》

  潮州府平远县正堂林为九社分年应役恳恩准示勒石以垂永久。□四十九年三月初伍日,据烟民丘日旦、吴可模、吴可聪等内呈:东石一乡,分东南应役甲丙戊庚壬年,西北应役乙丁己辛癸年。历行已久。如蚁北区不分大小□□通同应役半载。内有王官社烟户壹佰陆拾余家,素推首社。思蓝四十余□□应役贫户之枊转。准伸是因。肆拾叁年,蒙前任宽老爷何革除地方议纳□叁拾两,蚁北区应纳银壹拾伍两捌。社无论士庶均派而俭监之。役无分社分之大小轮为九年之分,当情理属合公平,经当众拾阉面立合□囗,赤岭等捌社准阉分年数遇年仍合应役,惟三官堂社阉拾第九合之,东□□□载方免应役壹年。窃虑世远年湮,老成凋谢,一纸合同恐难久存为据。理合□□囗准批勒石,便之□蚁区三断岭之三官堂以垂永久。以社后及,德与天齐,上呈當批,既有合约在先,准昭与议勒石,以垂久远等情□案,据此为查照,烟年轮当,先属平情,令据合呈,准勒石,为此示□。该区九社各烟户,以后俱各照,毋得混越前规,以垂久远。遵行须至碑者,计开九社。阉定应役年数镌后:

  第壹阉赤岭社己酉年、

  第二阉畬脑社丁亥年、

  第三阉三断岭中□□□、

  第四阉上举社辛卯年、

  第五阉鉴丰社癸已年

  第陆阉三断岭上□□□、

  第柒阉木莲塘社丁酉年、

  第捌阉埔田社己亥年、

  第九阉王官社□□□。

  社监丘家玉、吴远行、钟楷、丘瑞琛、吴世、章世□□□丘□□。

  烟民丘日旦、吴可模、吴可聪、严其庆、萧承展、林粤晋、刘载尧、丘乾位、许□□。

  康熙肆拾九年庚寅岁肆月卄叁日  吴可期、吴正仁、刘复良、李光辉、吴先仁。

  (碑志交与吴可论收)

 

  “潮州府平远县正堂林”,指林天柱,福建长乐举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平远知县。

  “社”是中国文化的固有元素。甲骨卜辞以“土”为“社”,战国时加“示”成为社。土传统五行为“中”,色为“黄”。“社”以土为神,是对土地的敬重,国家又称“社稷”。“社”又作基层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社”,现引申指某种从事共同活动的集体组织或某机构。

4

5

6

图为三官塘古驿道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