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多次来到西京古道实地调研、指导,每次踏上这条古道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西京古道活化利用的工作成果清晰可见,周边的农村面貌也越来越美。
2016年,广东率先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在沿线农村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果不断呈现。古驿道沿线村落水更清了,垃圾更少了,村镇公用设施更健全,道路更整洁,乱建房屋的现象少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古宅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修缮。毫无疑问,这些成果中,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工作贡献了重要力量。
西京古道是我们重点打造的示范线路,它本身资源较为丰富,贯穿多个县市。在活化利用过程中,力求“穿珠成链”,重点打造具有不同景观特色的路段。
这次徒步活动首次将西京古道全线过百公里路线串联起来,沿途既可以观赏优美的驿道风光,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的人文风情和华南教育历史,是一项“古驿道+体育+文化+旅游+研学”的活动。在我个人看来,诸如此类的活动可以好好利用南粤古驿道这个平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形式与内容,活动安排上,可以在认识自然、认识农村、认识农事上下功夫,让活动更丰富、更有趣、更具吸引力,还应该在振兴乡村这个主题上多做文章,为建设新农村多做贡献。
在这次的徒步线路中,有两段我也是第一次走,其中一段是三星坪到塘口村段,这段线路串联了中山大学当年两个办学点,从工学院到理学院,武江江畔,山林植被丰富,现在色彩缤纷;还有一条是梅花镇大坪村到象乾亭段,这段线路可以说是广东难得的观赏秋色的好去处,山岭上红叶飘飘,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人“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诗句,意境深远,尽显古道气韵。此外,这条线路还连接了红七军指挥部旧址、红色革命古村大坪古村等重要革命历史遗迹,西京古道历史文化底蕴之丰厚可见一斑。
其实,在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过程中,一直都十分重视对沿线遗产遗迹的挖掘和保护,并围绕其进行了大量实践。南粤古驿道是先人留下的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代表传统的,对南粤古驿道进行活化利用,实际起到了传统与现代的沟通连结作用。这个沟通连结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传统的继承问题,继承什么,如何继承,可以借助南粤古驿道这个平台,在总结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理论上进行深化研究。这将有助于提升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也是在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如今,走在西京古道上,我非常欣慰地看到,在相关工作的不断推进下,不仅西京古道上的红军革命历史事迹得到了进一步充实,抗日战争时期华南教育历史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在这里,历史场景得到更为丰富的呈现,古驿道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延伸。
总的来说,西京古道活化利用的成果显著。这几年省政府投入的重点线路活化利用项目起到了示范效益;而编制的项目规划范本,制订的修复、养护的规范细则为今后各地的活化利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活化利用思路。在保护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和区域内文旅体的发展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工作;建立了一支高水准的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队伍和志愿服务机制。
我们有理由相信,南粤古驿道距离打造成为“开放式、永不落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目标正越来越近……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