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绿廊·钟厝洋:古桥古村古驿道,亦秀亦朴桃花源
2024-03-25 下午 02:41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揭阳日报”   
分享

  从双溪明月公园出发,沿南河北绿廊西行14.71千米,到达望江北路仙彭路口,沿仙彭路北行1.2千米,折渔湖中路西北行532米, 折炉头村道北行573米,就来到揭阳市榕东街道钟厝洋村境内。

1

钟厝洋村鸟瞰。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 郑楚藩 摄

  钟厝洋村位于榕东街道中部,东临彭林村,东南毗邻西林村,南与西陈村、炉头村相交,西南与东乡村、梅兜村、凤鸣社区榕东街道机关片区相邻,西与厚宅村接壤,北接凤鸣社区榕东新城小区。全村面积约为1410亩,总人口3904人,总户数910户,常住人口约4500人。村内小桥流水,碧溪桃韵,环境清幽,是个活力十足的秀美水乡。

2

钟厝洋村位置图。阿 龙 制图


这里的历史悠久

  在榕东街道的村寨中,钟厝洋名字响亮。村庄规模不是很大,但历史悠久、底蕴厚实,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人文景观。 

3

钟厝洋村水乡风貌。钟鸿生 摄

  钟厝洋世居村民皆为钟姓。据《渔湖都见闻录》记载,钟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为晋伯宗之后,其裔孙钟离接在徙居长社(今河南长葛)时,在原姓中去掉“离”字,改姓钟氏,成为钟氏得姓始祖。其后子孙开枝散叶,陆续往各地开基。至元末明初,钟厝洋始祖惠兰公迁居揭阳渔湖都创业定居,遂形成钟厝洋村,现金钟围仍保留有元末明初古建筑物——旧水门等,是其见证。

  钟氏落居于梅子兜东南部,在形成村落后,人们遂称其地为钟厝梅,至清乾隆年间编修《揭阳县志》时,渔湖都图和村名表,均署为钟厝梅,并注“距县十里”。又落居地为北河河汊地带,当地人称溪为洋,钟氏遂自称为钟厝洋,至清代后期,钟厝洋名字逐渐取代了钟厝梅。

  民国八年(1919),渔湖都划为7段(都下机构,大致与乡相似),钟厝洋为渔梅段所辖村落。民国二十一年(1932),原渔湖、官溪两都范围合置为揭阳县第七区,下辖18乡,钟厝洋属渔梅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原渔湖都范围7乡重新调整为5乡,钟厝洋隶属渔西乡。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建立渔湖区,全区划为12个行政村。钟厝洋与附近的梅兜、后宅、凤林、下港,合置为梅联村,村政府(其时称谓)驻梅兜村。1952年,12村改建为15个小乡,梅联村改称梅联小乡,钟厝洋为其所辖。

  1955年冬,渔湖区设5个中乡,梅联与陆联、松义3个小乡合置为梅联中乡,中乡政府驻梅兜。因梅联小乡与中乡名字相同,改名为燎原小乡,以毛泽东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为其时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会像革命火种一样,取得胜利。

  1970年,渔湖公社将燎原大队析为燎原、钟厝两个大队。钟厝第一次建制为大队(行政村)。

  1984年,随着公社改置为区、大队改置为乡,钟厝大队撤销,重新并入燎原乡,乡政府驻梅兜村。尔后,燎原历经村公所、村委会建制,钟厝洋为其所辖。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和县级榕城区。1993年7月21日,揭阳市政府批准将渔湖镇燎原、陆联2个行政村划出,在两村范围内设立榕城区榕东街道。当月,榕东街道办事处撤销燎原行政村,将其所辖6个自然村改置为梅兜、凤港(原下港)、凤林、厚宅(原后宅)、钟厝洋5个行政村。至此,钟厝洋第二次建制为行政村。

 

这里的位置独特

  钟厝洋村位于榕江冲积平原中部,地势平坦,河流沟渠纵横交错。因地理形状像一口钟,古代的官道像丝线一样穿村而过,故享有“丝线吊金钟”的美誉。

  据史料介绍,宋代,由榕城通往府城(今潮州)的驿路(官道)在县城东部的渔湖都境内有上、下两路,以上路(北路)历史较久。上路由北门出,经椟松、钟厝洋、庵前等村,在官溪铺(在今塘埔村)与下路铺汇合。在钟厝洋设有渔湖铺。乾隆《揭阳县志·公署》记云:“渔湖铺,在钟厝洋,旧设兵四名,裁存三名,(西)距总铺十里。”同处文献载官溪铺,称“在渔湖都凤坡……距钟厝洋十里”。 

4

整饰一新的古驿道。钟鸿生 摄

  而今,当年作为潮揭古道重要节点的渔湖铺,在失去驿传功能后,被当地改为三山国王宫,后又因天福东路穿村境而过,被分割于大路之北。而宫前用以贯通古驿道的吉贝浦桥历经岁月洗礼,千年来依然屹立于钟厝洋河港之上,成为驿道重要的建筑遗存。

   “‘吉贝浦桥’始建于公元999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村人更习惯称之为‘官桥’,传说古代经过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据村里长者介绍,作为连接驿道的一部分,吉贝浦桥的存在非常珍贵。这座石拱桥长20米,3孔2墩,其墩以条石分层纵横交叠为锲状,与潮州湘子桥桥墩同类,为典型宋式(曾经明清重修),是市区仅存的宋代桥梁建构,已公布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5

宋代古桥吉贝浦桥。阿 龙 摄

  在上引书《津梁》中,对于此桥也有专门记载:“吉贝浦桥,在渔湖都,去县治八里,久废,嘉靖戊子,乡民重修,寻圮;万历辛亥,知县潘应龙重修。未几又圮,后复修筑。”据了解,位于钟厝洋村北侧的吉贝浦桥,因当时桥头多种吉贝(潮音“胶卜”,为马来语的音译)而得名。该桥结构独特,坚固严谨,造型美观大方,可谓巧夺天工,自宋代创建以来,明、清屡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末重修。至今,桥头连接钟厝洋村的驿道上,仍有部分条石、灰路的遗存。

  驿道君在现场看到,吉贝浦桥桥板下面第二排石桥墩两头均作尖状,便于减轻水压,据专家介绍,这种有尖状桥墩的桥梁叫“官帽桥”,只有古代官方桥梁才有这种样式。钟厝洋作为一个农村,之所以有这座高等级的古桥,在于自宋代开辟潮州至揭阳的驿道后,这里曾是该驿道上渔湖铺的所在。作为铺前驿道,官府人员往来之地,它的地位很高很重要,所以“大桥”的建设就成为必然的配套。

 

这里的古迹众多

  钟厝洋村古文物文化丰富,这里既包含了江南的秀,又牵挽着远古的朴。行走在村内,你不仅能见到宋代的古桥、明代的古庙以及始建于公元1400年前后的围龙屋、清朝的将军第等等,还能听到元末明初虱母仙的传说和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与义父钟员外的故事。除此,该村还保留有正月十五夜游灯习俗、行彩桥等习俗,收藏有八顶鎏金明朝古轿,这些金碧辉煌、技艺精湛的古轿,部分已有400年的历史,是价值不菲的文化瑰宝。

  钟厝洋整个村分为四个片区,分别为向西片区、向南片区、向东片区、后寨片区,村内古榕盘坐,溪河清碧,颇具江南水乡的韵味。在随行的村党委副书记林锐屏的带领下,驿道君从寨门“东门”进入古驿道,开始对村内的文物古迹逐一造访。

  穿行于民居间的古驿道,虽然今已马蹄声失,肩舆影稀,但是曾经与之打着照面的民宅与店铺,依然壁立。古驿道沿线斑驳的墙体已被墙壁绘画整饰一新,焕发出时代的活力,沿途各式各样的老建筑,使这座古村颇具“看头”。

  吉贝浦桥南面约300米的西南方,就是钟厝洋村的古村落围龙屋,村落前面的外墙是圆形的,里面却是方方正正的房屋,寨前半月形斗池的南边植满桃花,古朴的建筑和俏丽的花儿互相映衬,别有一番情趣。

  在围龙屋里,有一座五间三进六天井的明代古建筑,虽经重修,格局基本保存完好。房屋的主人钟奕书员外,是明朝富甲一方的传奇人物,当地的居民称其为钟百万。据说钟员外从事粮食生意,明代岭南首贤翁万达就是因为帮钟家运输稻谷,结下了不解的父子情。在围龙屋的外墙,钟员外与翁万达结缘的故事被编排成彩画绘于墙上,给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浓浓的故事色彩。

6

钟厝洋围龙屋。

  钟厝洋村正中央还有一座将军第,主人是清末“旨免骑射又蒙赐缎袍料”的从一品将军钟芝贵,将军第的木雕还保留完好,与将军“潮勇”身份,成为亘古未有的文化景观。

7

钟厝洋将军第。

  “村里对保护古文物发展古文化方面历来重视。近年来,钟厝洋在榕东街道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充分挖掘村内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改善环境面貌,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文旅品牌等,提升了钟厝洋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外向度。”据林锐屏透露,下一步,村里还打算将自然景观、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串联起来,打造钟厝洋“小八景”,以充分利用好天然禀赋,进一步展示钟厝洋特色文化以及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风采。


这里的人民拼搏

  “敢闯、敢拼、头脑灵光。”是林锐屏作为一个外来媳妇对钟厝洋人的评价。嫁入钟厝洋村20多年来,林锐屏亲眼目睹了钟厝洋村在钟氏子孙的共同努力下日新月异的变化。

  钟厝洋传统经营以农业种植为主,面积以围龙屋为中心居住的钟厝洋人,世代勤劳而朴实,祖上有三项非常了不起的手艺,分别是舂墙、捕蛇和挑箕筐,其中又以舂墙最具名气。如今,舂墙这一古老的建筑方式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被逐渐淘汰,钟厝洋人另谋出路,却也做得风生水起。

  据了解,现时的钟厝洋村属于城区村落,并无规划农田,未有高标准农田建设。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业生产、商业经营等,该村现有企业60多家,以五金、微型电机、玩具、电商和制帽为主,年产值1亿多元。村民多从事个体经商,建筑装饰等行业,现有个体工商户200多户。

  “钟厝洋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为市场、土地和厂房等出租。”据村干部介绍,近年来,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为大力扶持玩具、五金和电商等特色工业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集中智慧挖掘资金渠道,通过争政策、跑项目、筹资金、优产业等打好“组合拳”,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立足自身资源定位,吸引乡贤回乡创业及外商投资,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不断造福广大农民群众。村集体收入从原先的每年的180万元增长到现在550万元,在各村寨中名列前茅。

  为打造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环境,富裕起来的钟厝洋村,文明建设也水涨船高。他们充分挖掘村内文化古迹资源优势,利用村里溪岸广种桃花,而且每于花开时举办桃花节,擦亮了钟厝洋揭阳市区“都市桃源”的名片;同时围绕于“围龙屋古村落—桃花观赏带—明代三山国王宫和宋代吉贝浦官桥”这一特色村居建设思路,将辖区内的道路以及溪河全面修缮建设好,打造了景观大道、古村落壁画、桃花观赏带、文化公园、村史馆等特色文化景观,使钟厝洋的风景,循着时代的足音日渐丰厚与亮丽。而祖上的三项传统手艺,也被打造成文化景观,设立于吉贝浦桥两侧的榕树下,用于弘扬先辈勤劳聪明、敢闯敢干的品格,激励钟氏子孙继往开来。

 

这里的前景美好

  灿烂的文化、秀丽的自然资源,赋予钟厝洋快速发展的先天条件,而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则为钟厝洋村走在前列的“底气”。近年来,钟厝洋村“两委”不仅想方设法发展产业提高村民收入,还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8

钟厝洋村委会。

  为用好资源禀赋,打造和美乡村,该村在原有环境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场地等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据统计,该村先后共投入资金240万元,拓宽村道、整治内河、建设小公园等。同时,该村大力推进绿色村庄和乡村绿道网建设,努力实现乡村绿化全覆盖,形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乡村生态环境。

  实实在在的投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如今的钟厝洋,溪河清澈、花木挺秀、环境幽雅,干群共建共享家园的成效尽显,生活在其间的居民,日常舒适自在。

  为进一步盘活集体经济,该村还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拓展发展空间,通过投资建设工业小区和通用厂房,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积极引进企业,为村集体增收。近年,随着“东方明珠”三旧改造项目的建成和占地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农贸市场——钟厝洋农贸市场的正式开业运营,以及村内各项软硬设施的日臻完善,钟厝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文明优美的潮汕特色新农村示范点”的蓝图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按照《2023~2025年榕东街道钟厝洋村发展规划》,接下来,我们将结合‘百千万工程’,以村民增收为目标,力促高质量发展。在民生工程建设上,将着重抓好天福东路北侧的风铃木生态停车场建设和育才路的路面升级改造、村幼儿园西侧的小公园提升工程,进一步为群众谋福祉。”村党委副书记钟岳文表示,未来三年,钟厝洋村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按照“特色精品村”建设标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基层党建、经济发展、和美乡村和乡村治理”四个方面,坚持踔厉奋发、开拓创新、实干苦干,在建强村党组织上下功夫,在推进强村富民上出实招,在提升治理水平上动脑筋,努力谱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原文发布于“揭阳日报”,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