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坊——梅州红杏坊
2018-02-24 下午 04:03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在《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了数百处重点发展节点,其中大多数都是沿线的古村落。而今天,驿道君要给您介绍的是梅州的一处旧城区——红杏坊。这里不但有各具特色的古民居,还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文人故事,以及曾经繁华喧嚣的骑楼,骑楼里承载了许多老梅城的青春回忆。

1

梅江区西郊红杏坊古民居群

  红杏坊是指梅州市梅江区西郊街道十甲尾、黄泥墩、月影塘、禾好塘、更楼下一带。为什么这里会被叫做“红杏坊”呢?这必须要从“红杏”的寓意说起。原来,唐代的科举考试都会在春天进行。新进士榜公布后,榜上有名的士子喜庆之余,会相约举行盛大的宴饮游乐活动,称“宴游”,又称“杏园探花宴”。此时正值杏花怒放,红杏遂被称为“及第花”,新进士榜也叫“杏榜”“杏花榜”。

  梅州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传统,聚居在这里的客家读书人都向往着在科举场上一举高中、平步青云的一天。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梅州在任的知县王仕云对当地浓厚的读书风气深有体会,便在梅城西郊建了一个坊表——望杏坊,表达他对这个地区人才辈出的期盼。可惜这座极具历史研究和欣赏价值的坊表在建好仅16年后,被附近民居的一场大火吞噬,倒塌湮灭了。作为代表建筑物的“望杏坊”不见了,然而这个地方拥有了一个更通俗的名字——“红杏坊”,并流传至今,这片街区也逐渐成为了梅州县城一个重要的人文街区。

2

红杏坊一带隐藏着众多历史悠久的客家府第

  “望杏坊”在竖立坊表后的两百多年里,虽未能如王仕云所期望的那样使当地产生状元,但也并未辜负倡建者的一片苦心,当地人文一片鼎盛。

  沿着窄窄的小巷走进这片社区,散落的池塘被古色古香的建筑包围,仔细看这些建筑的名称——联科第、醉经居、仁风楼、贻谷楼、鹤和楼、节操楼、都察院、秋官第、活泉书室……无一不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息。

3

梁氏故居

  这些建筑的居住者均是“望杏坊”著名的书香世家。其中,梁氏家族就是突出的代表。据了解,梁氏的十八世祖梁慎桢,于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中书、礼部郎中,后人称为礼部公;梁慎桢的六子梁心镜在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考中举人,在福建任州官,人称刺史公,后来,梁家更与梅州黄遵宪家族以及其所在的攀桂坊黄家之间开始频频通婚,梅城两大书香之家由此被人称为“上市梁,下市黄”。

4

大觉寺

  在众多建筑中,一座名为“鹤和楼”的老屋最值得一看,这是三堂一横枕式走马楼结构的建筑,门楼梁檐瓦底左右有彩绘立体灰塑双狮装饰,堂屋内抬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上保留着卷棚、雀替等古建筑元素,集穿花、雕花、阴刻、描金、彩绘等工艺,以仙鹤、荷花、牡丹、麒麟、狮子、鲤鱼及古代人物等民族传统图案为主题装饰,甚是精美。这是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位能书擅画的秀才、梅州教育界一代宗师、著名教育家、诗书画家梁伯聪的故居。梁伯聪先后执教嘉善女子中学、女子师范、省立第五中学、省立梅州中学,著名画家林风眠,著名雕刻艺术大师、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开山鼻祖李金发,教育学家钟皎光、孙亢曾等为其学生。

  在红杏坊,像鹤和楼这样精美又有故事的建筑比比皆是。乾隆时期的“联科第叶屋”,中国科学院生物部医学院士梁伯强的故居“贻谷楼”,还有1921年时任县长彭精一修建的伯公巷南、北炮楼,距今1480多年的梅城最早寺庙大觉寺等都是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建筑。

5

梅县商会旧址

  除了文化名人的故居外,这里还有众多商业历史遗迹。据介绍,这里曾经是梅州老城区一个重要的货运码头,从日本、南洋进口的货物会在这里下船,而本地和江西的出口货物也会在这里装船运往外面,就此成就了此处的商业繁荣,梅县商会旧址就在这一片区,周恩来还曾经在此发表过演说。

  在这片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社区,虽然大部分的民居都保存尚好,有些仍有人居住,也有一些在风吹雨打下渐渐破败。在新城迅速崛起的今天,曾经见证客都文化辉煌古建筑亦有其存在的价值,是梅州城区乃至整个客家地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