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灯如昼妒姮娥,丝竹沿街按节歌;纸马莲舟都入画,果然秋色比春多。”这首竹枝词描绘的是清代佛山秋色盛会的情景,从10月8日至11月15日,市民可以在佛山新城坊塔负一楼观看“秋之赋——佛山秋色展”,一件件佛山秋色、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剪纸、石湾陶塑等非遗项目的佳作,看得人目不暇接。

图为现场展出的各种精美展品。摄/佛山日报记者周春

展览展示了历届佛山秋色巡游中的精彩图片。摄/佛山日报记者束维
受新冠疫情影响,广东(佛山)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已停办近两年,为此,佛山市艺术文化创新协会策展了此次活动,将原有动态的秋色巡游活动,通过静态的秋色回顾与创新方式进行呈现。此次展览突破以往非遗展以作品展示和技艺展示为主的常规展示方式,为观众提供浸入式体验,通过实物展陈、舞台演出、参与互动等方式,实现观景、品味、听音、触物,最大限度地为观众带来多元观展体验。

佛山秋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信制作的像生秋色。摄/佛山日报记者束维

现场展出的精美展品。摄/佛山日报记者周春
展览不仅展示了历届佛山秋色巡游中的精彩图片,还展示了佛山秋色手工艺人的手工艺作品。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童新钰带来了多组石湾陶作品,将龙狮形象“放置”在茶具、茶盘、花瓶等日常器皿中,体现了非遗生活化的传承。广东剪纸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饶宝莲在现场给观众展示牛、虎等生肖剪纸作品。

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童新钰的陶塑作品。摄/佛山日报记者束维

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童新钰的陶塑作品《牛气冲天》。摄/佛山日报记者束维

广东剪纸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饶宝莲为众人剪牛生肖剪纸作品。摄/佛山日报记者束维
由佛山秋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信创作的陶瓷花卉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何信谈到,每一朵陶瓷花瓣均是手工捏制,薄而细腻的白釉将红色花蕊衬托得鲜艳无比。市民陈女士评价道:“展览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佛山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周末打算带孩子感受一下。”
馆内,一场主题为“佛山木版年画拓印”的非遗体验活动正在举行。刻有财神爷的年画木版上蘸上墨汁,再将一张红纸覆在木板上,此后用棕毛刷均匀刷过,揭开红纸——一张印有财神爷的木板年画拓片就完成了!
现场市民有序排队,动手体验木版年画拓片,完成后还可以把拓片带回家。参加体验活动的市民孔先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成功拓印出了财神模样的木版年画,“我可以把‘财神爷’带回家,这是牛年好兆头啊!”

市民动手体验木版年画拓片。摄/佛山日报记者束维
佛山木板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冯锦强介绍道,佛山木版年画是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已有700多年历史。年画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其成为反映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佛山市艺术文化创新协会会长廖之春认为,此次展览通过艺述佛山的创新方式,叙述佛山秋色故事,弘扬佛山传统文化,对增强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也是形成“佛山非遗+港澳设计+湾区市场”创新发展的一条路径,对于推动整个区域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 关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