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南粤古驿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赛信宜站赛前采风(3):民俗篇
2019-11-13 下午 09:30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舒韵江   
分享

1

  11月16日-17日,2019年南粤古驿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赛第七站将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举行,我们将继续在文体结合中感受定向越野的运动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南粤文化。

2

  信宜市,古称梁德县、怀德县、南扶州、窦州,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信宜,除了有侨乡、客家人与客家菜、飘色、三华李等城市名片外,还有一座充满时光味道的镇隆古城。

  比赛场地“八坊村”是镇隆古城的所在地,迄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因城内原有八座牌坊而得名。古城有多处明、清、民国时代的建筑遗存,村内文物与古迹林立,是粤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这里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同时还拥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信宜飘色

  信宜飘色是广东茂名信宜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元宵佳节或重大喜庆活动,人们都会在信宜镇隆的大街小巷上举行飘色巡游,吸引四邻八乡的村民及旅居海外的乡亲前来观看。 

3

  飘色,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一般由三至四人推着一张长二米、宽约一米、高约零点八米的色台,色台上凌空飘起由小孩扮成造型各异的人物或动物。几个小孩仅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如腾云驾雾般展现在观众面前,营造出“飘”的效果。

4

  据史料记载,信宜飘色艺术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原取材于神话故事和古典传统戏剧的某些代表性情节或场景,如“唐僧取经”、“桃园结义”、“貂蝉拜月”等。后来,逐步渗入舞蹈、杂技造型,内容与形式日益丰富多彩。

信宜玉雕

  信宜玉雕工艺起源于信宜市金垌镇,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据《信宜县志》记载:“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六月,暴雨,德亮围(今金垌)山崩,出玉石,色青绿,少润泽,土人以之制器。金垌镇六胜大坑村瓦罩屋的甘美兴的祖辈生产玉镯、玉香盆,销往茂名、电白等地。”

5

  信宜玉雕的产品主要有玉雕摆件,各种挂牌、挂件、佩饰,各种仿古玉件及实用器皿等等,花色、品种多达六千多种。信宜玉雕技艺十分严密——选料,做到“量料取材”,构思设计新颖巧妙;精雕,做到造型合理生动,章法结构严谨,雕琢技艺精细讲究,制作工艺恰到好处;抛光,做到充分体现层次感与质地美。

6

  有鉴于此,兼具重要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信宜玉雕,对于人们研究南江文化起到很大的参考作用。

信宜舞春牛

  “舞春牛”是农家称颂牛的辛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象征性歌舞。信宜舞春牛发源于信宜市径口镇,流行于信宜径口、安莪、朱砂、茶山、洪冠等地,后又流入与信宜径口接壤的广西容县及玉林、北流、合浦等地。它盛行于晚清,一般在春节至元宵期间在信宜各地演出。

7

  “舞春牛”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厚,动作简单,舞者多模拟牛的动态和习性,舞蹈生动自如,形象逼真地表现出农事活动的场面。

8

  表演时,先由“春牛”在场上绕圈、刨蹄、晃角、甩尾、滚泥,伴随着演唱,“春牛”舞动起来。后面则紧着由数名乃至数十名牛公、牛娘组成的舞蹈队,为观众表演各种农事活动。

信宜采茶调

  采茶舞最早在明代嘉靖年间由江西等地的移民传入广西北流和广东信宜西北部,它起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采茶劳动。

  信宜采茶调演唱的主要曲调以木鱼、小调、五更调、十八妹为主,这些曲调中所配的唱词,一般都以五、七言为律,有节、有拍、有韵,唱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用锣、鼓、钹打击乐器伴奏,再配以舞蹈表演,边唱边舞,灵活多样,颇具浓郁的地方特色。

9

  采茶姑娘们背着茶笠,舞着钱尺、花扇、手巾到各家各户拜年,祝贺春茶丰收。接着,唱开茶园、点茶、采茶、制茶、卖茶或送茶,并配以舞蹈动作。整个采茶调的演唱洋溢着茶乡姑娘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采茶劳作的寓苦于乐以及谐趣娱乐的山乡风味。

 

  (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