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乐昌坪石:逾百人现场缅怀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
2023-06-08 上午 10:01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广州日报”   
分享

  6月7日是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109周年诞辰。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中山大学、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韶关学院、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坪石镇等单位的领导、师生共计100余人前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探寻华南教育历史根脉、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

  抗日战争期间,从广州迁至云南澄江办学的中大建筑工程系再度迁徙,烽火中逆行至粤北坪石,坚守教学近5年。其中1941年11月,卢鹤绂归国后,选择的第一所高校就是国立中山大学,粤北坪石也是卢鹤绂教授回国工作的第一站。

  卢鹤绂在此地潜心教学与核能理论研究。在坪石镇塘口村理学院授课期间,他先后开设了理论物理、原子核物理、近代物理、量子力学和地质物理探油术五门课程。1942年,他在坪石镇塘口村执笔撰写了《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第一次全面介绍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和理论认识,预言了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开启了中国核能理论教学与科研的先河,坪石因此被称为“中国核能理论的启蒙之地”。

2

  在塘口村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旧址,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华南研学工作专班(坪石)工作人员何昆亮老师在现场教学的时候,讲述了坪石时期,卢鹤绂的烽火逆行、弦歌不辍的往事。随后,有关领导与学生一行在天文台本体公园、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院本部纪念地等地,开展了华南教育历史现场教学活动。

  目前,乐昌武阳司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办学纪念地、三星坪工学院办学纪念地、铁岭文学院办学纪念地、塘口理学院天文台遗址纪念地、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院本部纪念地、杜定友图书馆等陆续建成。昔日华南先师们烽火逆行、不畏艰险、坚持办学的场景,正在粤北大地中一一重现。

 

  (原文发布于“广州日报”,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瑜, 通讯员刘有于,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