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打造多元文化主题南粤古驿道342公里
2022-01-20 下午 04:01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深圳新闻网”   
分享

  从追溯秦汉时期的中原人入粤历史脉络,到探寻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的商贸活动路径,再到挖掘、修复、活化利用古驿道沿线珍贵遗存,驿道君1月18日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龙华区、大鹏新区、深汕合作区等率先开展的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1年10至12月,深汕管理局会同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的专业志愿者,开展了深汕合作区古驿道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调研,徒步考察约127公里,在赤石镇和小漠镇新发现3条共7段古道本体遗存。

  分别为双宫岭古道洋坑段、双宫岭古道明溪段、东都岭古道大安段、东都岭古道碗窑段、狮山段、香坑段和竹高岭段。沿线还发现多处古代石碑、军事遗址、茶亭、渡口等,进一步明确了深汕古驿道本体段及连接线的走向。

  调研团队还对3段已修缮古驿道重点线路(羊蹄岭段、君子岭段和南山岭段)实地踏勘,与深汕合作区四镇代表交流座谈,翻阅大量资料,掌握了相关古驿道的情况。

 1

图为羊蹄岭古道、南山岭古道沿线标识。(关浩然/摄)

  深汕合作区的古驿道,是联系潮汕与广府的重要路径,承载了深圳文化发展、交通变迁、贸易往来等多方面、多维度的重要历史。后续,各古驿道将明确文化线路主题,深挖文化内涵,确立精品修复线路,实施分级保护与景观打造,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为深汕合作区的“田园都市”“都市乡村”建设注入更多内生动力。

  据了解,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贯穿广东21个地级市,串联起1200个人文及自然生态节点,链接起源源不断的物流、人流和文化往来,是我国南北通融和中外交流的重要路径。

  2021年11月,深圳多处户外巨型LED屏,南粤古驿道系列宣传片滚动播出。古水天缘、茶田民宿、梨花屋舍、岭南美食等诸多文化元素,一一闪过,生动展示了南粤千年发展的历史积淀和文脉延续,呈现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时代大潮中的山乡巨变。该宣传片同时还登陆纽约、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市的现代繁华与古道的壮丽柔美,交相辉映,格外吸睛。

2

图为粤赣古道梨花屋舍民宿。(洪惠/摄)

  追随历史脚步,厘清驿道脉络,2016年以来,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通过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水道等多元的线性载体,串联沿线的古驿道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文物古迹以及自然景观资源等节点,挖掘和活化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丰硕成果。

3

图为活化后的梅关古道沿线历史遗存虎踞桥,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拟推荐名单。(何洛曦/摄)

  深圳充分借鉴广东省内古驿道修复和活化利用优秀案例,率先在龙华区、大鹏新区、深汕合作区等开展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研究。

  “坐落于南澳抛狗岭半山腰的半天云村,山海怀抱,淳美古朴,是深圳海拔最高的古村落,也是南粤古驿道沿线的地标之一……”大鹏新区提出古驿道本体修复计划及标识系统方案设计,启动古驿道先行示范段建设,推动古驿道活化利用与文旅活动融合,努力打造文化精品。

  古道焕新颜,既是赓续传承文化,留住历史根脉,也将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

  深圳在编制《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时提出,到2035年将建设体现多元文化主题的“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342公里,形成文化体验丰富的历史游径。未来,一条条富含文化、经济、体育、旅游、农业、生态等元素的南粤古驿道,通过“古驿道+”创新模式,将不断焕发新的魅力。

 

  (注:图片来源于南粤古驿道网,并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原文刊登于“深圳新闻网”,作者为深圳特区报记者秦绮蔚,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