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心,中国心 华南师范大学抗战时期本科毕业论文评阅书征文(7)
2021-10-28 下午 02:20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师范)专业 莫君怡   
分享

1

  题目:《战时幼稚教育的研究》

  年份:1938年

  作者:崔雪心

  学校及学(院)系:教育学院

 

 

  一百年前,祖国风雨飘零,外忧内患并行,百姓饱受战争的折磨。一百年后,国泰民安,人民幸福。百年风雨,百年沉浮,经过全体中国人民的奋勇拼搏,中国人创造了属于中国的时代。然而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儿童永远是民族的未来,孕育着祖国的希望。《战时幼稚教育的研究》一文,为我们剖析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中国幼稚儿童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国情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

  战时幼稚教育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表层,当时现状的研究考察尚不充分。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幼稚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主管幼稚教育的学校都是私人经营,而且处于贵族垄断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因为战时条件恶劣,学校经营困难,现场考察难度高。这也导致了论文中主观层面的看法较多,虽然有客观数据来表现当时幼稚教育的规模,但仅仅停留在当时幼稚教育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可能当时的调查研究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仍可进一步改进。

  该论文语言通俗易懂,逻辑清晰,层层铺垫,循序渐进。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分析现状,解释原因,并在不同角度给出解决办法。同时,该论文还对教师的培训给出了建议,提出了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还是很有建设性意见的,因为当时的幼稚儿童教育较为分散,并且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去规范教育准则,界定好教师的品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有利于幼稚教育的长远发展。但一些解决方法的叙述方式很像在看幼稚园行为学习手册,分别从衣食住行角度规定了幼儿的行为准则。从论文的角度来看,不免有凑字数的嫌疑。

  从论文中可以发现,作者对于幼稚儿童的教育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有一定的普适性。笔者甚至在论文中看到了卢梭的《爱弥儿》的一些观点,比如鼓励孩子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生长;还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形成健强的体魄和坚韧的精神品质,特别强调孩子要形成良好的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等等。不难发现,论文中的很多观点经过历史的磨练,现在我们仍可看见它们在幼稚教育领域闪闪发光。比如说游戏教学,目前的学前教育领域主要还是侧重于“玩”,强调在玩中学习,学习生活的常识和基本技能,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物质匮乏,资金不足,作者提出的很多看法还是较为理想化的,更适应于和平年代。

  罗素说:“儿童的品性在六岁前大致已经完成了。”因此,在婴儿出生到六岁这段时间的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幼儿的心理发展状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不同于成人的视角的,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去接受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识。但令人唏嘘的是,百年前的学者已经得出此类结论,但百年后的学前教育却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少儿编程”“少儿才艺班”层出不穷。他们像一只呲牙咧嘴的猛兽吞噬着无数孩子的童年。为了某些才艺,却忽略了个性的成长,埋汰了心灵的停靠。“在幼儿时期用一羽轻的力量去做了,到后来,就用了百钧的力量也不能变了。”无论在什么时期,都应该用爱去浇灌着每一颗刚刚破土而出的小幼苗,让他们学会独立存在于这个纷纷扰扰的社会,恣意生长,长成参天大树,守护一方国土。一百年前,因为战乱,底层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日日奔波于生计,幼儿降落在人间,历经磨难,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缺席。勷勤前辈心向光明,誓为祖国之后的发展培养人才。所以才立下此课题,希望以此为纲,助力幼稚教育发展。他希望幼稚教育不是富贵人家独享的优待,而希望它能真正地惠及普罗大众,帮助到那些家庭教育本就缺失的穷苦人民,他们在呼唤公立幼稚园的出现。百年后的今天,幼儿园遍地开花,更多的幼儿能享受到优质的幼稚教育。但“天价幼儿园”也屡见不鲜,育儿成本不断加大,导致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抗拒生育。二孩政策、三孩政策接连出台,但生育率却仍在逐年降低。很多人也在呼唤政府能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目前幼稚教育的困境。这一刻,好像时代的轨道产生了连结。江山代代有才人出,但不变的是同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呵护好下一代,保护好祖国的未来,代代昌盛。

 

  相关阅读:

  华南师范大学抗战时期本科毕业论文评阅书征文:

  (1)(2)(3)(4)(5)(6)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江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