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岭南大学
2020-06-02 上午 11:40   作者:山领   
分享

  本文发表于1941年《民意周刊》(汉口)第173期。

 

  一、学校小史

  本校为私立岭南大学校董事会所设立,定名为“私立岭南大学”。

  公历1888年,美国基督教热心人士应广州绅士请求,创立本校于广州市沙基,即今之六二三路,名为“格致书院”。1900年迁校于澳门,更名“岭南学堂”。1902年在广州市河南康乐购地建造校舍,至1904年由澳门迁回广州康乐新址。民国五年创办大学部文理学院。十年增设农学院,十六年教育主权收回国人办理,校董会成立,本校乃改名为“私立岭南大学”。十九年增设工学院,二十四年成立理科研究所。二十五年开办医学院,为纪念孙中山总理学医及革命策源地,名为“孙逸仙博士医学院”。同时接收夏葛医学院学生及仪器设备,归并孙逸仙博士医学院办理。博济医院则先于民国十八年移交本校接管,医学院成立后,附属于医学院。廿七年度起,文科独立成文学院,理科与工学院合并而成理工学院。民国二十六年七月抗战爆发,敌机不断向广州市空袭,本校虽日处敌机空袭下,仍照常上课。二十七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大学部分学生人数且激增至六百余人,创造历年学生人数新纪录,至二十七年十月,广州撤退,本校乃迁港复课,校产则依约交回美国基金委员会管理。

1

图为博济医院旧址——博济楼门前。

  二、在港两年来办理情形

  本校借用香港大学校舍,计:办公室及财物室各一间,大小课室共十八间。西文图书馆、大礼堂、冯平山中文图书馆、工科各种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学生会会厅,女生休息室等亦均借与本校使用。课室借用时间多数在下午五时半至九时半,但亦有少数由下午二时半可用,故各科讲授部分,多数于夜间举行。

  文、理工学院各年级及农学院一年级,医学院一二三年级学生,于十一月十四日起同在港大校舍上课。农学院二三四年级为便于实习起见,另在新界租地办理。医学院四年级生,至十二月十四日商得香港大学同意,随同该校医科四年级学生在玛丽医院上课。五六年级学生一部分由医学院院长率领在曲江上课实习,一部分则在国立上海医学院借读实习。

  在港上课学生人数:二十七年度第一学期复课学生及转学生共五百五十人,约为本期在广州的学生数百分之九十。第二学期为四百七十六人。二十八年度第一学期为五百三十六人,第二学期五百一十三人。各期学生,女生约占四分之一强。除农学院二三四年级学生在院住宿外,本校在港无宿舍设备,各生均属通学。

  由于迁校开始,环境转变,廿七年度职员大加减少,由原百八十二人减为三十人,其中且有十人兼任教职员。事务人员虽然减少至最低限度,惟教员则仍保持相当人数。廿八年度增聘教员人数,多为知名学者。一方面极力节约事务行政经费,一方面极力充实学校教学人才。

  在港开设课程,二十七年度较原日减少数科,计:第一学期开设102科目。第二学期138科目。二十八年度因奉行教育部颁布的课程及各院系逐渐充员,课程按期增加。计二十八年度第一学期开设158科目、第二学期开设171科目。至于设备方面,除借用香港大学各种设备外,本校另借港大水力厂一部分地方,自行设置化学实验室。并租得般舍道甯养台五号及六号大楼两座。为训导处、校医室、学生会、理科研究所、生物学及物理学实验室、社会科学研究室、教职员休息室。加路连山南华运动场为体育场。图书馆则附设于冯平山图书馆二楼。各项图书仪器,除由广州原校陆续运来外,在港添置亦不少。

2

图为岭南大学历史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校各科教员,对于学习研究,素所注重。本校遣港后,设备虽不如昔日之完善,惟素有研究兴趣之教员,仍不断从事实际问题之研究。此种工作,不但有本身价值,且足以增加学术空气,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两年来各教员作专题研究者凡三十八,问题共四十个,均为切合当前社会需要而*其实际者。

  廿八年度起,本校行政组织略加调查。遵照教育部调整全地大学行政组调令,现设教务、训导、总务三处。教务处置注册组;出版组;图书馆;博物馆;自然博物采集所;植物馆。训导处置生活指导组;军事训练组;卫生体育组及附设护养院。总务处置文书组;会计组;庶务组。分掌全校教务、训练、事务事宜。组织简单严密,行政运用灵活。

  三,财政状况

  本校财政,收入方面,约可分:(一)教育部补助;(二)广东省政府补助;(三)美基会补助;(四)中基会补助:(五)学费五种。教育部补助费指定为理工农等科教席薪金及设备之用。中基会补助则为理科设备及临时费。美基会除捐助美籍教职员工部薪俸及一二特种事务经费外,对于本校课堂亦有一部分补助,但非负担全部。此本校与其他基督教大学经济全由一外国教会或一团体负责者不同,本校经济责任大部分由校董会负担。

  二十七年度决算,计收入总额为二十万元,支出总额为十六万七千七百余元,比较盈余三万二千余元。然此仅为会计账部上之盈余,实际上尚有颇多庶支和未支之数归二十八年度预算支付。

  二十八年度须至本年八月底乃结束,暂时未能决算大体上本年度收入总数约为十八万九千余元,支出总数约为二十一万九千余元,比较不敷约三万元(港币)。医学院为纪念孙逸仙博士而设。中央每年补助国币十万元(战时七折支付实得七万元),其经济独立,由医学院筹委会负其责任。

  四、本校对于抗战建国之贡献

  本校教育政策,向以研究高深学术,培植专门人才为目的。抗战以来,尤其注意提高民族意识,养成学生强国之爱国观念。一方面本着政府维持高等教育之方针,从事于经常工作;一方面负起时代之使命,尽量充实各院系教学与研究内容,提高教育效率,训练人才参加抗战工作及为将来战后见过之用。其茕茕大者有如下述各项:

  第一、在抗战建国过程中,医药人才与农业技术人才均为社会迫切之需要。本校为适应此种需求,医学院五六年级学生在本校迁港以来均使在内地上课或实习,参与实际救×医药卫生各种工作。农学院三四年级学生,亦决定于下年度从港往粤北乐昌县办学,以期发展农业教育,同时协助政府从事农村建设。

3

图为岭南大学在粤北大村曾经的课堂遗址。

  第二、增加生产充实抗战力量,为当前急要之图。本校对于农业生产之改进,素所注重。尤其是柑橘繁殖。年前得潮阳郑氏之捐助,在潮阳设立柑橘试验场,雨年来试验成绩颇佳,下年度拟扩充场地,推广试验工作。同时更得潮阳郑氏捐设柑橘研究所,将来于柑橘品种之改良,产量之增加,希望有更大之贡献。

  第三、华侨对祖国贡献之大,人所共知,抗战以来,国家得华侨之助不少。本校与海外华侨关系至为深切,除对于回国求学之华侨学生特别优待外,社会科学研究室特别以华侨教育经济问题为研究中心。准备为华侨服务,以助其发展海外事业。

  第四、本校为发展华侨教育,曾于星洲设立岭南中小学一所,香港岭南小学一所。廿八年度更在安南设立岭南小学一所,使海外侨胞有机会受中国教育训练。香港侨胞,需要有一所纯中国式之完善中学至为殷切,本校因此拟在港时设永久中学一所。现拟向新界购地建筑校舍,已得香港政府赞助,特别减轻地税,倘能筹得款项,即可进行建筑。在抗战期内,此校舍暂时借与大学使用,将来战事结束,本校迁回广州原址,即开办永久中学。

  第五、本校虽暂迁香港上课,员生对于抗战建国大业,备致关怀,无不以未能直接参与抗建工作及与内地人民共同甘共苦为憾。因此对于爱国工作,员生均踊跃参加。去年暑假,学生会组织慰劳团,赴粤桂等地慰劳战士及为伤兵难民服务,今夏粤港基督教团体慰劳团回国慰劳抗战将士,本校员生除捐慰劳品金外,并派员参加慰劳。去冬为战士筹募寒衣,员生捐款万元,最近征求伤兵之友,员生全体加入,捐款三千余元。凡此义学,足证本校员生虽寄身海外,而精神未曾与内地国人离隔着。  

  五、学校地址现状

  本校原址在广州市河南康乐,面积约三千亩(校外农场除外)。康乐位于市之南,有公共汽车及电船可达市区,交通便利,环境幽静,最宜读书,本校建筑物有二百五十余座,设备方面,设备完善,自二十七年十月十九日起归还美基会保管,改挂美国国旗。二十一日广州沦陷,日军承认*美人所有权,故无骚扰,一切校产毫无损失,所有校内留守人员和屋宇图书仪器等,亦皆安全。当我军撤离广州后,难民纷纷逃避入校,留守人员分别收容,因而成为难民区。收容难民最多时达七千余人,以妇孺老弱为多。至本年一月,难民区结束,难民分别遣散或安置别处。校内自然博物采集所、植物馆,斐文气候观察所,经济植物征集所等机关,均照常工作。他日广州重光,本校返回原址,诸此广大美丽完备之校园,别来无悉,其快慰为如何耶!

 

  (注:文中图片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入。)

  (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彭剑波 洪惠 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