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谭维汉《西迁述要》探究私立广州大学西迁路线与办学历史(上)
2020-04-02 下午 02:07   作者: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孙海刚 广州大学 杨晓琳   
分享

  私立广州大学成立于1927年,1931年由陈炳权先生担任校长,随后由谭维汉先生任学校教务长。抗战时期,私立广州大学坚持办学,被迫迁徙,于1942年迁至韶关上窑开课。1944年9月受湘粤战事影响,学校部分师生在王志远代校长、谭维汉教务长等校领导带领下由韶关西迁,一路经坪石、连州、封开、郁南等地,走陆路与水路,最后选址在罗定办学开课。关于这段经历,谭维汉先生曾在1946年私立广州大学九周年纪念刊物上专门撰文《西迁述要》予以详述。《西迁述要》中谭维汉先生作为亲历者,详细记录了学校西迁途中的方式、地点、见闻及罗定选址、办学情况,是一份研究抗战后期私立广州大学西迁办学历史的宝贵史料,对今天打造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即以《西迁述要》作为研究对象,详解文章主要内容,力图追溯与还原私立广州大学在抗战时期学校西迁历程及在罗定地区办学历史状况。

  一、谭维汉先生与私立广州大学

1

图1:谭维汉像

  谭维汉(1896—1986),广东三水芦苞谭基村人。民国7年(1918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堂(中山大学前身)。民国15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金赴美国深造,初入士丹佛大学,后入加州大学,获硕士及教育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被选为世界学生联合会主席。民国25年(1936年)回国,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校长。翌年应聘为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教育系主任,先后任中山大学附中教务主任、广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务长,长期代行广州大学校长职务。1949年初,举家迀居香港,任香港广大中学校长。1949年10月,广州大学校长陈炳权与谭维汉在香港筹设分校。10月14日广州解放,广州大学立即进行复课。同年12月,陈炳权偕同谭维汉等人,携带账册和款项由港返穗,将带回来的数万元港币补发全校教职员工工资,随即公布华侨捐款和广州大学历年收支账目,又派人将广州解放前夕疏散往香港广大中学的10万册图书和教学仪器、乐器等全部物资,满载一个火车车卡悉数运回广州。1950年后,谭维汉先后执教于香港官立文商学院、香港大学、崇基、新亚、联合等书院。1962年在联合书院退休后,继续主持广大中学校政,又开办林肯英文学校,并出任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副主席、孟氏图书馆委员会主席,获香港政府委任为教育委员,余暇兼任珠海书院、中文大学、香港大学课程。

  谭维汉先生著作颇多,英文版有《美国中学教育之衔接问题》;中文版有《普通心理学》、《社会性心理学》、《近代社会学说》、《哲学问题》、《符号》、《辑导论》、《辅专论》等。1986年8月4日病逝于香港。

  二、解析谭维汉先生的《西迁述要》

2

图2:《西迁述要》——谭维汉先生撰写

《西迁述要》

谭维汉

  一、西迁回溯

  民国三十三年五月敌陷长沙,湘粤情势骤紧,我军政当局,预料敌人有打通湘桂、粤汉线之企图,五月卅日余司令长官召集粤省府委员谈话谓:“湘北敌有打通粤汉线之企图,粤敌增兵似有响应湘北敌人之势,决定在韶关各机关及政府人员……各学校限六月一日以前,疏散完毕。”本校奉令将各部学生(大学、附中、计政班)依期疏散,教职员则分批疏散往坪石、连县、仁化等地,静候消息好转。

  八月间,湘北局势更趋严重,学校返韶复课显不可能,于是王代校长召集各主要教职员在韶商讨今后进行计划,经多次详细讨论,乃决定随省府西迁。

  二、校友欢迎

  本校西迁计划决定后,西江同学纷电表示欢迎,其后在会议席上决派本人先行前往选定校址布置一切,各教职员随后分批动程,并因本人内子行将分娩,嘱先偕行,其余家人将与全体同往。时三罗同学来电欢迎,并推刘梓階同学至连作向导。九月二日乃由韶搭汽车至乐昌,转火车往坪石,同行者除余内子外,尚有胡院长金昌……抵坪二、三天,各公物尚未运到,以留坪不便,迳往连县再后。

  作者注解:1944年9月,受粤北局势影响,私立广州大学决定西迁,并派谭维汉老师等人先行前往西江一带择选校址,其余各教职员再随后分批出发。9月2日,谭维汉与夫人、胡金昌院长等人自韶关上窑启程,先乘坐汽车走公路至乐昌,后再转火车到达坪石,再由坪石迁往连县(今清远连州)。

3

图3:私立广州大学迁校路线图(韶关上窑——乐昌——坪石)

4

图4:胡金昌先生

  三、敌兵西犯

  抵连数日,各公物已运抵坪石,然因车辆缺乏,仍未能运连,而广宁怀集间敌人蠢动,有向八步贺县进扰趋势。九月十一日王代校长乃率余等乘车往贺县,抵该处时,已下午七时许也,见廖秘书长景桐约之偕行。

  作者注解:1944年9月,私立广州大学由坪石迁至连县(今连州)。9月11日,在王志远代校长的率领下,谭维汉等人乘汽车迁往贺县(今广西贺州)。

5

图5:私立广州大学迁校路线图(韶关坪石——清远连州——贺州八步)

  翌晨,贺县施行紧急疏散,王代校长因主持该地广东省政府各机关疏散事,未克同去。余乃与廖秘书长景桐、胡院长金昌、刘梓階同学、及余内子等连同社会处职员,共雇船下西下。余等原定抵开建后,粤省府即有船接驳,但到时当地早经疏散,迫得雇用原舟至封川……乃拟续雇原船赴罗定,熟料该船已于余等上岸时逃去。

  作者注解:1944年9月12日,谭维汉、廖景桐、胡金昌等老师乘船,由贺县(今广西贺州)走水路至开建(今肇庆封开)、封川(今肇庆封开)。

6

图6:私立广州大学迁校路线图(贺州八步——肇庆开建——肇庆封川)

  十六日晨,觅得破渔船一艘,仅容余等五人及所携各物,在当时情况之下,亦无可如何。乃促舟子解缆急行,午间抵都城。起岸用膳,阅报得知十四日肇庆已失……知西江形势紧急,即返船促舟子赶赴南江口,该地亦经疏散,警察不准登岸……十七日下午抵石咀,该地晚间不靖,高师同学刘耀华邀余等宿其家。十八日晨阳霞未吐,即返舟中,见德庆方面军队沿公路上连滩,始知西江形势甚紧,德庆我军陆续撤退矣。

  作者注解:1944年9月16日早晨,谭维汉等人乘船,由封川(今肇庆封开)走水路先至都城(今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再到南江口(今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于17日下午抵石咀(今云浮市郁南县石咀村),留宿同学家中。

7

图7:私立广州大学迁校路线图(肇庆封川——郁南都城——郁南南江口——郁南石咀)

  是时余等以为敌人主力将沿西江而上,若深入内地,当可无事。十八日下午五时抵连滩,见全市疏散,后由刘梓階同学引导余等往其戚商店,袛得一老者留守,询知情势紧急,该地不能久留,即避入鸭漂村刘同学之戚林氏家。正用膳间,有人来报,谓敌已进占连滩,并在公路上架列机枪……敌人确占连滩,此地不能久留,决即自挑行李匿入深山。

  翌晨……九时许,林家遣一老妇来,导余等从侧门鼠入山中,孑身前行。登骏峰,涉深涧历三十余里,抵一小村名为厂头,位于山腰,树林荫翰,地殊偏僻,遇一港校学生,亦避难于此,因其所居颇为宽敞足容余等五人,遂下榻在此,意料此深山穷谷中,稍可安息矣。

  翌日早起,见敌人自山顶源源而来……乃于下午冒险越山至中圃村,此地离厂头十里许……乃转赴刘梓階同学乡中,寓于乡中保国民学校,静候消息好转。

  作者注解:1944年9月18日下午,谭维汉等人乘船由石咀至连滩(今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先在连滩的鸭漂村躲避。19日晨前往鸭漂村以西的山中,在位于山腰的厂头村宿夜。20日下午再冒险翻越山岭,步行十多里,到中圃村躲避。过五六日后,又转赴其同学刘梓階乡中,在乡中保国民学校寄寓。

8

图8:私立广州大学迁校路线图(郁南石咀——郁南连滩——连滩鸭漂村——连滩厂头村)

  四、筹备复课

  十月初旬,罗定敌退,秩序渐次恢复,余乃与内子先到罗定选觅校址,筹备复课。是时罗城公私建筑物,均已为机关封用,至较逊于罗定城之罗镜,其稍大之建筑物,亦已被封用一空。最后陈议长小京之介绍,至船步墟,此亦为罗定大墟场之一,地颇清幽,墟场齐整,同时当地人士对本校至此,极表欢迎,愿借保甲局为总办公厅,图书馆,刘氏文通祠为大学部校舍,邓氏南山祠为中学部校舍,盛意足感。遂决在此复课……复课进行,始克完成。

  作者注解:1944年10月上旬,谭维汉等人由连滩(今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走水路到达罗定,随即开始在罗定选觅校址以抓紧筹备复课。他先后考察了罗定的罗城、罗镜等地后,最后选址罗定船步墟(今罗定船步镇)作为私立广州大学办学校址,将学校的大学部校舍设在船步墟的刘氏文通祠,中学部校舍设在邓氏南山祠(今船步中学)。

9

图9:私立广州大学迁校路线图(郁南连滩——罗定罗城——罗定船步)

 

  (未完待续…)

 

  注:感谢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晓琳老师提供相关历史材料。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吴熹 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