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十周年”回顾专访(3):我和我的亚运记忆
2020-04-01 下午 02:00   作者:原亚组委外联部语言服务中心 陆露   
分享

  今年是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的第十个年头。前几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广东卫视体育频道播放的亚运纪录片,当看到奥运会跳水冠军何冲在两名可爱的小朋友的“帮助”下,用放鞭炮的方式将广州亚运会主火炬点燃,当看到身着绿白相间制服的志愿者们穿梭在亚运场馆里,当看到混合采访区的运动员们正接受媒体采访这一幕幕熟悉的场景时,我的思绪被带回了十五年前的那段美好而激情绽放的岁月。

  和亚运会的缘分是从2006年的一个普通夏日说起。那时刚从高校毕业踏入社会不久的我,对自己未来还是一片茫然和懵懂,但是内心隐约有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希望能找到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那天下午我无意中点开了广州人事网的网页,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工作委员会(广州亚组委的前身)的招聘信息一下就跳入了我的眼帘——“为充实亚工委工作人员,做好第16届亚运会筹备工作,亚工委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0名事业编制人员,被聘人员将派往多哈亚组委培训实习,作为亚工委筹备阶段骨干进行培养,为成功举办2010年亚运会提供人才保障。”“亚运会、事业编制、多哈、骨干”,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机会。网上报名、准备简历,我开始马不停蹄地备考。现在推想,看到招聘信息的那天正好是2006年6月16日。2006年、6月16日、第16届亚运会、26岁,在这个众多个“6”重合的日子,我开始了我的亚运之路。

  2006年9月,成功通过招聘考试的我与亚组委其他30多名同事一起前往多哈亚组委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实习人员被分别分配到了多哈亚运会运动会服务、NOC服务、媒体服务等各个领域。在文化差异如此之大的异国他乡实习工作,这对于我们当中很多人来说都是从来没有过的经历。我和陈曦、符瑶、王菲三位同事加入语言服务团队,分别参与了多哈亚运会哈里发体育场及主新闻中心的赛前及赛时语言服务运行工作。在多哈的日子是充实的、快乐的、充满收获的。对亚运会运行毫无概念的我通过三个月的实践,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大型赛事的基本运行规律,特别是所在的语言服务领域的工作内容和机制,对之后广州亚运会的语言服务筹备起到了非常大的启示作用。在多哈的日子也是令人难忘,跨文化的冲击、新环境的不适应、浓浓的思乡之情,对于大多数没有异国学习和工作经验的我们,也会有难过和挫败的时候。来自广州亚组委的领导的关怀及实习团队领导和小伙伴们的关心化解了种种的不适应。2006年11月,多哈亚运会实习团队平安顺利地结束了实习工作,满载而归。

1

广州亚组委赴多哈亚运会实习团队合影。

2

广州亚组委领导一行到实习人员多哈驻地探望。

3

广州亚组委赴多哈亚运会实习语言服务分队。

  回国后,赴多哈实习的同事们都回到各自相关的领域,将在多哈亚运会学习到的经验与广州亚运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参与到《广州亚运会总体计划》的编制工作中。亚运会的筹备涵盖了方方面面,就好像一部机器,每一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零件,只有组装完备,才可顺畅运行。而亚运会的每一领域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具雏形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无数次的制定和修改方案,数不清的演练和会议陈述,每一位亚运人都倾注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上下同心,朝着一个目标奋进。     

  广州亚组委的领导充分给予了每一个年轻人成长和展示才能的平台。从各领域总体计划、运行计划等政策方案的编制到各种会议包括亚奥理事会协调委员会上的陈述等,组委会领导都大胆启用年轻人。组委会内部没有特别明显的行政等级观念,只要有好的想法和建议都可以向组委会的领导们直接提出,他们会耐心倾听,并欣然接受。亚组委的领导们非常注重为年轻人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分别派员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第一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筹备或赛时运行工作。在亚组委的日子里,我们成长得特别地快,很多年轻的同事都在各自领域都独当一面。

4

广州亚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工作人员合影。(奚彭/摄)

5

考察北京奥运会赛时语言服务运行。

6

亚组委外联部工作人员。

7

语言服务团队部分工作人员。

  我在广州亚运会期间主要参与语言服务领域的筹建,参与编制了语言服务的总体方案、赛时运行方案、赛时运行政策等重要文件及负责语言服务团队组建及口译团队场馆化运行等工作。亚运筹备阶段,语言服务领域也承担了组委会各类方案、信函等文件的笔译及各类会议的口译工作。因为多次担任组委会外事活动的口译工作,我也有幸见证了亚运筹备中很多难忘的时刻。

6

广州亚运会之“亚洲之路”——“阔阔真公主号”在科威特扬帆启航。(图片来源自搜狐新闻)

7

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访问亚运城建设工地。

8

亚奥理事会(东亚区)副主席霍震霆参观广州亚组委设于第26届OCA全体大会会场的宣传展位。

9

广州亚组委领导赴第一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帆船比赛现场调研。

11

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亲临广州亚运会展位。

  亚运筹备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但亚组委的工作氛围却十分融洽,文化活动也非常丰富。例如,组委会外联部牵头举办的面对组委会工作人员的英语沙龙项目,每周选取与亚运筹备相关的话题,以英语为工作语言进行交流,在提高英语口语的同时,促进了同事们的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也活跃了气氛。每年一度的亚组委总结大会也是各个部门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了解的好机会。总结会上的节目都是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们自编自演的,气氛热烈,笑声此起彼伏,其乐融融。

10

13

英语沙龙现场。

14

2007、2008年亚组委总结会上的外联部小品表演。

  2010年10月,经过测试赛、场馆化等各阶段的运行,广州亚运会正式进入赛时运行。10月25日,我所在的由多语服务中心、非竞赛场馆口译团队、竞赛场馆口译团队、领导口译服务团队、笔译团队构成的亚运会语言服务团队正式启动赛时服务。经过5年多的筹备,语言服务领域与其他领域一样终于迎来了检验的时刻。10月25日-11月27日,语言服务团队整体运行顺畅,口译团队由130名资深国际会议口译组织专业译员及40名组委会付薪管理人员及合同商协调员组成,为所有竞赛场馆及非竞赛场馆等约70个服务点提供了约400场同声传译及连续传译服务,语种涵盖英、汉、日、俄、阿、朝(韩)等语种。服务内容涵盖新闻发布会口译、正式会议口译、大型仪式及庆典口译、领导陪同口译等。笔译团队在赛前和赛时共计完成来自各领域近100万字笔译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广州亚运会团长手册、INFO系统人名地名、场馆标识、赛时新闻发布会稿件、开闭幕式等各类大型活动稿件、场馆各业务领域临时稿件等。多语言服务中心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利用20条热线电话为OCA大家庭成员、各国和地区的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人员等各类注册人员提供了英语、阿拉伯语等共10个语种全天候24小时的口译服务。语言服务团队获得了零投诉、零差评的好成绩。语言服务团队也完成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口译常用词语汇编》(5语种)、《亚运/亚残运会常用词语手册》(5272词条)、《INFO系统人名地名》(5.5万词条)等词汇手册的汇编工作,作为亚运遗产留给了下届举办城市。

11

广州亚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通。(图片来源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网)

12

多语服务中心工作现场。(图片来源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网)

17

正式会议口译服务(奚彭/摄)

13

广州亚组委外联部语言服务团队部分工作人员及志愿者。

  虽然广州亚运会已经结束了近10年时间,但每每想起这段经历,心里充满了感恩。亚运会筹备的经验使我们迅速成长,亚运会给予的平台也让我们开阔了胸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人生的经历。而我本人亦在亚运结束之后继续选择了外事工作,把这份情怀和热情继续挥洒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

 

  作者简介:

  陆露,2010广州亚运会期间担任亚组委语言服务中心副主任,现在教育系统从事外事工作。

 

  (注:图片由作者提供。)

 

  相关阅读:

  “广州亚运十周年”回顾专访(1):幸运的参与,激情的故事

  “广州亚运十周年”回顾专访(2):这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历程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