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专业志愿者顺德龙江“寻古觅先”调研之行
2018-12-05 下午 08:37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整理   
分享

  12月4日,广东省户外运动协会会长田新德、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曾宪川会同“三师”专业志愿者团队前往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开展南粤古驿道及顺德文化的调研之行。

 

  一、古关古道古渡口,顺德早期海丝文化的承载

  调研团队首先来到原顺德海关税厂旧址,该海关位于龙江镇左滩村西江水道沿岸。龙江作为珠三角桑基鱼塘的主要发祥地,农产及商贸经济发展良好,清代的左滩更是滩圩商铺辐臻,延绵数里。水路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促使其在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设立了顺德第一间海关税厂进行海贸管理,并开设官办银庄推进龙江经贸发展。但该海关税厂不幸于光绪十年(1904年)被焚毁,目前仅遗留下部分地基,作为龙江海丝贸易文化发展的见证。

6

确认顺德海关税厂旧址。

7

讨论海关税厂旧址利用。

  沿西江向东行走至甘竹溪龙田海旁街可见“见龙桥”及甘竹渡口。该桥及渡口建于明末,据民间传说,明末年间,为躲避清兵追杀,时任太子太保的顺德第一状元黄士俊,带着明朝末代太子、崇祯皇帝的儿子朱慈烺一路逃命至甘竹滩,行至石桥准备登陆前狂风突起,江面掀起的巨浪将船掀翻,太子因此溺亡。当地人为纪念明太子,将石桥改名为“见龙桥”。

8

9

讨论见龙桥活化利用。

  “见龙桥”于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2001年进行重修,板阳刻行书大字,阴刻“嘉庆十九年重修”和“诒光堂重修”字样,桥梁结构目前保存相当完整。桥两边为甘竹渡口,各18级麻石石阶,沿石阶而上分别建有延陵、龙田门楼。延陵门楼仍保留了完整的结构,龙田门楼则因破损严重于旧址重建。“见龙桥”及甘竹渡成为了西江古水道的佐证,对考证西江古水道的航运走向有重要意义。

10

记录延陵门楼。

11

龙田门楼现状。

12

顺德县志清晰记载古道走向及相关遗存信息。

  离开“见龙桥”及甘竹渡口沿甘竹溪转入南坑村水道,水道沿岸目前仍散布有数处古埠,沿岸村落至今仍以埠口命名。其中,一埠村保留了完整的10级埠级的古埠口,沿古埠拾级而上接经古道穿过门楼即可进入一埠村。门楼结构完整,门额上的“第一埠”字样仍清晰可见,古道保存质量较好,走向清晰,与村内民居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村落肌理。古埠、古道与古村既展现了龙江地区古水道沿岸经济及城建发展历史,同时印证了南粤古驿道水陆转换的发展规律。

13

古埠口。

14

第一埠门口。

15

一埠村内古道现状。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曾宪川指出,应该给这些宝贵的古道及相关历史遗存做好规划工作,将散落的古道历史资源在空间上有机串联起来,同时打造有当地特色的标识系统,做好说明引导工作,让本地人及游客对龙江地区的古水道及古驿道有清晰的认知和良好的感受体验。

 

  二、古石古墓古遗址,顺德先人历史文化的再现

  随后,调研团队沿甘竹溪堤岸步行,来到左滩村鸡公围侧吴氏大宗祠对面的麻祖岗遗址。2008年考古人员在麻祖岗发现了殷商时期的文化层,在遗址表面采集了一批商时期的陶器残片和石器,是顺德目前暂时发现的唯一先秦遗址,填补了顺德早期历史的空白。

16

麻祖岗遗址。

17

讨论麻祖岗遗址活化利用。

  离开麻祖岗遗址沿堤岸继续前行至狮颔岭,即可看到里海边界礁石群。地质专家考证,礁石群是南中国海岸线变迁的重要地理标志,是可贵的户外地理科普素材。

18

讨论礁石群地理资源利用。

19

南中国海岸线变迁地理标志礁石群。

  穿过狮颔岭,调研团队劈荆斩棘进入大金山,寻至刘士奇墓。刘士奇墓位于左滩村西坑村以北的大金山南坡。刘士奇为龙江本土人,明正德丁丑年(公元1517年)进士,官至山东右布政使,一生以清正著称。该墓葬前有石华表、石文武官、石马、石狗、石羊等石雕,规格和规模均具有一定的历史及艺术价值。

20

披荆斩棘寻古墓。

21

古墓石华表。

22

古墓石雕。

  广东省户外运动协会会长田新德指出,可规划甘竹溪堤岸步道与大金山山道的慢行体系,活化沿线的历史人文资源及自然地理资源,将其打造为户外自然地理博物馆及历史人文馆,让人们在户外徒步健身的过程中,获取龙江人文历史和自然地理知识,一举多得。

23

24

探讨历史及自然资源的活化利用。

 

  三、化害为利古电站,顺德敢为人先精神的彰显

  最后调研团队前往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水上、水下展示馆,参观学习发电站的建造历程。

25

电站水下展示馆内景。

26

电站水上展示馆内景。

  甘竹滩是西江西游通向北江的一条支流入口处,是广州至西江的一条重要航道。由于江面狭窄,因而水流过急,产生一定的水头落差,高洪水位时,落差在一米左右。在洪水期,来往船只不能通航;即使在能通航期间,船只也会受到触底的影响。解放后,炸除了部分危险的石礁,通航条件有所改善,但仍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整顿、改造甘竹滩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此外,随着顺德工农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用电的不断增长,缺电不仅为广大群众带来极度不便,还成为顺德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

27

电站建造历史珍贵史料学习。

28

电站主要部件参观。

  在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顺德县委科学决策,敢想敢干,拍板建设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在国内物质极为匮乏,经济全面紧张的背景下,筹建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物资短缺、缺乏关键部件、设计空白、甘竹滩所处的流域水头低、流量大等一道道难题摆在建设者面前,顺德的党组织和党员勇于创新挑战技术难关,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群策群力,热血奋战,历时数年数十次的反复试验,成功设计出装配“菊花型”车叶的单向贯流式水轮机,攻克技术难题建成我国第一座自主研发的水发电站,最终实现化险滩为通途、造福群众的伟大目标。

29

电站运行原理介绍。

30

电站外部运行参观。

31

电站员工宿舍活化探讨。

32

电站与周边资源串联模式探讨。

  “三师”专业志愿者团队与当地企业家在参观过程中展开热烈讨论,田新德及曾宪川指出: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不仅收获广东省第一个全国科学大会奖殊荣,还为顺德留下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宝贵精神遗产。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展示馆是顺德龙江精神文化展示的良好开端,未来可与周边古道、先贤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相互串联,以线带点,凝聚成网,打造内容丰富、层次丰满的顺德龙江新文化体验平台。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