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在古代中国发展鼎盛的内因简考
2018-07-11 上午 11:00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祁方   
分享

1

图为位于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纵观岭南文化的发展轨迹:自汉武帝时期全面确立以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的不断发展,到唐宋达至鼎盛。唐宋的岭南文化,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均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宋时期,儒家思想在岭南的影响进一歩加深。在岭南,除出现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外,还涌现了一大批儒家学人,比如:刘轲、吴武陵、赵德、王大宝、李用等。儒家思想不仅在岭南完全确立了统治思想的地位,而且还得到了岭南人的普遍接受和认同。据道光《广东通志·选举表》记载:广东地区中进士的,唐代38人、宋代573人。有宋一代,理学在岭南勃兴。比如: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任职广东路、佛儒兼综的学者苏轼被贬岭南,他们对理学在岭南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了南宋,广东各州以周敦颐的号命名的“濂溪书院”是当时传播理学的重要场所。与此同时,岭南的大批学者也游历内地,北上学习理学,这些都为岭南文化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图为濂溪书院遗址。

       再者,这期间其它流派的思想在岭南也异常活跃,佛学、道学、伊斯兰教、甚至基督教都在此流行。佛教在东汉时通过海路传入岭南,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代时达到了鼎盛,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寺院,如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韶州云门寺、新州报恩寺(现新兴国恩寺)等。唐代高僧义净、鉴真等经抵岭南,更是在岭南掀起了一股不小的“佛学热”。另外,唐代岭南的佛教兴盛,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禅宗六祖慧能在岭南创立了南宗顿教,对以前佛教深奥的教义和繁琐的教仪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使佛教在岭南拥有了更多的民众,并在岭南扎根普及。道教在岭南由来已久。唐代,道教内丹术的首创者苏元郎隐居罗浮山,使道教在岭南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岭南还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兴建清真寺的地方,唐宋时期的广州,大批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保持着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基督教在岭南的影响,也始于唐代,在唐代传入中国的景教被认为是基督教的前身。据相关记载:唐末黄巢起义军攻入广州时,有12万“番客”(客居外国的中国人或拥有外国国籍的中国人称为番客)被杀,其中就有不少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教徒。

3

图为南宗发源地的广东韶关南华寺。

       岭南的教育发展较晚,两汉魏晋时期,岭南虽然也出现了ー些官学和私学,但岭南文化的真正兴盛却是在唐宋时期。唐代,由于岭南经济的发展以及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尤其是唐代为了岭南的开发,加强了对岭南的“文治教化”,因此,岭南的教育得到了进ー步的发展。当时岭南的大部分州,都已设立了官办学校,私人学校也很普及,岭南因读书而“及第”的人数大大增加,岭南人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北宋初期,由于政府不准地方州县随便立学,岭南地方州县学很少;到北宋末期,岭南地方州县学发展到高峰,不仅各州都相继创立了州学,大多数的县也设立了县学,有些地方还开办了专供一般童稚就读的小学,就连当时被认为是“荒蛮”之地的海南岛,也办起了前所未有的学校。据道光《广东通志》和光绪《广州府志》记载:宋代仅广南便有州县学63所。比如:广州的“禺山书院”“番山书院”等。

4

图为广州第一所有文字记载的书院——禺山书院。

       岭南的商业文化,自秦汉以来在不断的海内外商业贸易中得到了发展,到唐宋时期,岭南的商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唐玄宗时,由张九龄主持开凿的大庾岭新道,成了南北交通运输的通道。此道凿通以后,大大地改善了岭南与中原内地的公私商品贩运条件。从此,北方各地的物资就源源不断地由长江、运河、轆江运至南雄,转入北江,运到广州,再由广州转运到岭南各地,岭南的物资特产也是通过此道输送到内地,使岭南与内地的商业贸易变得极为活跃。

5

图为广州通海夷道示意图。

       与此同时,岭南的海外贸易也发展到了ー个新的阶段,唐宋时期的广州不但是我国主要的进出口口岸,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唐代广州至海外的航线主要有6条,其中最著名的是广州至波斯的“广州通海夷道”。通过这条航道,中国大宗的丝绸、瓷器、铁器源源输出,外国的珍珠、香料、象牙、玻璃制品等大量输入。宋朝为了发展和管理海外贸易,专门在广州设立了市舶司,通过广州与宋朝进行商业贸易的国家多达50多个。除广州外,岭南其它地方的商业文化也很繁荣,出现了数量不少的镇市,仅宋代广南府被政府认可的镇市就有36个,广南西路有28个,其中佛山镇已发展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其它如潮州、英州、连州、 琼州等地,也都是人物富庶,商贾阜通。农村的交易市场加快成长,南朝刘宋时期就已在岭南出现的墟市到唐宋时已日趋成熟,到宋宁宗时仅广东路的农村墟市已多达上百个,就连居住在偏远之地的黎人也开始到市集参加商业交易活动。

6

图为广东韶关南雄的珠玑古巷——中原人南迁中转站。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中原人南迁,即秦汉、两晋南北朝、两宋、明朝末年。其中,从北宋初年到南宋末年的300年间,中原以及江南的移民陆续不断地通过大庾岭新道迁往岭南,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此次的移民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中原人,而是被吴越或荆楚文化濡染的中原人,以及大量的与岭南文化习俗相対接近的江南人。这些移民融合了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精华,给岭南文化输送了新的更髙层的养分,为岭南日后达到或超越中原文化的层次和水平奠定了基础。通过此次移民,促使了岭南越族的基本汉化。同时,大量人口的南迁,也加强了南北商业的联系,为商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经商机会,进而推动了岭南商业的进一歩发展。

7

图为位于广东佛山的千年祖庙,见证了岭南文化的发展。

       综上足见,岭南文化在唐宋时期达至鼎盛,在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其中在思想、教育和商业等方面尤为明显。这期间,岭南文化中的许多优秀传统以及它的开放性、重商性、多元性等重要特征都获得了充分的展现,并最终为近现代岭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基础。

 

       (注:以上图片来源自网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彭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