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成为国内外遗产线路活化利用新典范 中法意“遗产线路的价值与保护利用”南粤古驿道国际学术交流线上活动顺利举行
2021-06-12 上午 10:43   作者:南粤古驿道网 彭野 周曼   
分享

1

图为“遗产线路的价值与保护利用”——南粤古驿道国际学术交流线上活动。

  当前,广东已经持续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与活化系列工作,形成了一批整合遗产保护、文化挖掘、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为一体的创新性实践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阮仪三先生认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广东南粤古驿道的整体保护和利用是文化遗产保护从点到面再到区域性文化线路、文化共同区保护的一个典型案例。”

  “巧合”的是,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主任Laurent Mazurier说:“南粤古驿道带动村落发展的方式与法国卢瓦尔河谷文化线路的理念及实践异曲同工。”南粤古驿道成为国内外遗产线路活化利用新典范。

2

图为首日“遗产线路的价值与保护利用”——南粤古驿道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会专家、嘉宾合影。

3

图为“遗产线路的价值与保护利用”——南粤古驿道国际学术交流第二天活动持续进行。

  值2021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6月9-10日,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同济大学指导,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城、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联合主办的为期两天的“遗产线路的价值与保护利用”——南粤古驿道国际学术交流线上活动顺利举行,中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遗产保护及活化利用、文化旅游、国土治理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与观众以国内外成功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案例为借鉴,共同围绕南粤古驿道的进一步活化利用展开探讨。两天11小时的直播共覆盖全国24个省及港澳台地区、英法意瑞等6个国家,吸引超1.2万人参与线上活动。

 

  新时期南粤古驿道的价值发现

4

图为南粤古驿道。(熊灿坚/摄)

  南粤古驿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历史上岭南地区对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它们是军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民族迁徙、融合之路,不仅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更是中国乃至世界驿道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同时,南粤古驿道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线路的重要研究内容。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的发展路径和生命线

  “南粤古驿道串珠成网,犹如穿透时空的经纬,缀联起遍布岭南大地的近千处遗产。”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馆员,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理事长曹劲看来,南粤古驿道的遗产构成类型主要有古道与交通史迹,城市与村落史迹,商品生产与贸易史迹,以及多元文化史迹。

  无独有偶,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历史村镇研究中心朱雪梅认为,古驿道最基础性、深层性、持久性的文化,是广东的发展路径和生命线,古村是岭南人的根脉所在。

  ·南粤古驿道是典型的“遗产线路”

  如今,南粤古驿道已成为广东的线性文化遗产,将散落在南粤大地的文化自然资源聚合在一起,重新焕发青春,充分发挥了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促进旅游发展、协调区域平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历史基础设施。

5

图为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宪川致辞。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宪川指出,南粤古驿道跨越广东省18市31县,串联了如开平碉楼、广东丹霞山、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古驿道、古码头、古桥、古驿亭等200余处历史遗存本体,承载了沿线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民俗和地方记忆,是典型的“遗产线路”。

 

  新时期南粤古驿道的价值重塑

  2016年以来,广东自然资源、文旅、体育、住建、教育等各级相关部门协同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持续深入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稳步推进了1200多公里重点线路、588个重要节点建设,形成了覆盖18市31县(市、区)、总计18条(28段)的重点线路网络。同时,依托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深入挖掘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初步规划建设了韶关、清远、梅州及云浮等地市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融入城市空间体系

  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中,珠海的香山古驿道是全省的先行示范段与样本。珠海香山古驿道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以及极具意义的国家记忆。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朝晖介绍,珠海市委、市政府积极整合多领域资源,调动多方力量,努力推动示范段建设。

6

7

图为珠海市古驿道修复前后。

  同时,围绕保护利用效果、使用效率这两个维度,进行考古式挖掘清理,恢复古道原真形态,重视生态保护;挖掘内涵,展现历史深入挖掘古道沿线文化遗产的内涵,并通过标识系统、景观小品等形式加以展示。此外,通过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高易达性;举办相关赛事活动以带动沿线乡村振兴。

  在他看来,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在文化复兴与传承、城市空间打造、生态保护等方面已产生了持续的、深刻的影响。“我们不断延伸它的内涵与价值,依托古道、利用绿道、衔接步道、串联节点,串联各种文化资源,以提升公共空间文化和品质内涵为目标,将古驿道打造成为充分融入城市空间体系的文化遗产线路。”

  ·用古驿道促进乡村振兴是广东的特色举措

  朱雪梅认为,文化遗产应惠及广大民众,让人民能够共享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中受益。南粤古驿道保护和乡村振兴并不是孤立的,可通过南粤古驿道这一线性空间,从国土空间规划角度去带动沿线村庄的发展。可以说,南粤古驿道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8

图为韶关南雄虎踞桥及周边修缮后,融合了田园中的驿道、文物和故事,体现乡愁乡情。

  她指出,要抓住古驿道线性空间的特点和古村的关系,用好特有的历史价值、情感认同价值和景观价值,发挥文化振兴的深层次基础的作用,把丰富的遗产变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产;加强多方位联动多资源整合,促进保护和延续资源利用与环境演进,带动和促进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等多方位振兴。她说:“用好古驿道促进乡村振兴,抓住了广东人最深的情怀,是广东的特色举措。”

 

  南粤古驿道在中国“遗产线路”体系中深耕活化

  在我国,“遗产线路”的探索、实践与理论总结形成了一大批成果,如海上丝绸之路、大运河等。这些成功的经验是如何总结出来的?它们在保护与利用中有哪些创新性的理念与实践?对南粤古驿道有何借鉴?南粤古驿道在中国的“遗产线路”体系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成为学术交流中专家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

  ·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要紧跟时代的需求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研究馆员赵云指出,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己消逝的一个特殊的制度体系和文化传统——漕运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被保护和传承,而建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则是回应了现代的需求。

  她建议,可把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中“寻其踪”“穷其源”“辨其形”“索其隐”“查其今”“通其变”“明其史”“纠其因”等工作理念与方法运用到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工作中。

  ·跨学科研究对于南粤古驿道研究有重要意义

  东南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教授董卫作了题为《构建基于“一带一路”的亚洲历史文化空间大格局》的演讲。他详细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结构”“中国历史文化空间发展大趋势”,并以古代商贸怎样利用季风、洋流的特点进行远洋,跨欧亚大陆贸易,进而产生大量沿海贸易城市的例子,表明跨学科研究对于南粤古驿道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南粤古驿道进一步的活化利用可开展多方、跨区域合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中心)主任、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周俭表示,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在建筑、历史考古等团队的合作下,已经在国家文化线路、遗产线路领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经验与方法。未来可融合各方的专业力量与资源,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进行深度的活化利用。

  ·粤浙共同探索国内“古驿道活化利用+乡村振兴”模式

  据浙江省绍兴市政协常委、农业农村委主任,高级规划师周筱芳介绍,绍兴古道通过进入单项政府实事工程、乡村五星三A创建内容、乡镇政府日常工程、休闲旅游规划内容等四大方面的工作模式,与政府民生实事、乡村振兴、打造生态及历史文化展示平台、抚育休闲旅游等工作成功进行了深度融合,并成功开发出相关APP,覆盖古驿道线路分类及路线导航、全区域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共享等实用性功能,可满足大众登山旅游、户外休闲等户外运动需求。“我们与广东有着相似的思路与实践,未来可共同探索国内‘古驿道活化利用+乡村振兴’模式。”

  ·非常值得关注广东在南粤古驿道这一遗产线路的保护经验

9

图为同济大学前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法兰西建筑科学院院士伍江致辞。

  周筱芳的粤浙双方共同探索“古驿道+乡村振兴”的观点在同济大学前常务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法兰西建筑科学院院士伍江这里得到了印证,他表示,中国很早就开始注重遗产线路的保护,旨在促进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促进区域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同发展。在地方层面,广东省的经验非常值得关注。2016年广东省开始进行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并且开展了大量“驿道+”的工作,将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区域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创新性的探索。5年多过去了,在原有的围绕南粤古驿道的规划、设计、修缮、旅游、体育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正好是一个需要总结和推广经验,并且继续提升的时期。

  ·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和开发试图解决片断化、简单化矛盾,为全国做了很好的榜样

  阮仪三先生指出,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单从古驿道来讲就留存很多。但一直以来,古驿道的保护存在片断化、简单化的状态,很多地方的古驿道由于分属不同的行政管辖,造成整体管理困难的问题。

10

图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阮仪三致辞。

  他表示:“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和开发正是在试图解决这一矛盾。站在整个广东省的高度,从资源整合、地方协作等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和尝试,不但为广东省、为地方,也为全国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非常值得推广和学习。”

 

  南粤古驿道在国际“遗产线路”体系中互鉴提升

  目前,依托南粤古驿道沿线丰富的古镇古村等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古驿道+”乡村旅游热潮不断兴起。这种活化利用形式与遗产线路的构建在国外也有丰富的探索与实践。

  法国、意大利在遗产线路保护、可持续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实践。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与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城、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法国大景观地协会等文化、旅游重要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建立友好关系,互鉴中法与国际的成功案例,提升遗产线路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品质,并且致力于开展一系列线路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国际合作,助力南粤古驿道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进一步提升。

  ·南粤古驿道带动村落发展的方式与法国卢瓦尔河谷文化线路异曲同工

  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主任Laurent Mazurier,作了关于“探索历史城市及其环境的新方法”的演讲。他介绍了卢瓦尔河自行车骑行线路的案例,卢瓦尔河谷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并形成文化旅游线路。游客骑着自行车漫游过程中,会参观沿线的文化村落,这些行为带动了村落的发展。这种线路旅游带动村落发展的方式,与南粤古驿道带动沿线历史文化古村发展异曲同工。

11

图为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主任Laurent Mazurier作演讲。

  讲到文化旅游线路对历史名城的影响,他提到:历史名城要成为主要旅游线路的中转站;整合新型旅游纳入城市规划;为新型旅游提供新服务;提供发现城市的新形式,比如在当地举办文化活动。这为南粤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古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文化之路”鼓励居民和游客参与分享和交流,与南粤古驿道“全社会共享”的宗旨不谋而合

  意大利文化部专家Eléonora Berti,作了题为“欧洲文化线路与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演讲。她指出,根据欧洲委员会的定义,文化线路是一个文化、教育遗产和旅游合作项目,旨在基于具有跨国重要性和意义的历史的古道、文化概念、人物或现象,来开发和推广一个或一系列旅游路线,从而理解和尊重欧洲共同的价值观。文化线路的优先行动领域突出了它们的主要目标和战略。

12

图为意大利文化部专家Eléonora Berti作演讲。

  她以“法兰西之路”“拿破仑目的地线路”为例,认为:“文化之路”超越了以保护遗产地为重点的愿景,它鼓励居民和游客通过欧洲网络来参与分享和交流。这与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成果“全社会共享”的宗旨不谋而合。

  ·法国大景观地保护强调实现对景观地的综合管理

  来自法国的法国大景观地Cirque de Navacelles主任Caroline Salaün与法国大景观地Bibracte公共事务部门主任Vincent Guichard,带来了法国南部标志性景观——纳瓦塞勒冰斗以及Bibracte古城的案例分析。

13

图为法国纳瓦塞勒冰斗景观。

14

15

图为Bibracte古城及景区规划。

  Caroline Salaün提出了“在地区发展的扩展项目中规划旅游接待开发”的策略;Vincent Guichard表示,景观地的开发基于长期的景观管理规划,定位于人性化尺度的地区发展。

  ·城市遗产必须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发展的杠杆与支柱 

16

图为Pont-Croix小城。

  Pont-Croix是典型的小城镇,位于法国西端的布列塔尼地区,是古代布列塔尼的国都,濒临大海,它的起源可追溯到铁器时代,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自然资源,但城内只有1580名居民,远离大城市。 如何在21世纪让Pont-Croix这个小城变得具有吸引力,从而增加它的活力?

17

图为Alain Marinos作演讲。

  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国家代表、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名誉主席Alain Marinos表示,Pont-Croix小城加入并构建了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网络体系,他们希望能够把遗产保护当作当地发展的一个杠杆,然后将不同地区的小规模城镇通过网络联系起来。 

  ·对成系列、成系统的铁路遗产进行修缮和改造,可建立区域文化身份认同的网络

  遗产建筑师、法铁公司遗产部负责人Véronique Veston则分享了一个线性的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案例——法兰西岛铁路遗产活化。

  她认为,法国火车站的景观及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非常丰富的,能够吸引来非常多的游客,它形成了身份认同的网络,所以说对这些旧的车站进行改造,能够发挥这些遗产的价值,让人们认识这些遗产,来发掘它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18

19

图为巴黎Sans la gare St-Lazare火车站改造前后。

  Véronique Veston表示:对巴黎地区乃至法国的成系列、成系统的铁路遗产进行修缮和改造,使得它整体的身份认同网络能够更加好地建立起来。而且通过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的投入,可以更好地丰富与活化这些铁路遗产。

  法国建筑与遗产城当代中国建筑观察站负责人Françoise Ged女士在总结中表示,中法在遗产线路的理念和实践中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当前国际遗产线路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中法等国应在更大的网络体系中更广泛地进行国际合作。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会长杜黎宏认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是展示广东作为‘两个重要窗口’很好的平台,在我国‘遗产线路’体系中是可以发挥很好的示范作用的。同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南粤古驿道与国际上的遗产线路活化利用的理念与路径有异曲同工之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许,期待未来广东与其他省份、其他国家的合作。”

 

  出席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的嘉宾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阮仪三;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宪川;法国建筑与遗产城主席Catherine Chevillot;同济大学前常务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法兰西建筑科学院院士伍江;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主席Roger Bataille;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馆员,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理事长曹劲;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中心)主任、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周俭;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主席Fabien Sénéchal;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工程师马向明;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历史村镇研究中心朱雪梅;浙江省绍兴市政协常委、农业农村委主任,高级规划师周筱芳;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朝晖;法国大景观地Bibracte公共事务部门主任Vincent Guichard;法国大景观地Cirque de Navacelles主任Caroline Salaün;法国特色小城镇联盟国家代表、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名誉主席Alain Marinos;遗产建筑师、法铁公司遗产部负责人Véronique Veston;Cercle STENDHAL和非政府组织“文化、图像与区域”主席Jean-Pierre Martinetti;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张羽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常务理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副主席邵甬,法国建筑与遗产城当代中国建筑观察站负责人Françoise Ged女士主持活动。活动由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协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中心)、建筑遗产杂志、Built Heritage杂志提供学术支持。

 

  (注:部分图片引用自专家演讲资料。)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