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的新范本,南粤古驿道活化再次进入全国视野——聚焦“南粤古驿道·海上新丝路”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回顾(4)
2019-06-11 下午 03:35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分享

  编者按:

  日前,全国主流媒体聚焦“南粤古驿道·海上新丝路”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连续三天在珠海、肇庆两地举行,其参与媒体之多、规格之高、内容之丰富,都是国内甚为罕见的。

  本次活动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展现和推动南粤古驿道活化为目的,来自中央和部分省地市县及港澳地区主流媒体近百名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全程参与,重点聚焦南粤古驿道的遗址遗存、民俗风土、自然资源、以及南粤古驿道相关体育文化活动,力图对南粤古驿道活化进行一次多角度、全方位的集中展现。

  在南粤古驿道活化逐步成为广东省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的同时,聚焦“南粤古驿道·海上新丝路”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再次使得南粤古驿道活化进入全国视野,吹响了乡村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冲锋号。为全面呈现本次活动的不凡,南粤古驿道网将进行系列专题报道,逐一回顾活动的难忘记忆,敬请持续关注。

 

(4):乡村振兴的广东实践,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南粤古驿道网  舒韵江

  近年来,广东省以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为载体,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精准脱贫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农业等绿色要素融合,推动沿线乡村发展,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1

图为《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分布图》。

  据统计,南粤古驿道两侧各5公里范围内覆盖的贫困村数量多达1320个,约占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总数的60%,是广东贫困乡村分布密集地区。近四年开展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使古驿道的综合价值得以重现与释放,为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依托旅游、文化、体育、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产业发展,使生产要素在道里道外加快流动,产业与资源的精准落地,形成健康、绿色、可持续、高增长的产业链,构筑起多元的南粤古驿道经济带,为沿线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有效帮助贫困村建立起发展内生动力、打开“造血式扶贫”新空间,带动古驿道沿线贫困村发展和村民致富,促进古驿道沿线经济发展,成为广东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文化传承,奏响时代最强音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注重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内涵,采用多种形式在传统节庆、墟日举办“非遗”文化展、摄影展等,让古驿道沿线村庄焕发新的生命力和灵气。5月31日,“非遗”大师齐聚珠海陈芳家宅外广场,现场展示广东“非遗”技艺,并与明星、留学生进行互动,传承弘扬南粤文化;在珠海梅溪牌坊前,古曲演奏会聚焦南粤古驿道音乐活化工程,悠扬的古乐演奏吸引了社会公众对南粤古驿道古曲的关注。

2

图为珠海梅溪牌坊前举办的古曲演奏会。

  6月2日,在悦城龙母祖庙,隆重举行以祭祀龙母为主题的祭祀大典,多方位地展现了当地传统的民风民俗;德庆学宫举行学童“开笔礼”,书写“人”,学做“人”。随着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走向深入,其文化价值正逐步释放。文化自信成为了古驿道沿线村民上下的共识与内心的认同,极大地激活了乡村的文化活力与文化创造性,并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发展。

 

  体育下乡,全民健身同参与

  6月2日,2019年南粤古驿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赛第二站在肇庆德庆进行。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走进第四个年头,以群体运动的形式进行体育下乡,带动了群众参与全民健身。

3

图为2019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二站·肇庆德庆)。

  三年多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定期在驿道沿线的多个古村落举行赛事,为乡村积聚了人气,也带来了实惠。古老的乡村回到大众视野,岭南大地上的文化遗产重获生机。不少沿线乡村因定向大赛的带动,农产品业、民宿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另外,作为中华的文化瑰宝,中华武术与象棋运动在本次活动中也以支教的形式走进南粤乡村,促进了当地村民对武术、对象棋的了解,同时也让更多年轻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驿道旅游,打造新型乡村旅游模式

  2016年以来,广东率先在全国开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活化了8处南粤古驿道示范段,推进了11条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共780多公里的修复工作,串联了生态文化资源,打造了一座永不落幕、开放式、体验式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擦亮了广东“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的新名片。

4

图为长南迳古道上的“琴台观瀑”景观节点。

  广东通过将南粤古驿道打造成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共服务产品,为老百姓提供了低成本的节日休闲模式,带热了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成为广东省旅游市场的新亮点。随着保护利用工作的不断深入,古驿道游成为了一种旅游新风尚,不少游客从到热门景点人山人海打卡式的旅游方式,改为到古驿道沿线欣赏体验自然风光、踏寻历史文化故事的家乡游、亲子游,将休闲娱乐与知识性、趣味性、体育健身相结合,为古驿道带来久违了的客流量。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14条古驿道的游客总量比2018年增长了96.99万,总量增长率为19.80%。2019年春节期间共吸引旅客586.84万人,2018年为489.85万人。2019年春节期间,各条古驿道游客增量明显,古驿道对地方旅游带动效应十分显著。

5

图为“艺道游学”少儿绘画在会同村进行。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的重要文化线路,本地活动的举办地香山古驿道及其沿线的重要节点会同村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此外,文创大赛、“艺道游学”少儿绘画大赛、古驿道研学活动等在与古驿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以“文化+旅游”的方式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红色之旅,革命精神今再现

  南粤古驿道沿线分布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为红色旅游提供了载体。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自开展以来,一直紧密结合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挖掘整理古驿道红色基因,着力打造红色节点,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力求让南粤古驿道成为承载革命精神的红色之道。

6

图为南粤古驿道“红色之旅”的宣传展板。

  例如,南粤古驿道沿线的革命先烈故居红色旅游成为热点,河源阮啸仙烈士故居、海丰丘东平烈士故居等红色景区逐渐成为群众旅游的重要选择;以红色为主题打造重点线路,包括梅州平远的“寻乌调查红色之旅”、惠州高潭的“东江红都之旅”、东江纵队胜利大营救等红色旅游产品备受欢迎。各地利用建党、建军、建国和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等节庆,结合南粤古驿道广泛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路等活动。

 

  广东开风气之先,砥砺前行,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是树立文化自信和带动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开展以来,在乡村振兴与文化复兴方面,给南粤大地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通过借鉴国内外文化线路经验,采用线性激活的新思路,结合古驿道沿线村落的各自特色,以“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旅游”等方式,串联散落的文化和景观资源,将文化同源的古驿道、古码头、古镇、古寨、古村和山林、田野串珠成线,激活驿道沿线乡村潜在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为贫困乡村地区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振兴动力。

7

图为南粤古驿道沿线的特色酿酒工艺。

  以道兴村的实践在广东省已初现成效,依托古驿道、绿道和风景道,线性关联散落的文化遗产、乡村、山林和田园,将文化复兴、精准扶贫、健康中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建立大城市向小城镇、乡村传递能量的有效途径,让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家敏 何洛曦